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崇王之死(第1/1页)大明第一祸害
“启禀陛下,臣等找不到柳景和此刻联系的证据,也找不到柳景所谓的崇王手书。抓到的刺客们服毒自尽,死无对证。现柳景在诏狱关押。”刑部尚书白昂上奏道。
刘健和李东阳病倒,内阁三阁老只剩下谢迁。刊登的太子‘忏悔文’让谢迁焦头烂额,无数官员士子用异样的眼神打量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现在只想从泥潭脱身。
谢迁出列:“请陛下召崇王进京和柳景当面对质。”
“臣提议派汝宁府卫所驻守崇王府。”英国公提议。
坐在龙椅上的弘治帝眉心隆起,显得郁郁寡欢,“派兵的事暂且作罢。太皇太后凤体欠安,无须让她老人家挂心。朕相信崇王也是一片好意。还是先请高僧们入宫瞧瞧照儿。东宫太子岂能是妖孽?”
太皇太后育有两子,一子为先帝明宪宗,一子为就藩汝宁府的崇王。藩王就藩后无旨不得回京,太皇太后几十年没有见过小儿子。弘治朝时,太皇太后多次提出要见崇王,被前任首辅刘吉等人劝阻。直到不久前的七十大寿,太皇太后才见到阔别已久的崇王。
崇王逗留京师的两个多月间经常出入皇宫,又携带重礼拜见京中高官要员。朝上三分之二的官员收到过崇王送的礼物。
在场不少人相信柳景的说辞。早些年柳景被弹劾贪污渎职、用武力镇压反抗百姓,原本是死罪,就因为他和庆云侯府有亲,被太皇太后救下。柳景为了恢复爵位,做了不少巴结太皇太后的事。
官员们甚至怀疑太皇太后是否从中做过手脚。
随着此事的曝光,柳景还说出崇王质疑弘治帝生育的能力。当然,刚出生的福泰公主破除了这个谣言。但万一太子被杀,弘治帝无子,太皇太后拿此事做借口逼弘治帝过继崇王一脉的孩子……
官员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联想到庆云侯和寿宁侯多次冲突中,弘治帝一直偏帮寿宁侯。他们断定太皇太后心中一定对弘治帝不满。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正因为如此,官员们对弘治帝接下来的做法没有提出异议。
进宫哭诉家中粮店被砸的庆云侯没能回府。陈宽前往庆云侯府口谕,令侯府女眷进宫陪侍太皇太后,侯府男子软禁在府。
戴义前往汝宁府宣崇王进京,着令崇王府家小一同进京。
京营数位将领被查出和崇王来往过密,就地解职。而京营汝宁籍的士兵则被遣返回家。
秉着还原事件真相的宗旨,把此事原原本本的刊登在报纸上。连崇王怀疑弘治帝的事都没放过。
朱寿是个记仇的人,江南阻扰西厂的货物流转,他就令西厂放弃江南地界。几天后,除了江南地区,大明其余各地都知道此事。
一时之间大明舆论哗然。
随着大明上下物议沸腾,横空出世。
“父皇,孩儿已经收到北方地区千两银子的报纸订阅费。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民间舆论的导向。”朱寿把装有订阅费的木盒递给弘治帝。
弘治帝大笑着推开:“镇守江南的太监倒了一片,宫里如今不缺银子。朕还见到王维的画作,宫里都不曾收藏过。太监们的日子比朕过的舒坦呦。”
“嘿嘿,父皇,这可是孩儿准备还给舅舅的银子。麻烦父皇转交母后。”朱寿装腔作势。
弘治帝用力瞪他,然后大声发笑。“寿宁侯有金矿的收入,不会缺照儿的银子。朕会替照儿送一份大礼给寿宁侯,赊欠寿宁侯府佃租的事今后不必再提。”
“父皇又打算赏赐田庄给舅舅吗?”朱寿闷闷不乐地问。
弘治帝敲敲儿子的脑袋:“父皇把北直隶空余的官田都给了你,哪还有多的赏赐出去。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庆云侯不断进宫折腾是怕朕会收回给他的赐田。朕打算下旨正式勘定勋贵皇亲的田庄数目。也让他好安心。”
朱寿嘀咕:“打一棒子给颗红枣。”
“哈哈哈,这还是朕学照儿的。”弘治帝笑眯眯地瞧着儿子,越看越顺眼。儿子多智如妖,可绝不是妖孽附身。
“你这个臭小子!杨爱卿见到这篇文章,向朕递上请罪折子。而原本想当你老师的詹事府官员们都退缩了。现在可没有人敢教你喽!”
弘治帝曾许下承诺,只要儿子保证不随意出入草原,儿子做什么事情他都不反对。弘治帝为了维持儿子面前的形象,坚决不把后悔的心思摆在脸上。
“父皇教孩儿呗。”朱寿露出一口大白牙,“孩儿想把书写笔的技术免费送给北方受灾的百姓。用以扶持北方发展。江南不过是靠着丝绸、私盐和走私发财。孩儿会在北方发展纺织业,开采盐矿,一一打断他们的脊椎骨。”
朱寿曾把司礼监名下专门从事刻书出版的各类工匠,如黑墨匠、笺纸匠、笔匠等弄到一起生产书写笔。正是书写笔的热卖成就了如今的内行厂。
内行厂发展壮大后,朱寿让技师在木活字印刷的基础上研究铜活字印刷,书写笔作坊转回印刷的老本行。铜活字印刷作坊的出现,不但能印刷报纸,还能刊印书籍。文人都有出书的心思,他打算好好捞一票。
造纸业、制墨业、竹子种植,一系列的产业像种子一样洒在北方。北方的沙土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那就发展制造业。前提必须得让便宜老爹同意他开发北方。
弘治帝欣然同意。反正他还在壮年,儿子随便折腾他还有能力收拾残局。
朱寿完全没有收到妖孽说法的困扰。系统对不时出现在他身边的天师、高僧评头论足,压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也从旁知道,用这些人对付系统是无用的。
至于官员和百姓对太子的妖孽说有何感想?如果有妖孽敢附身太子,妖孽一定会被太子折腾死。他们已经被太子折腾的欲生欲死。
正在朱寿忙着如何种粮食、如何布局北方工业时,一条消息从汝宁府传来。
“崇王病死!”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