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洛神诗会(第1/1页)回唐
三月十五日的傍晚,天还没有完全的暗下去,老太太已经召集了全家人一起吃晚饭。今天的开饭时间比往日要提前一些,老太太知道大家晚上都有活动,基本上都是约好了时辰,如果在家待的晚了,难免会误了宴会的邀请。
其实可以参加宴会的时候在那里吃的,但是一般这种场合真正的埋头通吃的人怕是没有,许多人都会在别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优雅,男的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女的扮成端庄贤淑的神态,到最后大都会饿着肚子回去。
晚饭是在老太太这里吃的,李仁济、李瑞两人及两人妻妾都在,李清照例是坐在了老太太身边。周边是服侍的丫鬟们。
老太太命人把几盆牡丹搬进了房间,布置一番,算是在这牡丹花会期间的一种点缀。
晚饭期间,老太太问了李仁济、李瑞的安排,两人已经安排好了去赴宴,李仁济是与同行的布商们一起聚会,李瑞却是要去参加洛神诗会。
这时候的洛神诗会的邀请帖并不容易拿到,估计是这两日努力的结果,总之,李瑞今晚是要去参加那些文人雅士聚集的诗会了。
虽说是商贾身份,但是李瑞应该说还是有文采的,偶尔也会作首诗,可是并不出众。一开始从小的时候家里就没有打算让他读书去考取功名的计划,而是学(更新最快)习生意上的东西,慢慢接替李仁济的角色。
要在一般时候,洛神诗会这样的聚会如果没有请帖,李瑞也不会想方设法弄到入场的帖子,毕竟文人们在一起讨论的那些东西在商人的眼里显得飘渺、脱离实际了些,商人大都重利,又被很多读书人看不起,两厢人不怎么待见,在一起坐下来聊的机会就比较少。
但今日的洛神诗会与往日有些不同,规模大,据说郑、王两家准备了十二艘画舫,邀请了整个洛阳城有名有姓的人物参加,其中也有大是商贾在内。其实郑、王两家虽说算是世家,诗书传家,人文底蕴十分丰厚,向( 更新速度快 百度搜 即可找到本站。)来以诗书礼仪之家自居,但是同样这两家算的上是整个洛阳城中数一数二的巨富,不仅有无数的田产,在这洛阳城中同样遍布无数的产业。李瑞去也是看是否有机会与这些巨商扯上些关系的。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李瑞对诗社本身也比较感兴趣。
老太太在问道两人的安排后,看了看在身边百无聊赖的李清,对李瑞说道:
“今晚上带上清儿一起去吧。反正参加的人多,带上一个小孩子应该不打紧。”正在边上无所事事的李清听到老太太的话,抬头看着李瑞。
其实李瑞并不是太愿意让李清跟着,这次出去也不是什么纯粹的游玩之类,带上一个六岁的孩子还要花专门的心思照顾着。另外洛神诗会因为参加的人多,十二艘画舫并不能乘下太多的人。参会的人加上随身的奴婢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于是在之前就对所带的随从做了一个数量上的规定,带去的人不能太多,如果超出预期的话,因为是在船上,安全方面就不能保证。
李瑞本想委婉的拒绝。
“清儿小时候,你可是时常抱着他出去玩耍的。这两年你们兄弟之间倒是没有以前亲热了。清儿这几天在家待着也没有什么去处,就跟你一起出去玩玩罢。有解语照顾,也不费你什么事。”老太太接着说道。
李清无奈答应了。添了两个人,最后只好让身边的一个仆役跟着,其他的人就在岸上等着好了。
李瑞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顾虑,毕竟是出去应酬,但凡是应酬,大都是有歌舞妓女等在场的,这是这时候的一种风俗习惯。总体来说,这年头,在有名的人、在受欢迎的诗人受到的邀请也没有出了名的歌舞伎多。毕竟每每有类似的聚会,这些歌舞伎都会被邀在场的。人到饭饱酒酣时难免有些不雅的行为出来,甚至于别人有些不雅的行为,让李清看到的话,总觉得特别别扭。这就好比出去狎妓,朋友之间可以一起,但很少见兄弟一起去的。
像这种才子佳人的聚会,很多时候不止是才华与美色的相会,更是金钱与肉体的交织了。
唐朝这时候算得上是狎妓成风,没有人把在外一夜风流的事情看得很严重,甚至于这也算的上是一种炫耀的资本了。如果有人能做了名妓的入幕之宾,那绝对是会被人羡慕的,就像这些歌舞伎们能得到有名的诗人为其专门作上一首诗同样会在姐妹中间炫耀上一番一样。剖开事物的表皮看进去,其实就是一种交易罢。
此时的洛阳,聚集了天下无数的才子。正值洛阳牡丹花会,更是人潮涌动。多得是好事者组织这种牡丹诗会,平时游玩聚集,吟诗作对,颇有些规模,更兼偶尔会有不错的诗文传出,更是被人传颂,颇添诗会名气,于是这几年诗会愈发的兴旺,慢慢成了定时的活动,形成了固定的诗社。在这缤纷烂漫的牡丹花季,诗社的活动更加浩大,不仅聚集了诗社主要的骨干力量,那些初来洛阳的才子们也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者有之,想一鸣惊人者有之,不一而足,很是热闹。
李瑞参加的洛神诗会算的上是洛阳城中最为著名的了。
洛神诗会这次的选址是在洛河之上。出发地是在天津桥那里。预定的路线是从天津桥出发,沿洛河而下,以此穿过旧中桥、新中桥,然后在过了洛河上的浮桥以后,转道进入运渠。经过南市旁边,沿运渠而上,穿过数条大街,在定鼎门大街拐进通津渠,北上至天津桥。算是一个环线。一路下来大约需要两三个时辰。
诗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是酉时,两三个时辰下来,结束的时候大约就到了午夜。最后行至天津桥头,圆月当空,只好欣赏天津桥月色的美景。
李清、李瑞这次出门并没有坐马车,而是骑了两匹马。十五夜的洛阳城可以用拥堵来形容了,满大街都是人,如果坐马车的话估计行驶起来会慢了很,骑马倒是方便很多。
李清人太小,做在马上摇摇晃晃,身边的花解语在边上行走,两只手牢牢的抓着李清,怕不小心摔了下来。李清在出门的时候也想让花解语上到马上,两人共骑,花解语是坚决的摇头,只是嘱咐李清在马上小心些。在这拥挤的街道上,马儿也跑不起来,是有由两个仆人牵着李清。李瑞的马在前面走。
街道上已经早早的热闹起来,沿街的灯火亮了起来,更甚于上元夜的灯光,有火把被安插在大街两旁的坊墙上,沿街亮起,犹如长龙横卧。
有一队队的武侯和金吾卫的士兵们打着火把巡逻经过。这时候是最忙碌的时候,安全方面是不能出一丝差错的。
天津桥那里更加的拥挤。在天津桥的北岸、靠近端门的一大片空地上,有着官府专门组织的表演在上映,看热闹的人群都去了那里。最终,被打掉幞头的,被扯到衣服的,被踩到脚的,被挤丢鞋子的,什么状况都有发生,乱糟糟却又显得热热闹闹的。
洛神诗会的画舫已经在天津桥畔的洛河上停放妥当,只待人齐了,就起程夜游。从天津桥上望去,这十二艘画舫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船两旁挂着通明的大红灯笼,写着王府、郑府的字样,有亮的光线从开着的船上的窗口照射出来,映在流动的洛河水上,银鳞点点,逐渐消散在洛阳热闹的夜里面。
距离酉时已经没有多长的时间,这时候的画舫上已经有了不少的人,在透出的灯光下人影闪动。有说话吟诗的声音传来,也有丝竹歌曲的唱声响起。大约是先到的人已经坐在一起开始聊天畅饮了。
天津桥头有专门的负责接待的仆人。李瑞上前把请帖递过去,那仆人认真的验过后,把李瑞、李清他们带到了稍后一点的画舫上。
画舫很大,上下两层,每艘画舫如果不太拥挤的话,大约能容得下几十人,这样算起来这次的洛神诗会有几百人参加了。
上到船上,大约有一些是李瑞认识的人,于是上前去打招呼。李瑞吩咐了花解语看好李清,自己一个人到了前面人群聚集着的地方找人攀谈去了。
在刚出家门的时候,李清已经跟李瑞说过,只需要把李清带到船上,其他的时候让李清和花解语两人玩去就好了。花解语细心稳重,正好还是在船上,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有事情的话,李瑞也可以及时过来照顾到。想来是不会影响到李瑞什么的。
站在些微摇晃的画舫上,看着岸上、桥头上穿着宽大的唐装或窄的胡服的来来往往的人群,李清深呼了一口气,恍若隔世。其实已经隔世,远离了自己原来的世界。
其实除了洛神诗会,这时候在洛阳的各处相同的诗会也在不停是举办着。待到明日,从不同的诗会传出来的诗文名作大概就要传遍整个洛阳城,为这繁华似锦的神都增添一段佳话,甚至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