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为人民服务(第1/1页)明末汉之魂
由于有了水泥这个大杀器,因此堡垒的基础部分都是混凝土结构,坚固度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
黄汉为了不显得太突兀,在外观上还是采用了大明的包砖结构。
在外人眼里这个小小城池并不高大,也是城砖结构,只不过多了许多凹凸面而已。
黄汉给这个新城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虎穴”,与此同时许多手艺精湛的大工匠都会前往“虎穴”安家。
那里有新建的住房若干,都是使用水泥代替了石灰的青砖瓦房,估摸着可以承受七级地震。
每一户人家都有烧煤炭取暖的火炕,不仅如此家家户户都会拥有蜂窝煤炉。
新建的房屋都设计了烟道,只要使用得当经常检查烟道是否漏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蜂窝煤炉不复杂,制造起来比较简单,现在这个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外壳有铁质也有陶质,烟道也是如此,陶质烟道安装难度大一些但是相比较铁质烟道有更加耐腐蚀的好处。
蜂窝煤制造更加简单,煤炭混杂一定比例的粘土再用铁质模具装入压实,再取出来的就是一个蜂窝煤球,在室内使用的蜂窝煤都必须使用无烟煤,用来烧炕的煤球就可以使用烟煤。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没有遮风避雨的房屋,没有取暖的煤炭不知要有多少流民熬不过严冬。
黄汉庆幸永平府爆发流民潮之时乃是夏天,只要给他们食物,加强卫生管控,不许任何人喝生水,基本上没有人轻易死去。
有了小半年的时间,流民加上当地老百姓有接近三十万人参加劳动,大量砖瓦生产出来了,许多水泥送到了工地,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变成了农具、建筑工具、甚至变成了钢筋、蜂窝煤炉。
因此在严冬来临之前黄汉从容淡定,因为“红旗军”体系早就准备好了,不仅仅“红旗军”战士和家属会在温暖的屋子度过冬天,当地老百姓和所有的流民都不会出现一个人冻饿致死。
古代北方的冬天大部分生产都会停止,来自现代的黄汉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冬眠?手里的煤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这个冬天不寒冷完全做得到。
首先钢铁厂、煤矿就会满负荷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就不会少,水泥厂、砖瓦窑、酒作坊、粉丝作坊都不会停工。
以妇女为主导的被服厂也会继续上工,再有两三千妇女出外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红旗军”体系基本上不会有闲人。
这又是双赢的杰作,老百姓在农闲时得到工作拿到工钱会改善经济条件,黄汉会获得利润夯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明年的实力又会上一个台阶。
有手艺的匠户们迁徙来“虎穴”工作,待遇当然跟流民大不相同,流民们几户人家挤一个两进六间带厨房厕所的小院子,普通匠师都是独家享有,大匠师的住房条件还要好。
迁徙流民的工作井然有序,因为黄汉在安置流民之时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不但没有安排这些人租种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