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来来去去(求收藏)(第1/1页)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从唐代开始,随着雕版印刷技术不断普及和完善,朝廷开始制作历书,同时禁止民间擅自制作,由于历书被皇氏垄断,因此民间又把历书叫做皇历。历书一经问世,就相当受欢迎,刚印刷好的历书往往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胡子睿不禁想到前世时,从抢手机到抢房子,好的东西往往不愁销路,看来在这一点确实是古今同理,要不怎么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呢!

    在封建社会,一本历书往往研用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历书从制定开始,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而且历经千辛万苦制定出来,还要经过朝堂上一致通过才能颁布。

    大明王朝开国后,明确规定,在每本历书上必须有钦天监盖的印,违者会被处以斩首的极刑,如果有知情者告发私刷历书,告密者可以获得朝廷颁发的重赏。

    就拿人人家里都有的老黄历来说吧,这就是徐光启主持编制的,因为这本历书编好后正值明清鼎革后,所以就没有颁布下去,后来被满清酋长们“改头换面”后一直沿用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了。满清酋长们一贯喜欢把明朝的东西改个名字,就当成自己做出来的,类似丑事还多得很,关于《崇祯历书》的事,以后的篇章还会涉及,这里暂时不再展开。

    萨尔浒之战失败后,徐光启就多次给万历皇帝上奏章,要求编练新军。在前世的崇祯皇帝执政时,皇太极率军围困京城,徐光启当时就在京城,他力主使用红夷大炮守城,并且向崇祯皇帝献上攻守之策。所以说徐光启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才,更难得的是他对大明王朝的忠贞爱国之情。

    胡子睿点了点头,示意让宋应星接着说下去。

    宋应星道:”小的曾经看过徐子先编写的《农政全书》,深感此人乃是当世大才,所以向王爷推荐。“

    胡子睿在脑海里推算了一下,这徐光启因为与魏忠贤不合,于是辞官在家,正好是个难得的机会,他点头道:”既然是宋先生推荐的人,我王准了,不知宋先生与他是否有联系呢?“

    宋应星露出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道:”这位徐子先乃是小的先辈,小的也是通过舒老先生才读到《农政全书》。“

    胡子睿道:”你说的这位舒老先生,可是主持白鹿洞书院的那位舒曰敬老先生么?“

    宋应星道:”起禀王爷,小的说的正是舒老先生。“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与湖南的岳麓书院等齐名,自宋朝朱熹重建校规宗旨后,名气在全国范围内都提升了不少。

    胡子睿道:”久仰此人德高望重,没想到宋先生与他也有交往啊。“

    宋应星道:”小的这就准备修书一封,给徐光启先生。“

    胡子睿道:”那就有劳徐先生了,你的信写好后,本王命府里的人送到江西去。“

    稍顿胡子睿又道:“不知宋先生推荐的第二位人才是谁?”

    宋应星笑道:“这位是徽州人士,姓毕名懋康,字孟侯,徽州上路人!”

    毕懋康不就是那位研制出燧发枪的军火专家么,胡子睿一直很郁闷,自己穿越过来没有金手指,不像别人穿越带仓库、带军火,还有带军舰的,这下好了,有了毕懋康,自己就不愁没有燧发枪用了。

    胡子睿笑道:“徽州是个好地方啊,‘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宋应星被胡子睿逗乐了,笑道:“王爷说的歌谣,意思是徽州人从小就经商吧,其实除了徽州的商人,徽州最有名的是乃是歙砚、徽墨!“

    胡子睿笑道:“宋先生说的不错,歙砚、徽墨作工讲究,技艺精湛,在全国都颇负盛名。”

    宋应星点头道:“王爷确实见识渊博,这位毕懋康,生在徽州,整日里与歙砚、徽墨作伴,倒也沾染了不少灵气呢!”

    胡子睿颇感兴趣的道:“宋先生请详细说说。”

    宋应星道:“毕懋康少时即善于画山水,当时的许少傅颇为欣赏他,预言他以后能有一番作为,果然不出许少傅的预料,毕懋康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一路升迁至陕西巡抚,当时陕西的天气不好,遭了旱灾,毕懋康一上任就开仓放粮、设置粥厂,救活了无数灾民。”

    胡子睿点评道:“这毕懋康倒是个难得的好官。”

    “王爷说的是,然而,魏阉当政后大肆排斥异已,毕懋康奋而辞官而去。”宋应星继道:“他辞官后,我曾经拜访过他,他给我看过一技自制的自发火枪,王爷既然有重视火器的想法,此人可有一番作为。”

    胡子睿“掷地有声”道:“好啊!宋先生给我推荐的两个人,我都很满意,以后宋先生想起什么人才,务必向本王举荐,本王一定重重有赏。”

    胡子睿又和宋应星聊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各自散去。

    宋应星第二天便给徐光启、毕懋康各写了一封信,胡子睿看了后,命人分头出发去上海、安徽送信兼找人,去发之前胡子睿再三叮嘱信要送到徐光启、毕懋康手里,对二人要客气一些,要把王爷对他们的诚意带到。

    宋应星得了王府长史的差事,胡子睿又赏了他一座大宅,作为宋应星在京城的住所,还赏赐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宋应星家中还有老母,他生怕家人担心,便写了封信给仆人代回江西给哥哥宋应升,让他放心自己在京城过得很好。

    第二天上午,胡子睿准备抽个时间把王府的家底盘一下,看到底有多少银两可供自己支配,就在他查阅账本,准备盘账的时侯,李春求见,胡子睿连忙让他进来。

    李春此次是和李平儿、呼延桂一起来的,原来呼延桂回宣府镇,召集了十余个以前在边军中的兄弟,让他们就在当地等侯,没有一起回了王府。

    胡子睿笑道:”呼延教头,此行辛苦了。“

    呼延桂“开门见山”地道:“王爷,我和李教头,此行是来和你辞行的。”

    胡子睿望向李春道:“你们俩人要走么,怎么这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