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碧海云天(第1/1页)徐福大帝
徐福首先将自己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了李石匠。
对了,现在应该叫李铁匠才对。
李师傅又亲自挑选了几名能干的年轻人,做他的徒弟。
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在山洞中反复做着实验。
李铁匠心里憋着股劲。
他要早日炼出钢来,为了皇上,为了三丫,也为了自己。
徐福现在也是成天待在山洞里,亲自指导着工匠们的生产。
炼钢除了原料的精纯外,炉内的温度和火候至关重要。
好在徐福发明了鼓风技术,便能很好地保障炼钢的进程。
为了早日炼成钢,徐福现在是玩上命了。
他哪管自己是不是什么皇上啊!
有时候工匠的操作有了偏差,徐福就撸起袖子自己干起来,吓得匠人们不知如何是好了。
冰心和三丫看见皇上这么玩命,都心疼起徐福来,纷纷好言相劝。
“福哥,你可不能这么玩命啊!”
“徐叔叔,你会把身体累坏的!”
徐福哪里能听得进去啊!
二人只得在生活和饮食上加倍操心照料着徐福。
三丫现在心满意足了。
她的徐叔叔当了皇上,自己如今成了皇上身边的人。
除了皇后冰心,就只有自己离皇上最近了。
三丫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
三丫以前从妈妈讲的故事里,对“皇帝”的认识与徐叔叔这个皇帝,完全不一样。
故事里的皇帝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
而她眼前的皇帝却一点没有架子,完全和老百姓一模一样。
“到底哪个皇帝才是真的呢?”
三丫当然更愿意相信现在的皇帝就是真皇帝。
因为徐叔叔当了这个皇帝,故事里的皇帝一定是娘亲编造的。
在这样大炼钢铁的日子里,勤劳善良的女人们也没有闲着。
她们在为崇明岛上夜以继日建设着美丽家园的工匠们,赶制着各种的衣料和被褥。
布匹和棉花是早年从大陆上带来的,渐渐的都会成为稀缺的东西。
妇女们已经开始尝试着用岛上的植物,提炼出丝麻等物质。
这样也好做成布匹,以弥补棉布的有限存量。
现在的一切需求,都要想办法从身边来解决才行。
绝对不可以坐吃山空,或者奢望天上掉馅饼之类的事情。
春暖花开,沧海茫茫。
岛上的生活虽然平静无奇,但远在天边的汉朝大将韩信,却不一样。
他无时不在心底惦记着他的老对手蒙恬。
“蒙恬你在哪里?”
韩信虽然身处在繁华的长安城中,他的心却始终在茫茫的大海中寻觅着。
他知道蒙恬就躲在某处岛屿上,也同样在瞭望着大汉的国土。
韩信每天都希望收到齐地的军情,有来自海上攻击的消息。
那样他就会随时赶赴前线,与蒙恬再决雌雄!
韩信等不来蒙恬,便不止一次上书皇帝刘邦。
“皇帝陛下,为早日击溃秦朝海上的残余势力,我朝需加紧组建海军。”
“严格训练军士,并建造战船,韩信愿亲自奔赴海上作战!”
韩信要主动出击去寻找并击溃蒙恬的队伍。
为此,韩信还先后三次来齐地视察汉朝海军的训练情况。
他对海军散漫慵懒的作风,十分不满。
“这样一支队伍怎么能和蒙恬作战呢?”
韩信大发雷霆,先后奏报朝廷,斩杀和撤职了多名将领。
要想出海作战,没有像样的战船是无法想象的。
韩信举汉朝全国之力,开始加紧研制更具战斗力的新型战船。
并调兵遣将,为彻底剿灭蒙恬,做着最后的准备。
与此同时,蒙恬也在心中对义军及秦人的安全问题,忐忑不安。
“韩信绝不会让我们就这样一直流亡在海外的。”
“目前的风平浪静,并不能掩盖事实上的危机。”
“暂时的安宁,是汉军还没有具备海上作战的能力,而表现出的假象。”
“时间会对汉军越来越有利,而会对义军越来越不利的。”
为此,蒙恬专门上奏皇上徐福,对他详尽地分析了当前以及未来的形势。
希望得到徐福及全体秦人的高度重视。
徐福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危机的存在。
他与蒙恬、翁仲等众位将士深入探讨当前大家面临的处境,以及如何对付汉军攻击的策略。
赵明和关飞等部将一直信心满满,他们对秦人组建的海军充满着自信。
也难怪,二人自从组建海军以来,已历时十余年。
他们成天和大海及战船打着交道,对大海的脾性也掌握了不少。
知道大海什么时候爱发脾气,巨浪滔天,会在顷刻间吞噬整个世界。
又会在什么时候温顺缠绵起来,由着你在它的胸怀里肆意妄为。
战船经他们不断地改良,已经和过去简单地只是改造一下渔船时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了。
赵明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正等着汉军来了,好好释放一下呢。
这下他们心中战斗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了,都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将军请下令吧!我等已经等待多日了!”
赵明、关飞开始主动请缨。
蒙恬和翁仲更显得沉稳老练,他们不敢轻敌。
“部将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加紧操练,确保秦人和海岛的长治久安。”
“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离尚清岛五十几外的海上哨所,现在又不断加派了士兵,他们将营房搬到了海上的战船上。
秦人发明了更加适合在海上居住的楼船,各种生活和战时所需的物资一应俱全。
聪明的秦人早已以海为家,以船为屋了。
楼船共有三层,船舱是地下室,装有各种物资和武器。
第二层是士兵日常生活和作战的“办公室”,每个房间都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第三层是士兵的卧室,还有较高的瞭望塔,用于观察敌情和海上气候变化的情况。
这种楼船可以满足战时当战舰用,平时当房屋用的双重功能。
船上的风帆也经过了很多次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楼船的动力。
这得益于秦人长期对海洋气候变化的观察和掌握情况。
赵明在大雪停歇后赶去哨所巡查和值守。
他是第一批被蒙恬派来海外的秦军将士。
十几年的海上经历,让他习惯了寂寞和枯燥的生活。
刚开始他也会想家,想念家中的老母亲和他的小兄弟。
赵明也是齐地人,他从小就生活在海边。
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次出海捕鱼遇到了飓风,(其实就是台风,古时的人还没有认识到台风。)
父亲和同时出海的渔民们都没有回来。
赵明很自然地承担起照顾母亲,并拉扯年幼的兄弟的责任。
他从小就下海摸鱼,水性了得,自己可以潜水一个时辰而只换一次气。
当时在齐地,也是不小的传奇了。
“鱼人”成为齐地百姓对赵明的一致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