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2/3页)我的大明新帝国

严,对两个孩子小意迁就,而且看不出重男轻女,心里格外熨帖。

    不过,她还是摸了摸自己的小腹,想着再给殿下生几个儿子才满足。

    这个时候,一个宫女在禀报。“殿下,胡良娣,太孙妃跟前的王长随来问小王爷瞌睡了没有,天不早了,不能让他们玩太久。”

    朱祁镇和朱雪都是实岁不到四岁,虚岁五岁,刚有逻辑感的时候,所以对刚学会的五子棋非常喜欢。

    听了宫女的话,朱祁镇就抬起头说道:“我不睡,我不睡,我还要玩五子棋。”

    一个大约二十四五岁的太监出现在了门口,先向朱瞻基跟胡良娣问安,才望向朱祁镇说道:“小王爷,太孙妃想你了,我陪你回去,再陪你玩五子棋好不好?”

    朱瞻基自小在宫中长大,宫中的太监大部分都有印象,但是这个太监却从来没有见过。

    要说是个刚调进来的小太监,还说的过去,但是一个已经二十多岁的太监,却被调到皇宫里,这就有些不一般了。

    因为宫中的太监自有定例,不管是升职,还是转岗,都是照规矩来。一个成年的太监别说在贵人面前伺候,就是想要调进来都难。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开口问道:“以前倒没有见过你,什么时候进宫的?”

    对方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奴婢王振,五年前因丧母无力治丧,自卖入宫。原本在北平行在替太孙妃看守赐田,两年前送年货到京城。因奴婢曾得秀才功名,得太孙妃青睐。”

    哪怕以朱瞻基喜怒不形于色,听到王振这个名字也是心中大惊。

    眼前这个就是那个将大明朝拖进深渊的大太监吗?

    一个王振,一个刘瑾,一个魏忠贤,这可是明朝最出名的三大恶贯满盈,权势滔天的大太监。

    虽然朱瞻基知道历史不可全信,但是这三个人随便哪一个,杀十次恐怕都不够弥补大明在他们身上的损失。

    哪怕王振并不是史书记载的那个直接造成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只是替文官集团背了黑锅。但是仅凭他蛊惑朱祁镇,并且将宦官的权势从宫中衍伸到朝堂之上,就该诛九族了。

    朱瞻基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杀意,表情越发平静。“既是秀才,为何落得如此田地,要卖身葬母?你又有何所长?”

    王振不知道朱瞻基的为人,听见朱瞻基问话,以为自己也得了朱瞻基的青睐,心情愉悦地回答说道:“年轻时不通世事,自酿苦果,怪不得别人。奴婢擅长计数,管账,如今太孙妃宫内外度支,都是奴婢代管。”

    当着孩子的面,朱瞻基平静说道:“以后用心做事。祁镇,这五子棋是姐姐的,今日不玩了,明日爹爹再送你一套。”

    朱祁镇对朱瞻基是有些畏惧的,有些不舍地说道:“爹爹,明日送我一套跟姐姐一样的好吗?”

    “好,回去了乖乖睡觉,明日我让刘少监给你送去。”

    刘万看了看有些不一般的朱瞻基,心里有些奇怪殿下为何会对一个新人起了杀意。跟随朱瞻基多年,他很清楚朱瞻基的性格,越是有大事,不好的事发生的时候,他就越发平静。

    不过对刘万来说,少一个竞争对手对他只是好事,他又不认识王振,自然不会替他抱冤。

    管教姑姑抱着朱祁镇,王振跟在他们的身后离开。朱瞻基借口更衣,来到了侧厢的净房。

    “去问问孙林,这个王振的一切。还有,明日去夹江盘点财货,以要给太孙妃上次的理由,将这个王振带上。”

    刘万应了一声是,连为什么都不敢问,就静悄悄地退下。

    在面对大事的时候,朱瞻基喜欢考虑周到,因为这影响的是大势,是整个大明的命运。

    但是在面对一些意外状况的时候,朱瞻基最喜欢的缺少快刀斩乱麻。

    这个王振按照时间,按照他跟朱祁镇的亲近关系来说,与历史上的王振非常符合。

    这样一个人既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一刀斩了,一了百了。

    不管他是不是那个大奸臣,一个底层的太监,杀了也就杀了。

    不过,为了夫妻关系着想,朱瞻基还是决定明日早饭的时候,先跟孙娴说一声。

    既然孙娴重用王振,不能一句交代都没有,就把人给杀了。

    不能因为这样一个“小人物”,影响了他们的夫妻感情。

    又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时机,每到这个这个时候,朱瞻基总是格外兴奋。

    他兴奋了,胡善祥可就难受了,被朱瞻基折腾的死去活来,要不是想要再要一个孩子,她都忍不住要找侍女来“救驾”了。

    胡善祥被朱瞻基折腾地沉沉睡去,但是朱瞻基仍然没有一点睡意。

    杀人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只会让他觉得兴奋。他在内心不停地幻想着明日要不要亲自动手杀了他,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杀了他。

    是在他面前说出他几十年后做的坏事后杀了他,还是让他做一个糊涂鬼。

    用各种将王振杀了一遍,朱瞻基才睡了一会儿,第二天一早醒来,依旧精神抖擞。

    但是朱瞻基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变,态,只认为这是来到这个时代后,心态的变化。

    小年这一天,天阴沉了下来,北风呼啸,看样子要下大雪了。

    孙林送来的情报并不多,作为一个小人物,王振还不值得咨情司专门调查,这些情报只是他进宫时候的档案。

    看到这个王振的老家就在靠近张家口的蔚州,朱瞻基越发确定这个王振就是历史上的王振,杀起他来,更没有了心理负担。

    张氏一早出了宫,孙娴今早就要帮着张贵妃安排宴席。其实这些事都有太监和宫女们做,事务并不多。

    而且今日朱瞻基要去夹江工业区清点金银,并且入库,中午肯定赶不回来,只有晚上聚餐,所以时间充裕。

    出门之前,朱瞻基让李亮拿来了自己的横刀,挂在了腰间。“太孙妃呢?”

    “已经派人叫去了。”

    正说着,孙娴带着几个太监,几个宫女过来了。朱瞻基这次搜集的奇珍异宝不少,好东西当然是要收入皇宫,兴庆宫也少不了要分一大批,所以孙娴的心情很好。

    跟在他后面的王振心情更好,他没有想到,第一次见到太孙殿下,竟然就被叫上一起去清点财货,这是要受重用的征兆啊!

    只有刘万远远地看着王振,唇角泛起一丝冷笑。

    “龙辇都准备好了吗?今日又降温了,路上要照顾好殿下。”

    朱瞻基笑道:“你就别操心了,今日时间紧,我骑马过去,快去快回。”

    “这么冷的……”

    朱瞻基打断她的话说道:“随我来,我有话与你说。”

    孙娴并没有感觉到朱瞻基的异常,跟着朱瞻基的后面进了他的书房。“今日第一次跟贵妃主持宫中宴席,才知道自己不懂的太多了,什么都要学。这些年,母妃和贵妃娘娘她们都辛苦了……”

    朱瞻基听着她的啰嗦,脸上一直露着微笑,丝毫不觉得烦人。

    刘万在书房里巡视了一圈,让人都出了去,自己守在了门口。

    朱瞻基这才说道:“这个王振你为何要留在宫中?你不知道宫中人事有定例,这种半路进来的太监,并不受欢迎吗?何况,你真的了解他吗?”

    孙娴楞了一下,才说道:“我是听说了他卖身葬母,觉得此人孝心,又是个秀才,才起了怜才之心。”

    朱瞻基笑道:“但是这件事也可以反过来说,他是一个秀才,可不是大字不识的农夫,可是混的连埋葬母亲的银子都没有。即使没有银子,难道他就没有秀才朋友吗?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孙娴大惊,脸上露出了一丝惊恐问道:“他这个人有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是有问题,所以此人不能留。不过他是你的人,我要杀他,最起码要跟你说一声。”

    孙娴连忙说道:“是我愚鲁,竟然不能分辨是非黑白。可是我真不知道此人包藏祸心。”

    “我相信你。这些年你虽然做的不算最好,却也是个合格的太孙妃,并且一直在努力做的更好。我要不是知道一点内情,也会被此人所骗。”

    临出门的时候,朱瞻基又回头跟她笑了笑,说道:“不过以后做事要讲规矩,不要随便打破规矩。因为这些规矩建立起来难,想破坏起来却容易。规矩坏了,人心散了,就更难管了。”

    孙娴嗯了一声,红了眼眶,哽咽着问道:“殿下,你不会因此恶了妾身吧?”

    看她有些惊慌的样子,朱瞻基一阵怜惜。搁后世,她也不过是个还在上大学的女生啊!他又走了回来,帮她擦掉脸上的泪水道:“我怎么会因为一个外人伤了夫妻情分,以后做事多想想就好了,要是我不在,你又不好意思问母妃,就多问问金阔或者王彦,李谦,他们会告诉你该怎么做的。”

    孙娴重重地点了点头,赶紧掏出手绢,擦干泪水。今日小年,宫中规矩大,要是让长辈知道她流泪,又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瞻基却意气风发地带着一众随从出了门,到西华门处与玄澄他们这些护卫汇合,一起骑上了马,出了宫城,进了应天府内城。

    虽然已经决定了要杀王振,但是今天的主要事情还是财货入库,杀他只是小事。

    压铸厂码头,因为那些舂米场全部都搬迁走了,夹江工业区这里只剩下了工部和內监的一些重要工厂。

    运载货物的货船被开到了其他地方,这里只有运载金银的十二条船停靠在几处码头上,重兵看守。

    在压铸厂门口见到了三年没见的杨章德,经过三年的熏陶,杨章德少了一些以前的土匪气,越发稳重了起来,也越发阴鸷。

    三年没见,他见到了朱瞻基,也立即单膝跪拜,以大礼相迎,表明自己始终没变。

    朱瞻基原本还想亲自动手杀人,但是如今被众人拱卫,觉得自己还要去亲自杀人有些太不上台面了。

    他拍了拍杨章德的肩膀,低声笑问:“三年不见,刀还利否?”

    杨章德立即说道:“唯殿下所驱。”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一会儿进了工厂,提王振的人头来见我。”

    他没有跟杨章德说谁是王振,要是杨章德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别想能当好锦衣卫指挥佥事。而他现在做的很好,连那么复杂的官场都应付下来了,这对杨章德来说只是一件小事。

    来到了压铸厂的码头,一直负责押运的定海候朱真上前复命。随着朱瞻基的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数百内侍与船上的海军分工合作,将分封存在船舱里的金银用吊机就一盘盘地吊了下来,

    岸上所有人员都被固定了位置,金银不装完,任何人不能移动位置,防止有人藏私。

    就这样,一托盘,一托盘的金银通过数百人的转移,从码头装进了內监的银库。

    那些六部,六科来监督的官员,看到这如山的金银,一个个脸上都露出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