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1/1页)谋明天下
卢发轩、史可法、吴总坤、戴明杰、詹兆恒、陈思宇、崔云辉和龙建宏等人悉数都来到了京城,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间定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化,儒家思想还是要继续推行,且要随着国力的提升,不断的往外宣扬。
当然,如果有少部分的人一定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吴宗睿也不会采取什么手段。
年号最终确定为昌瑞,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刻,就要改崇祯十七年为昌瑞元年。
国号与年号都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任用官吏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让吴宗睿绞尽脑汁。
登莱新军实际掌控的地方为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南直隶,当下登莱新军的势力还在逐渐开始深入到江西与浙江等地,四川与湖广大部分的地方,为张献忠掌控,至于说南方其他的地方,还是一团糟,颇有些各自为主的味道。
除开南直隶与山东,北方其余地方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常年的征伐,后金儒、卢发轩与史可法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此外还有洪承畴,也进入内阁。
卢发轩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南直隶总督,廖文儒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登莱新军总兵,留守京城,史可法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留守京城,内阁大臣洪承畴留京城,他们共同协助曾永忠处理一切事宜。
陈思宇出任辽东巡抚,戴明杰出任河南巡抚,詹兆恒出任陕西巡抚,崔云辉出任山西巡抚,吴总坤依旧担任山东巡抚,龙建宏出任顺天府尹。
这样以来,京城和地方上最为重要的位置上面都是吴宗睿信任之人出任。
这样做的好处是,内阁以及各省的封疆大吏,明白吴宗睿的执政之策,执行起来顺畅。
吴宗睿大大的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廖文儒进入内阁,而且在内阁之中排名第二位,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吴宗睿与曾永忠等人商议的时候,一再的强调,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职责不一样。
曾永忠、廖文儒、卢发轩、史可法与洪承畴等人,一同来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就是崇祯皇帝署理政务时候的偏殿,被吴宗睿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还有两天时间,就是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日子。
曾永忠带头跪下了,廖文儒等人也跪下了。
吴宗睿挥挥手。
“都起来吧,今天我只说一件事情,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牵涉到天下的士大夫阶层,也包括我吴氏家族,这件事情更是牵涉到我大吴王朝的稳定。”
“历朝历代都说到了抑兼并,均田地,可好像还没有哪个朝代真正的做好。”
“之所以做不好这件事情,道理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是士绅之中的一员,我们会想方设法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为此甚至不惜与皇上对着干,现在我马上要成为皇帝了,怕是也要和你们对着干了。”
曾永忠抱拳准备开口的时候,吴宗睿挥挥手。
“暂时都不要插言,等我说完。”
“覆灭大明王朝的是闯王李自成,是当初被崇祯皇帝与大明朝廷称之为流民的那些人,为什么会出现流民,表面看两个原因,其一是连年的天灾,其二是无法承受的赋税,不过你们若是认真的想一想,就会明白真正的原因绝非如此。”
“大明王朝已经灭亡了,可天下的士绅家族依旧活得很滋润,这就很有趣了。”
“昨日你们送来的奏折,署理朝廷事务与地方事务,几乎都是沿革大明朝廷的惯例,有些方面我觉得可行,但是有些根本性的制度,必须要改变。”
“大明王朝为什么覆灭,原因很多,也颇为复杂,但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个王朝**了,没落了,且这个王朝所做的很多事情,所推行的很多政策,在我们看来,都是在一步步的将王朝自身送到崩溃的边沿。”
“好了,回到抑兼并,均田地的话题上面。”
“从现在开始,你们与我一道,要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任何的阻力,尽全力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
“此事必须全面铺开,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硬的措施和手段。”
“在北方推行此事,我不是特别的担心,但南方不一样了,特别是南直隶与浙江等地,那些地方的士绅已经形成巨大的力量,他们不仅仅能够控制官府,甚至能够干预朝政,现如今,我们就要打掉他们的特权。”
“当然,我们现在推行这个制度,还有充足的时间,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登莱新军在征伐的过程之中,一并予以大规模的推行。”
“内阁主要考虑此事,卢发轩负责南方,史可法负责北方,先生则是整体负责。”
“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肯定会遭遇到巨大的阻力,所以登莱新军也要参与其中,凡是遭遇到对抗之人,务必严惩,不管他是什么家族,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今后就算是牵涉到我吴氏家族,以及陈氏家族,也绝不能手软……”
大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了,曾永忠等人没有开口说话。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牵涉到土地重新丈量的问题,甚至牵涉到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北方的确好推行一些,但南方的压力是巨大的,吴宗睿话语里面的意思,就是登莱新军在南方征伐的过程之中,会对那些反对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士大夫或者士绅家族动手。
卢发轩与廖文儒两人的神色有些凝重,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们首当其冲。
吴宗睿严峻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曾永忠领着众人行礼了。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