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画舫之中,剑舞琵琶(第1/1页)回唐
一艘艘的画舫楼船在曲江池上来回游弋,月光之下,灯火之中,微醺的人们依然在举杯畅饮,欢歌起舞,有些宾客兴奋的自己下场去跳起时兴的舞蹈,转成了一个飞转的陀螺。乐声停止,舞步停下,摇晃着坐回原位,接受着其他宾客的鼓掌和称赞。随即便有另外的人下场翩然起舞。
时间已过亥时,画舫上诸多宾客依然欢声笑语,这时候有仆人奉上夜间精美的餐点,众人吃吃喝喝,吟诗作对,欣赏着歌舞,观赏着夜景,这曲江池上游玩的画舫中大致都是同样的段数了。
画舫之中,李十二娘翩然起舞,正是自己新排练的舞蹈。李十二娘梳着坠仙髻,穿大红花色深衣,斜曵裙裾,似云如玉,垂手旋舞,嫣然纵放。李十二娘腰佩七宝璎珞,手拿七星短剑,随着曲调节奏或快或慢,乐曲急转之间,身段若惊鸿飘闪,音调缓慢之处,身躯如鸾凤软舞。曲终乐止,回身凝望,手中短剑回旋收于身前。
周围诸人一片喝彩叫好之声。李清看着也点了点头,对于剑舞的认知李清前世也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对于公孙大娘的剑舞李清也只能是想象,并没有见过。李十二娘是公孙大娘的弟子,刚才所跳的舞蹈并没有诗句中所描述的那种气势,更多的是一种柔和婉转、绵里藏针的韵味,然而依然好看。
“李娘子不愧是剑舞大家,小王今天要是不来,就错过这美妙的舞蹈了。”
李俶拍掌笑着说道。
李十二娘上前,双手放于腹前,弯身施礼道:
“这是奴家新近才排练的舞蹈,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展示,让诸位见笑了。”
“李娘子深得公孙大家的真传啊。”
“某小时候有幸见到过公孙大家的舞姿,李十二娘完全不逊于其师。”
旁边的人也都附和着称赞。
歌舞助兴,宾主皆欢,宴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李清正在感慨李十二娘刚才的舞蹈,李俶看过来,手中拿着一个鎏金侍女狩猎银杯,杯中满酒,冲李清笑道:
“二郎,您我长安城中这是第二次见面,不如共饮此杯,你我两人下场歌上一曲?”
目光烁烁,李俶这时候正在兴头上,这是要邀请李清下场一起舞蹈了。
李清心中暗暗笑了笑,虽然这时候的宴会之上,很多宾客一时兴致会亲自下场来上一段歌舞,但是李清却是总感觉有些别扭的,更何况自己的舞姿确实不美。即便见怪了这种场面,李清还是能免就免的。
李清坐立而起,端起酒杯,笑着说道:
“不如小王爷先舞上一曲?也让我学习学习。”
李俶起身走到场中,举杯就唱,毫无扭捏之姿:
“今日欢宴,众宾在堂;小王李俶,适逢其场;对酒当歌,与君欢唱,共发宏愿,康乐平昌。
“……,一愿世事清平,二愿诸生健强,三愿人人富足,大唐齐国安康!”
李俶边唱边舞,虽然舞蹈并不成什么章法,然而看上去依然和谐,想来是从小就有过练习的。李俶唱、舞欢腾,举杯与众人齐饮,自然换来满堂喝彩。
李俶歌罢舞毕,回到座位,笑着对李清说道:
“二郎,现在该你给大家唱上一曲了。”
李清心中暗道,怕是这次要出丑了,虽然自己倒是可以借鉴过来一首乐府诗曲应付当场,然而自己的舞蹈却是有些不堪入目的。
正要想什么法子给拒绝掉,坐在旁边的李十二娘轻袖一拂,笑着说道:
“小郎君难道不胜酒力了么?小王爷盛情,奴家代劳如何?”
李清看了一眼李十二娘,混迹于风月场所的花魁果然不是普通之辈,自己虽然没有表现出来拒绝的意思,但是刹那间的迟疑还是被李十二娘捕捉到了。
李清笑着说道:
“那倒是有劳李娘子了。”
旁边的李俶也兴致勃勃,笑着说道:
“本王也很期待李娘子的歌喉。”
李十二娘站立起来,重新走到场间,莲步轻移,回眸一笑,一曲即出: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诸君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时时常相见。”
一曲即罢,席间宾客随即相和,也有人下场同舞。歌声此起彼伏,伴随画舫之中奏乐舞姿交融一处,宴会的气氛欢悦热烈到了极点。
欢宴持续,众宾齐乐,李十二娘坐回来,李清点点头向其致意,表达心中的感谢。这种情况倒不是李清有什么应付不来,不过以己之短曝于人前,确实智者不为了。
这时候同样在场的崔朵朵上前,给众人见了礼,轻声说道:
“十二娘子在前,妾身就不给诸位献舞了。不如由妾身弹一首琵琶曲,给诸位解乏。”
其实刚才崔朵朵已经献唱了一曲,同样是花魁的崔朵朵在歌喉方面也比李十二娘略高一筹的。虽然在座宾客并不太多,但是作为被邀的两位花魁之间未必没有争相较量的意思在里面。之前李十二娘一曲剑舞,随后又是与众人对歌欢跳,从场面上来说比之崔朵朵要胜了一筹。
众人舞罢,神清气爽,然而坐在那里还是有人在急喘着气,舞蹈最耗气力,坐下来才感觉到有些乏困,这时候要想缓缓神,听一首琵琶曲,最为合适不过。
崔朵朵在一个矮榻上坐就,抱过自己的琵琶,停了几息,鼻息稍动,随即静下心来。刚才欢腾的画舫安静下来,众人望着崔朵朵,等待着这位琵琶大家的精彩演奏。
崔朵朵伸青葱玉指,左手轻按丝弦,右手数指拨动,或拢或捻,或挑或抹,十指灵动,宛若在琵琶琴弦之上舞蹈。
琵琶声动,乐声清脆,嘈嘈如春时急雨,切切若情人私语,声声错杂,强弱快慢急速变化,如金陵玉佩相磋切,似仙鹤雌雄唳明月。在座倾听的宾客静下心来,就连呼吸也压抑着。
在座的这些公侯之家的子弟,或许纨绔者有之,浮夸者有之,但是在音乐鉴赏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能力的。更何况,纯粹的那种不学无术的公侯子弟也不会被请过来。除了这些公侯之家的后辈,其实画舫之后还有几位算得上是着名的才子了。其中便有大约十七八岁的崔景秀。
崔景秀是崔氏一族的子弟,崔氏一族应该算是大唐第一士族,即便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有些方面也远远不及崔氏的。
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当政的皇帝都有意识的打击压制这些士族的发展,确实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唐各个士族变的小心翼翼,行事极其谨慎。然而不管是家教礼数还是读经学儒,这些世家依然有着很大的优势。虽然科举已经实施很多年,但从当朝的这些官员还是可以看出,出身世家的子弟们依旧占据着大多数。如果李世民的政策能够一直执行下去的话,也许士族在以后的历史中会逐渐的消亡,而不是像唐朝末年那种因为战祸急剧的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自开元十一八年,裴耀卿倡导“用循资格”,世家豪族势力开始慢慢抬头。不过这时候李隆基还在,虽然对朝政已经不是太过关心,但是余威尚存,皇上的权力也达到了一个有史以来的高峰,这些世家豪族也不敢太过张扬。然而历史上,自安史之乱之后,世家势力急剧膨胀,不断的架空皇权,导致当时的皇帝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兼之宦官作乱,大唐终于迅速的衰落下去了。
这些李清是知道的,有些时候李清也会想,这强盛的大唐现在已经到了它的最顶端,就要以不可阻挡之势陨落了,自己是不是能在其中做些什么呢?刚来长安,以后自己要怎么走是要应该规划一下的。
李清想着别处,心中暗叹,微微摇了下头,随即专心倾听崔朵朵的琵琶曲来。
在座的崔景秀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在整个崔氏家族之中也是最为优秀的后辈子弟。小小年纪即名动长安。崔景秀的身份地位同样不低,平时也常与这些公侯子弟们来往,偶尔在宴会上作作诗,写写赋,在风月场所也有些薄名。
一曲将毕,崔朵朵右手五指轻抹,四弦一声,声音铿锵脆鸣。众人还在品味其中韵味,有人手中举着酒杯忘了喝下去,有些微挑眉尖,等待下文。崔朵朵双手轻按丝弦,笑着看着在座的各位。
李清看过去,心中暗想,这崔朵朵的琵琶技艺要比自己见过的所有的人都要好了。这时候李十二娘拍了手,笑着说道:
“崔姐姐的琵琶不愧为长安一绝了,这是妹子听过的最动听的琵琶曲了。”
这时候画舫上宾客才反应过来,鼓掌声再起,齐声再赞。
“今日小王爷光临,晚宴生辉。先有李大家的绝妙剑舞,后有崔大家的精彩乐曲,今晚真是盛事。可惜李某不具诗赋才情,不然非要作诗一首以歌咏两位大家的精妙演绎。”
李屿举杯笑着夸赞道。
有人提议:
“今日崔郎君在此,何须我等班门弄斧。不知道景秀兄有没有兴趣赋诗一首?”
崔景秀笑了笑,说道:
“崔某正好想出一首诗,请诸位指正。”
灯火璀璨之间,那崔景秀微笑着扫视了一下画舫中的众人。
? ?这一章很是难写,诗词为借鉴。求个票子。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