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响亮(第1/1页)独断大明
内阁。
孙传庭拿着一堆奏本,走进了毕自严的班房,摇头道:“都是大同小异的奏本,要求查禁火炮,焚毁图纸的。”
毕自严抬头看了眼,放下手里的笔,直接道“依列吧。”
所谓的‘依列’,就是分别奏本入内阁,司礼监的程序。
孙传庭道:“那我们内阁?”内阁对这些‘弹劾’,‘谏言’之类的奏本,有各种处置办法,包括批复,留中,转呈,送转等等。
毕自严道“都留在中书吧,等我们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再说。”
孙传庭不太喜欢毕自严的偶尔露出的‘含糊’态度,道:“大人,火炮……皇上每年不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可见重视,且在我大明军中越发重要,是战场利器,不可或缺,内阁需有态度。”
‘不表态’变成‘有态度’,就是不支持变成支持,支持,就是反对查禁火炮,焚毁图纸。
毕自严手里一堆的麻烦事,这件事在他看来眼下也不重要,摆了摆手,起身道:“这件事以后再说,白谷,待会儿就开阁议,咱们的态度再退一点,尽快定下,连夜修改奏本,面呈皇上,也好让这些巡抚早日回返”
孙传庭刚欲再说,内阁中书郑友元就在外面道“大人,诸位巡抚已经入宫了。”
“好,走吧白谷。”毕自严深吸一口气,与孙传庭道。
孙传庭的话只能咽回去,跟着毕自严转向会议厅。
朱栩的马车一进乾清宫,曹化淳安排一番,就转去内阁。
刘时敏在内阁一样忙的脚不沾地,头昏脑涨。
内阁一直在忙着‘新政’的今年计划,事事都绕不开内阁里的这个‘小司礼监’,刘时敏自然不敢分毫大意,事必躬亲。
虽然不复天启年间,魏忠贤坐镇内阁召开阁议,莫敢不从的盛况,可当今的皇帝陛下权势太隆,哪怕刘时敏再低调,内阁诸位辅臣也不敢怠慢,每次阁议都邀请他旁听,无敢僭越。
曹化淳坐在刘时敏的班房里,喝着茶,简单的与刘时敏说着大演武的事情。
刘时敏对这位老搭档已经深为了解,放下手里的事情,煮着茶,陪着闲聊。
听着曹化淳嘴里说出的大演武以及后面宴请各地国主,使臣的事情,刘时敏有些畅快的道:“这次大演武,想必对域外各国的震慑非同小可,十年,明天还要上报,昭告天下。”
刘时敏听着前面心里稍松,觉得皇帝到底顾及内阁脸面,后面又暗自苦笑,这道耳光看似是给那些联名上书的人,可一旦‘昭告天下’,那就是打给天下所有想法类似的人的!
也不知道多少人会羞愤欲死!
同时,天底下那些反对‘新政’,立志‘不仕’的人又要再一次壮大,秦淮河上的画船又不知要添加多少。
刘时敏暗自摇了摇头,道:“你坐一会儿吧,我去找毕阁老喝会儿茶,说不得,内阁又要去乾清宫请罪了。”
曹化淳笑了笑,不多言。
面对这样一个‘离经叛道’,偏又‘雄才大略’的皇帝陛下,不管是以前信王,还是现在的毕自严,日子都不容易过啊。
他有时候也很疑惑,为什么仿佛感觉整个世界一直都在与皇帝作对?
皇帝明明才是最正确的?
事前事后都是如此!
问题出在哪里?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