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新的一年(第2/2页)军阀治世
帝国的运转。
不过今年赵岩的胃口比较大,意在吞下陕西、四川、河南、湖广四省,所以,内阁又要在这四省换巡抚换官员了。
山东已经把官员清单打出来了,内阁按照这个清单执行就可以了。
赵岩在选择崇祯十二年要吞并的行政区域上比较有针对姓,陕西受灾最重,最容易起动乱,所以早点介入为好,今年先把陕北的汉民移出来,这样一来,便能把布置在陕西的兵力抽调开。
河南是重要的棉花产地,由于离山东近,河南今年来恢复得不错,若没有蝗灾时不时出来搔扰的话,恢复得会更好。
湖广和四川则是产粮基地,江淮地区农业税收高,那里土地兼并还算可以,富人一般不怎么买地,而湖广和四川的土地兼并却是要开始治理了。
赵岩自然不可能做亏本买卖,这么多银子砸下去修建水利工程,结果却被那些地主摘了桃子,心里怎么会爽?
这四省是赵岩必然要在今年内吞下的,今年到明年把崇祯干倒也是目标,不过崇祯现在倒不倒影响不大,只是看他在那里不断蹦达,心里很不爽。
最近杨嗣昌在各地联络地主和皇亲贵族等旧势力,赵岩自然察觉到了。
一过完年,内阁就开始表决了,毫无意外,各个赵岩提出的议案都以绝大多数的票数通过了。
赵岩在内阁的影响愈加庞大,近八成的阁员都已经在赵岩的阵营之中,赵岩现在的权利和皇帝没什么区别,只是有了一些监督罢了,但他每次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监督对他没什么影响。
就算被抓到了把柄又怎么样,起码不是太大的把柄,例如年底崇祯又开始闹了,他说盐税没上缴。
赵岩去年一分盐税都没上缴,这本来是皇帝的私房钱,结果被赵岩给吞了,崇祯自然要闹了。
这事件还被崇祯用报纸渲染得很广泛,几乎整个大明都知道了。
闹了将近半个月,赵岩根本不理他,也没有谁出来给他一个说法,崇祯上蹦下跳的闹了半个月,换来的……是无情的打击。
内阁上班的第一天,直接就搞了一个提了个盐税改革议案,议案打算将盐税从皇帝手中收回,用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没钱了嘛!自然是要从盐税上入手了,理由很光明正大,你一个歇菜的皇帝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
这个议案在崇祯的强烈反对下还是通过了,不由内阁又弄了个议案,这个议案的内容是不再给崇祯拨军费。
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内阁给皇室拨军费,那是为了守土之用,你朱由检做得很好,竟然把各省的兵力都裁撤了,既然你已经不旅行责任,为何还要给你下拨军费。
赵岩对崇祯的打击开始了。
经济上搞死他是必须的,能不能搞死尚不清楚,但起码要朝着这个方向去整,所以盐税不给了,军费也不给了。
“接下来,就是剪除旧势力党羽的时候了。”赵岩得知两个议案通过后,心里有后续的计划。
叫来张步云,让他抓紧时间向陕西、河南、四川、湖广地区派遣官员,并要求做出一个严密的行政计划。
张步云在元宵节还没过完时,就向此四省派遣了官吏,内阁和山东的文书在地方上来往频繁。
此四省的官员集体‘落马’,近半被调到了闲职上闲置起来,近半被摸了进去,这些贪官的油水也是不错的。
赵岩在此四省活动的时间也不短,每个省都有一大票情报人员,哪个官贪,哪个官好一些都清楚得很。
这次被摸进去的官员都是在地方上贪得比较严重的,除了这一批,之前还处置过一批,主要是其中有的省免税了,结果地方官还在收税,赵岩的情报人员一查就清楚,查清楚了自然是直接抓人,然后送到大理寺去审判。
而崇祯闹腾了半个来月的盐税事件。
基本上没几个人在意的,在意的都是站在崇祯一边的旧势力,也属于无理取闹的类型。
赵岩今年的财政预算发那个面可谓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投入了这么多钱进去,缺他崇祯一个盐税算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