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刘彻坐不住了(第1/1页)徐福大帝
然而,事情怎会像赵明想的,那么简单呢?
远在大陆的汉朝长安城中,深居未央宫的汉武帝刘彻,正在殿中接见文武大臣。
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位列百官之首,几个新拟提拔重用的儒士,也在一旁“听政”。
其中的佼佼者,便是以董仲舒和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股新生代力量。
刘彻的年龄虽然尚轻,可早已充满了智慧,表现得持重老成,又临危不乱。
他早就开始了为自己心中的帝国来通篇谋略,精心布局了。
匈奴永远是汉朝最大的强敌,前日里,刘彻已经让张骞去出使西域,正是这种战略布局的需要。
眼下,他的汉军还不足以强大到,可以胜券在握地同匈奴,展开生死大战。
刘彻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显得不急不躁、张弛有度。
消灭匈奴,是他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长远计划。
除了外患,刘彻越来越感觉到,来自他身边的“内忧”,也是羁绊他实现政治理想的一块巨石。
这便是来自于太皇太后和母后的两股宗亲的势力。
太皇太后虽然对刘彻接替皇位,表现得非常支持,但她始终坚持祖宗法度,推崇黄老之说。
对皇上奉行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政论,非常反感,也在横加阻挠。
“刘彻欺负我这个瞎老婆子看不见,他的翅膀长硬了,也敢和我对着干了!”
为了压制刘彻,太皇太后的女儿长公主,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
阿娇成为了汉朝的皇后,一帮汉景帝的救臣遗老,也是太皇太后的坚实后盾。
“这个皇太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对刘彻疏于管教,尽与我作对!”
太皇太后的心情似乎很糟糕,她不断埋怨着皇帝,以及他身边的人。
刘彻怎会不知道老太太的心思呢?
为了能扫清自己执政过程中的障碍,刘彻自然会想办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太皇太后和母后都不能翻了脸,需万分谨慎小心从事!”
为此,刘彻几乎每天退朝后,都会去给两位请安,并将当天朝会上的大事,一一禀告给她们听。
太皇太后似乎对刘彻的“勤政”非常满意,她的心中始终放不下大汉的社稷。
说白了,便是皇权带给她的某种特殊的满足与享受,她无法容忍被冷落的感觉。
她的眼睛虽然瞎了,但她的心比眼睛更亮!
而皇太后毕竟是刘彻的母亲,她自然不会与刘彻争权夺利,可她也有自己的私心。
皇太后为了牵制太皇太后和刘彻的势力,屡次力荐自己的弟弟田蚡作丞相。
可这个田蚡似乎很不争气,最终刘彻重用了窦婴,而让田蚡做了太尉。
“田蚡私欲太重,我多次提醒他,要收敛着些,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唉!”
皇太后也在埋怨着,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一段经历,让自己始终有着“难言之隐”。
皇太后王娡其实早与民间的金王孙成婚,并已生儿育女了。
这对皇室来说,绝对是天大的丑闻。
王娡便处心积虑地讨好着先帝,并表现的面玲珑,最终赢得了先帝的青睐。
聪明智慧的刘彻,通过身边的韩嫣,洞悉了母亲的这一绝密往事。
他果断作出了超出自己年龄和阅历的重大决断。
刘彻悄悄将民间的姐姐金俗,接进了皇宫,并亲自送到了皇太后的身边。
“彻儿,母亲感激至深啊!……”
暂时解决了“内忧”,刘彻便大刀阔斧地,开始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了。
未央宫中。
太尉田蚡正在呈禀一份奏章:
“启禀陛下,齐地的郡县向皇上呈报了一份奏章,是有关前秦流寇的事情。”
“哦?”
刘彻大为惊讶,前秦已被大汉推翻百年了,还会有什么事端吗?
“太尉请讲!”
“是!”
田蚡挤了挤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慢慢展开奏章,声音低沉而艰涩地说道:
“圣明威武之吾皇帝陛下:齐地曾长期传闻,前秦始皇帝携方士徐福出海求仙,已逾百年。”
“其间海上多有神秘诡异之人,先后登陆我大汉疆土,令齐地沿海郡县人心惶惶。”
“近日,朝廷派出在东海巡视的军队,在无意间发现了前秦后代的居所,他们果然盘踞在一座海岛之上。”
“据我军回报,当年和秦始皇嬴政出海的方士徐福,已在大海之中生存和发展了起来。”
“据称人口已达百万,军队五十多万人,各种战船和武器更是不计其数!”
“徐福建立了所谓的‘新朝’,大海之中到处是他们的岛屿,岛上随处飘荡着“新”字大旗!”
“什么?!”
田蚡的奏章还没读完,满朝文武大臣无不大惊失色!
刘彻更是一脸的惊异,这些情况简直闻所未闻啊!
未央宫中开始议论纷纷,众位汉朝的大臣,怎么都不会相信,世上还有如此离奇之事。
想这茫茫大海之中,风云变幻、深不可测,怎么可能有如此众多的人类活动呢?
更何况是曾经前秦出海逃匿的人员,他们连生还的可能性几乎都没有,怎么会发展起来呢?
“难道秦始皇嬴政没有死?他真的长生不老了吗?”
“世上如果真有长生不老的事情,那这些人,不就和天兵天将一样厉害了吗?”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齐地的奏章就像上古的天书一般,向朝廷呈报着一段神话故事,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刘彻始终一言不发,他把目光转向了丞相窦婴。
“丞相,你怎么看?”
一直沉默不语的窦婴,这时也向前走了两步。
他躬身向皇上施礼,并慢慢开口说道:
“皇上,微臣曾翻阅过一些我朝的史料,文中也确实提到过此事!”
“啊!”
满朝文武再一次发出了惊叫,大家的目光又齐聚在了皇帝的身上。
刘彻再也坐不住了,他起身走向了大殿中央。
“丞相,继续讲!”
“是!”
窦婴不敢怠慢,赶紧讲道:
“我朝的史料中,曾记载了三次有关海上神秘人物,与我汉朝接触的事件。”
“第一次,是先帝高祖在世时,大将军韩信与前秦大将蒙恬,曾经交锋的记录。”
“第二次,是景帝时,齐地黄县遭遇了不明身份的倭人来袭,后逃匿于海上。”
“第三次,亦是在景帝时,黄县再次出现了神秘的海上人物,但未挑起大的事端……”
窦婴说完,发现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他不觉心中有些紧张起来。
“皇帝年轻气盛,不会一怒之下怪罪到我等头上吧!”
刘彻听完,便转身坐回到龙椅之上。
“此等传言和纪文,朕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我朝也不能等闲视之。”
“前秦虽已被我大汉所灭,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朝怎可坐视不理呢!”
刘彻并没有怪罪满朝的文武,毕竟这些史料所记之事,都已是前朝的历史了。
“各位爱卿,朕欲再派人马前去海上探寻,何人可担当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