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请来牵家曳屋众(第1/1页)日本战国走一遭

    问一个很朴素的问题,宅基地贵还是房屋贵?

    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现代,那肯定是宅基地贵啊,一百平的地可以往上叠三四十层,那价钱高的你无法想象啊。

    可在古代呢?城下武士的宅基地都是大名领主送的,不要钱,按级别分,很有点普世大公平的意思在里面。

    相对于不要钱的宅基地,自然是花大价钱造起来的武士宅比较贵咯。如果用点好木头,分分钟上百贯,还不能弄大屋子。

    纲良叔父这间屋子连花园带宅邸,总有一千来坪,房子不算太大,搁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单层二百多三百平米不到。反而是花园、马棚、仓库占据了不小的地方。

    尤其是那个花园,池塘就有一百来平,很气派,种的观赏型矮松和苗木也不少。武士宅不兴那种很骚包的枯山水,那是需要有“文化”、有“意境”的“高雅”人士才玩的开。

    如果把纲良叔父的屋子扒了,花花草草确实不值什么钱,可是那栋房子起码花了几百贯,那是真的不舍得,不仅不舍得,搁现代那都能算国宝。毕竟纲良叔父的屋顶椽子都是用的佐渡红松,如今已经是国家保护树种了。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曳屋!

    什么是曳屋?望文生义,拖着屋子走。

    这行当在现代也算不多见的东西吧,主要见于古建筑的迁移保护,很少有普通人的房屋会用到这种办法。毕竟不值当!

    砖头才多少钱,雇一个搬迁团队过来,够在农村起三栋小洋楼了。

    可是在古代不一样啊,纲良叔父的房子要是拆了,那真的浪费。虽然是木制的,但是好好维护,住上二三百年没任何问题的。

    “派人去滨松请助左卫门,请他帮忙。”小平太要找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不多见的曳屋众。

    以小平太的认知,在三代将军家光时,江户就有明确的曳屋众存在。同时零星的记录也有室町幕府时期就存在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太过罕见的事物。

    其诞生的土壤自然就是类似于京都、、江户这种人口超过十万,乃至超过一百万的大都市。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能体会到大城市的寸土寸金,而古代的城市规划又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或者说即使规划的很好,但具体到单栋建筑的时候就不太规范了。

    加上日式的房屋不是平地起屋,而是架空式的建立在柱石和木构架之上的,更加方便了房屋的移动。

    于是在无可避免,要移动房屋腾出空地时,曳屋众便出现了。

    此时江户还应该还不太容易找到曳屋众,但却是完全没问题可以找到的。何况如今手工业者这类人的工资很低,雇来山内都花不了几个钱。实在是搬家必备的最好帮手。

    去滨松请助左卫门的人同时也把纲良叔父请了回来,毕竟要搬他的家。

    “曳屋?”纲良叔父也愣了,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碰上。

    “是啊,毕竟左右两边的空地都不够大,不然我也不会用这个法子。”小平太很诚恳。

    “济事吗?这屋子还是御滨松殿下赐的。”纲良叔父摇头晃脑的看着面前在测量的曳屋众。

    曳屋众被小平太以总工程三十贯文的价钱从町雇来,人家听说信浓有个愿意出黄金三十两曳屋的冤大头,恨不得全家老少都出动过来。

    曳屋众的等级和时下的木工也大致相同,最顶级的就是可以独立接活,包揽丛设计到构建所有活计的大工。下面还有诸如杂工、小僧等等一系列层级。

    而且每个大工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们测量有的人是用步子,有的人是用手臂,有的人是用木棍,有的人是用折尺。

    由于小平太出钱够多,町曳屋众一半的大工都在这里,加上他们的手下,林林总总不下五十人,每天管他们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人家有真本事,不管是用脚、用手、用棍、还是用尺的,所有人得出的数据相差不超过三厘米,令人赞叹。

    在测量完屋子大小以后,他们水平平移数十米,按照测量的数据开始具体设置房屋的底层柱石。

    而纲良叔父家则鸡飞狗跳,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腾空,包括家具和锅碗瓢盆。甚至铺设的榻榻米和地板都全部掀掉,让房屋底层的具体布局显露出来。

    而曳屋众大工就会用木板进入屋内把每一个支点都详细画下,杂工们则上屋顶掀瓦片,把瓦片全部搬下来,减轻房屋的重量。

    然后曳屋众分成两拨,一拨人去新地基上完全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地基。另一拨人则开始曳屋的实际准备工作。

    将房屋底层架空的砖墙或者木栏破坏,破坏的同时开始往里面填塞枕木,架住所有主要的屋梁和部件,最后取走柱石。

    这样实际上整个屋子就彻底悬空,完成了第一步的操作。

    然后通过在枕木中不断四面同时增添楔木的方式,逐步抬高房屋,最后抬高到房屋下足够塞一根巨大原木的高度。

    这还没完,还要把林立的房屋地板下木支架给锯掉。保证房屋地板下没有任何阻碍原木滚动的障碍物,方便拖拽。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你把房屋主体木柱的底部给锯掉了,以后房屋即使立起来,柱子也是两段的,那不就是把房子浮在地板上吗?

    不要急,这个以后有办法解决。

    这时候曳屋才算正式开始,包括杂工小僧以及临时雇佣的力夫上百人,把捆扎在房屋梁柱上的绳索捆在肩膀上,前面的人拉。另一部分人在后面用木棍撬着原木推动屋子动。

    即使只是人力,几十米的距离也不过只要两三天而已。

    这样整个房屋就迁移到了重新建造的的柱石地基上,仍旧是用枕木架高,把与梁柱不能完全吻合的柱石稍做调整,坐到完美契合之后,才能开始安放。

    那已经削平地板下所有木柱的房屋怎么安放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