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蒲家(第1/2页)我的大明新帝国

    “殿下,老奴认为,离开了大明,再开始教士兵识字更好。若是没有离开大明就开始教,被陛下知道,容易节外生枝。”

    朱瞻基的手里拿着三本薄薄的册子,一本是识字用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这个时代最基础的识字书。

    在没有拼音的时代,识字只能依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了解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精粹。

    朱瞻基也曾想过弄出汉语拼音来,但是从字根,韵母,声母,朱瞻基自己都不了解,如何能成系统地整理出来教育方法?所以他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本是数学,从一加一到基本的加减乘除,然后到两元一次方程式。阿拉伯字母已经应用到了这本书里面,包括英文字母和拉丁字母。

    这个时代并不像后人以为的那么封闭,在沿海地带,从宋朝开始就已经开始应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了,只是没有推广开而已。

    战士们利用六分仪测试方位,进行地图测绘,都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光是依靠一千多幼军士兵,这项任务想要完成,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还有一本是自然地理,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对整个世界的描绘,在书里面,明确提出了人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上,而且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的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风云雷电的形成,还有山河地貌的分布等等,算是科学概括整个世界的自然基础知识。

    这三本书的内容并不算离经叛道,但是教那些小兵们学识字,这件事太离经叛道了。

    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朱棣,其实都不会太支持。因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构架就是士农工商兵,阶级分明,朱瞻基此举是打破这个阶级,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如今的基本论调。但是朱瞻基决定一意孤行,在舰队里面推广识字。

    因为识字,学习,是未来推广精兵强将的重要途径。

    大明想要占领大半个世界,需要多少人?按照如今的战斗水平,一千万人都不够。

    但是整个大明才五千万人,所以这是基本不可能的。

    现在的大明才不到三百万士兵,国家财政都有些吃力了。

    放下了手中的书,朱瞻基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就等离开泉州的时候,开始在军中推广识字教育。郑总监,这件事要列入士兵考核,每个战士每天最少要学会三五个字,完不成任务,以训练惩罚。这件事你要列一份详细的方略出来,争取等到我们返航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能自己给家中写信。”

    郑和跟航海总兵朱真,陆战队总兵薛禄说道:“海上生活寂寞,前几次出海,每次都有士兵因为单调的生活发疯。即使我在军中大力推展麻将,也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让战士们学识字是个好主意,他们每天有事情做,就不会胡思乱想。”

    朱真也出过两次海,知道这些事,但是薛禄有些着急了,有些苦逼地望向了朱瞻基。“殿下,老臣不用再学这些了吧?”

    薛禄此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字不是一个,但是他的官越当越大,不识字是不行了。

    在这个时代当将军,哪怕是不识字,也必须要有各种行军作战的经验,会识别风向,懂得基本常识,还要会行军布阵。

    薛禄原名薛六,后来学会了识字,才改名薛禄。年轻的时候为了当将军,不学习不行,但是现在都活了大半辈子了,再让他来学字母,学数学,他就觉得辛苦了。

    朱瞻基说道:“阳武侯,李广难封,主要因为什么?数次打仗,他都迷路,连行军都跑错了方向,你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军吗?今后的大明军队将会开发南洲,东洲,特别是东洲,比大明还要大两倍以上,你如何保证行军路线是正确的?”

    薛禄很想说下属会就好了,但是面对朱瞻基他又说不出来。

    他已经识字了,也会看地图,现在只需要学习字母和数学,虽然学的慢,但是他也不认为任务艰巨。

    见薛禄默认了下来,朱瞻基说道:“现在讨论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士兵中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漫长的海上生涯,士兵们除了学习,操练,闲暇时候打牌外,还应该推广一系列的竞技活动,增加生活中的乐趣。”

    对此郑和,王景弘,朱真他们一致赞成。以为他们见多了士兵发疯的例子,每次出海都有数十人人因为承受不了在海上的单调生活,直接跳海自溺身亡。

    薛禄这下子来劲儿了,笑道:“可惜船上太小,否则殿下发明的足球,可以展开各种比赛。”

    蹴鞠是早就有了,但是与后世的足球相比,更像是花样足球。

    朱瞻基前世也算是个足球爱好者,还买下了马德里竞技队,当了俱乐部老板。他对足球的规则比较精通,所以直接将后世的足球规则拿了出来,在军中组建了足球队。

    这种一次性可以上二十二人的比赛,竞争性,技术型,包括战术都非常重要,所以各队在熟悉了足球规则以后,迅速在军中传播了开来。

    “正规场地不行,可以组织小规模的。还有格斗,摔跤,射击,刀阵,长枪阵等项目,都可以开展比赛。每种比赛错开时间,前几名都可以获得价值不等的奖励。黄守备,这件事……算了,你太忙了,换……”

    王景弘主动请缨道:“殿下,内臣如今事务不多,这件事就交给我来操办吧!”

    随后,他们又连续商讨了一些让士兵们旅途充实的安排,这种长途的旅程,士兵的士气保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随后,朱瞻基又乘坐传令船,亲自到了后备船上来巡阅后勤供应情况。

    十万人的船队,光是运送活猪,活羊的船只就有几十艘,里面喂养了上万只猪羊,鸡鸭更是无数。

    肉食供应还好解决,最难解决的就是蔬菜。

    他们出发的时候是冬季,这个季节当然不会有太多的蔬菜,所以船上的蔬菜储备主要是以菜干为主。

    除了菜干,唯一的蔬菜就是豆芽。

    豆芽在中国的历史绝对在两千年以上,具体什么时候出现已经不可考究,反正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豆芽。

    几千年来,豆芽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道菜,并且对培育豆芽也有了一套成熟的手段。

    从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舰队就有专门的后勤船只负责培育豆芽。

    在茫茫大海中,几个月吃不到蔬菜的时候都有。西方人因为不会培育豆芽,没有蔬菜吃,补充不了维生素C,所以他们的船员会患上坏血病。

    但是大明舰队却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里面主要就是豆芽的功劳。

    当然,现在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再有这个机会了。

    巡阅了一番,朱瞻基对整个舰队的情况也亲眼目睹了一番,心里有了数。接下来,就不需要他事必躬亲了。

    其实他也知道,一些下属认为他这个太孙亲自进入臭烘烘的养殖船,食物船,净水船去检阅有**份。

    但是对他来说,必须要掌握所有的情况,才能安心。

    回到了自己的旗舰,打发了众人去更衣,今天是他又一次晋嫔的日子,这些亲近的下属们,一个个也回来凑个热闹。

    舱房内,内侍们用船上预备的仪仗用红绸,布置成了一个新房的模样。哪怕仪式再简单,也必须要过一遍否则的话,想要上玉碟,就不是那么容易。

    除非是像和子,贞子那样是一国公主,为了政治目的,宗人府才会将名字记入族谱。

    沈氏只是一个普通民女,纵使再漂亮,不经过预先报备,经过礼部的见礼,想要被记入族谱,那是难上加难。

    朱瞻基既然看中了她的美貌,当然也不远让她一辈子没有名分养在宫里。这样的嫔妃,还不如一个女官吃得开,更没有生子的权力。

    不过朱瞻基这个时候也不会让沈氏生子,有刘承徽在身边,先按时给她服短期避孕药就好了。

    宫里各种助兴的药物与避孕的药物都有,避孕药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短期的一月要服用一次,不会怀孕。

    至于长期的,那是虎狼之药,服用了以后就失去了当母亲的作用。

    沈氏上船以后,就被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舱室,距离朱瞻基的舱室只隔了一套马欣的舱室。

    她上船之后虽然有短暂的晕船不适,但是第二天就适应了下来,让所有人都颇为惊讶。没有想到她看起来柔弱,底子倒也挺好。

    朱瞻基派锦衣卫秘密查探关于她的消息,等他们到了泉州,就应该会有消息过来。

    她如果只是被内侍们训练一些伺候人的事还好,若是被内侍们训练成一个暗探,那么孙林,余先他们就该被处死。

    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孙林是金阔一系,他们跟余先的关系属于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对立状态。

    要真有阴谋,也不会双方一起合作。既然合作,那就是看准了朱瞻基的嗜好,只是单纯的投其所好。

    不管是什么目的,朱瞻基也准备先把她吃下去,要是没有问题,就当养了一支赏心悦目的花儿,要是有问题,朱瞻基也不会怜香惜玉。

    这一夜,携手入兰房,解红妆,上玉床。腹儿相偎,腿儿相傍。好个风流郎,咂得俺,两乳酥酥麻麻春心荡。

    狠下心儿,愿把女儿身尽委情郎。忍住了痛,却耐不住酸痒,且把那腰儿拱,臀儿仰,灵根一凑周身爽。

    恰似那:粉蝶迷花,戏水鸳鸯,锦被里头翻红浪。

    丁香舌吐琼浆蜜,柳腰款摆云鬓纩;低声嘱:莫太狂,从今后,鹅黄褪尽,嫩蕊尽赋有情郎。

    休忘却山盟海誓,莫误了月漫花窗;依旧是剪声为号,灭烛无光,暗渡入陈仓。

    鸳衾凤枕,一夜相亲共厮傍。哎哟哟!怎奈郎,这般地狂抽急捣,俺只得,拼却女儿家弱体来挡。

    一会儿,眉眼儿乜斜;一会儿,魂散魄荡;说不出的痛,道不清的痒。点点猩红,片片白浆;胯下**,好不羞臊难当。

    软得俺,昏沉沉,无从思量。呀呀呀!好个风流的贪花郎,还不肯把奴身儿放。看看哟!已是:烟横庭竹,月斜回廊,鸡鸣头遍,唉!真个是:夜短情长。

    直盼着,月上东山,再望花窗。

    (抄的,囧。)

    这一日抵达泉州湾,海湾四周密密麻麻全部都是一艘艘大大小小的福船和宝船,当真是一眼看不到边。

    悬挂着龙旗的旗舰,在小船的引导下,穿过了数十里长的海上通道,通道两边,都是大明等待巡阅的舰队。

    朱瞻基的旗舰所经之处,都能隐约听到士兵们的欢呼声。

    朱瞻基手持望远镜站在船头,看到那些欢呼的士兵,每一次挥手回应,都能看到他们行着军礼回应。

    看到这一望无际的海上城市,朱瞻基的心中踊跃出来的是无尽的自豪。

    这个时代,就是属于大明的时代。

    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