【0336 老野猪皮努尔哈赤】(第2/3页)明鹿鼎记

东被打散,不受重用的将领,张盘便是这种类型。

    张盘虽然忠于毛文龙,级别也很高,却并非毛文龙的嫡系。

    “既然这样,我仍然留下100枚酒瓶炸弹给将军,我今晚带人从南门突围,请将军为我书信一封,让双岛的明军放回我们的船只,粮草和乡亲。”侯三道。

    张盘点了点头:“这个容易。”他当即书信。

    书写完毕,张盘吹了吹,然后装入信封,交给侯三。

    “多谢将军。”

    “先别谢我,你出的去吗?经过你们前天晚上那一仗,建奴现在肯定防备的很严,不会再与你们短兵相接,离老远,肯定就用弩车和火箭招呼了。”张盘提醒道。

    “试一试吧,总是在这里也不是办法,若冲不出去,便仍然回来与将军共同防守金州城。”侯三道。

    张盘呵呵一笑,“那敢情好。”心说你们也别出去冒险了,肯定冲不出去的。你们才这么点人,上回是建奴不知道你们的火器威力这么大,才吃了一点亏,现在有了防备,你哪里能冲出建奴大军的包围圈?

    入夜,侯三揣着从张盘这里拿到的书信,给张盘的人留下了100枚酒瓶炸弹,并教会了他们用法,然后带队突围。

    果然如同张盘之前提醒的,建奴有了防备,见有了从南门出来,立刻用火箭和弩车招呼。

    侯三带人拼死靠上去,建奴便让开缺口,边后退,边放箭,总之不进入酒瓶炸弹的射程之内。

    侯三让人离着一段距离便扔了5枚酒瓶炸弹,建奴也很老道的用湿布掩住口鼻,躲避毒烟,基本没有造成啥损失。

    侯三心知道不可能突围,只得带人又退回到金州城城内。

    建奴外围的骑兵搜索到了一直在入海口的一处河道边上等待接应的洪升和两艘宝船。

    洪升并不怕建奴,建奴来了便向海上推开几十米,出建奴射箭范围,等建奴走了,又返回岸边。

    听夜里有酒瓶炸弹的爆破声,洪升判断侯三被围在金州城出不来了,将这里的情报,派一艘宝船回去,详细报给韦总裁知道。

    韦宝这些天过的很平静,很有规律。

    规律的作息,简简单单的生活环境,果然更加适合韦宝。

    每天搞搞科研,踢踢足球,过问一下内政,其他时间要么到处散散步,发发呆,要么便是美滋滋的睡觉,和美女聊天,甭提多惬意。

    林文彪带着回来汇报的人,将金州半岛的战事情况报与韦宝知晓,韦宝立刻到了地图前。

    “被围在金州城出不来了吗?”韦宝指了指金州城的位置,“是不太好出来,不过人没事就成。具体杀了多少建奴?”

    “这我们现在还弄不清楚,不过看烧毁了建奴整整一处营寨,至少杀了他们上千人。”海卫队的军官汇报的稍微有点夸张。

    韦宝对林文彪道:“这回不用开会了,你直接告诉谭疯子,让他从护卫队和陆卫队选拔人手,组成一支500人的军队,海卫队负责运送和接应,开赴永宁和盖州之间的空旷海域,在建奴的补给线上打游击!切断建奴的粮草!两万多人的大军,不可能带长期的粮草,肯定中途要运输,另外切断他们和沈阳的联系,也能给他们制造恐慌!让军工署抓紧弄5000枚酒瓶炸弹给他们,酒瓶生产来不及,就用瓦罐,用陶罐,十日之内出发!”

    林文彪飞速记下总裁的指示,然后一个立正,行军礼道:“是,总裁。”

    韦宝一开始让侯三带人去,也没有想过会一次性成功,所以并不紧张,按部就班的做出了部署之后。暗忖也不知道这趟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能不能有所收获?本来这些都应该是祖大寿他们做的事情!

    沈阳与金州城隔着很长的距离,中间又有明军聚集的军事重镇,只要辽东方面的明军稍微增援一下,就算不真刀真枪的拼命,袭扰一下建奴的补给线,建奴也没法这么轻松的远距离攻击。

    唉,都是不团结惹的祸。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军队,怎么和建奴比?

    努尔哈赤这次全面发动针对毛文龙的进攻,一方面是要拔除背后的隐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粮荒把这老野猪皮逼急了。

    辽西和北直隶,大明的北方都发生严重粮荒,努尔哈赤的控制区域更是情况严重,加上同朝鲜和蒙古察哈尔林丹汗部族交恶,他全凭内部供需,非常困难。

    现在又不傻夏秋季节,不适合远程袭击蓟州一带去劫掠。

    韦宝的陆军本来就是辽西辽东当地人,熟悉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在崇山峻岭之间打游击,其实没有多少难度,是十分克制建奴骑兵的。

    别说韦宝的军队有政治信仰,有严格的军纪,就是毛文龙的乌合之众,只要军纪不涣散,即便单兵作战能力不强,也一样能在后方给建奴大军造成很大的麻烦,要想突破,十分困难。

    谭疯子早就憋坏了,被海卫队送到永宁附近,连着打了好几次小型埋伏,夺取了不少建奴粮草。

    努尔哈赤听闻消息,几乎爆血管,太焦躁了,招来一众留在身边的各旗宗主大臣,贝子将领们商议。

    “对东江镇的战事很不顺利,对金州城的战事,本来要拿下了,现在又冒出来一股不明来历的军队,频频在我们的补给线上搞破坏,你们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办?”努尔哈赤问道。

    他现在十分后悔前几天接到了阿敏的回复之后,让阿敏继续以围困为主,等待攻打东江镇方面胜利的消息再发动强攻。

    努尔哈赤心疼自己有限的力量,还是想着以保存实力为主,听说被一支来历不明的小部队打掉了七百多人,别提多伤心,尤其杀掉的多为满人勇士。

    虽然阿敏带去的是正蓝旗和镶蓝旗,不是两黄旗和正白旗这种八旗中主力中的主力大军,但也属于八旗精锐。

    七百多人,在努尔哈赤看来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这次阿敏不但没有拿下金州城,而且到目前为止,总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两千人!

    这是努尔哈赤举兵以来,少有的重大损失,还没有计算攻打东江镇皮岛毛文龙方面的损失。

    “父汗,长途跋涉是很困难,我觉得还是应该先着眼于就近的察哈尔各部,稳固科尔沁草原,等打散了林丹,再收拾金州半岛和东江军,朝鲜,扫平后顾之忧。”足智多谋的皇太极谏言道。

    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当中,皇太极是最有城府,最有声望的,而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却是多尔衮。

    至于被杀的长子褚英和现在的次长子代善,都不为努尔哈赤所喜。

    努尔哈赤听了皇太极的话,脸色很不好看,感觉脸上挂不住,要是就这么退兵的话,等于承认自己这趟用兵方略彻底失败了,损失巨大,且没有捞取任何好处,对他个人的声望有很大影响。

    努尔哈赤很清楚,他的胜利是通过一个一个小的胜利积累起来的声望。

    众人良久不说话。

    努尔哈赤叹口气道:“看来,你们都同意皇太极的话?”

    仍然没有人说话,大帐内静悄悄的。

    “皇太极,朕命你同阿拜、塔拜、领正白旗前去金州驰援,你接替阿敏为总指挥,至于接着打,还是撤军,你决定吧!”努尔哈赤终于做出了一个算是能下台阶的决定,并没有同意马上撤军,而是再试着打一打看。

    其实这更像是一个缩影,建奴对大明用兵,一直都是这么打一打看的态势,试着试着,就将地盘越打越多!

    “是,父汗!”皇太极大喜过望,屈膝跪地接旨。阿拜塔拜都是他的兄长,父汗这是头回对他放权。

    皇太极一直觉得自己是众兄弟当中最有才干的,一直弄不懂为什么父汗不肯重用自己。

    一方面跟他二十出头的年纪有关,还太年轻了一些,另一方面,与皇太极喜爱多尔衮有些关系。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

    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

    在逐步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皇太极帮助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新的后金国家。

    努尔哈赤一度想立长子褚英为储,但是褚英背着努尔哈赤做了很多违反其愿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极等也跟他一起行动。

    皇太极等向努尔哈赤揭发了褚英的阴谋,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

    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信赖。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

    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

    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怎样行动,却议而未决。

    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

    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

    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到明都,“举朝震骇”,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惊呼:“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

    为了置后金于死地,明朝于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合女真叶赫部及朝鲜王朝,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大战。

    后金军进至萨尔浒与明军大战。继而北向迎击开原总兵马林一路明军,途中皇太极又打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赶赴前线。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另一路明军在李如柏率领下,未及交锋,狼狈逃回。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皇太极为赢得此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一次,努尔哈赤将皇太极放在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之上,是军事权力上的一次微妙变化,和以前几次,大不相同。

    说明努尔哈赤官方认可了皇太极的才能。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精锐,从后金立国之后,从未一败。

    皇太极当即点兵点将,次日便辞别努尔哈赤,出发。

    “父汗,我也想和哥哥们一样去打仗!”握着努尔哈赤的手的,年仅12岁的多尔衮的声音,还稍显稚气。

    努尔哈赤一笑:“每次父汗出征,不是都带上你了吗?你抓紧学习武艺兵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