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大阅兵的震撼(第1/1页)壮哉大唐驸马

    (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第一天。

    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日子,不仅入朝朝见大唐皇帝的使节团前所未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阅兵在这一日拉开序幕。

    按计划,受阅大军由长安明德门入城,沿朱雀门大街、安上门大街、含光门大街直抵朱雀门接受检阅,之后,来自安上门三支万人大阵、含光门的三支万人大阵交换位子,分别绕过东边兴道坊、西边善和坊在朱雀大街集结

    而朱雀门大街的四支大阵则分另集结于安上门大街街口、含光门大街街口……等到操练过后,汇成一支十万大军,环绕长安城一圈。除了让各国使节外也要让大唐百姓也能见识到大唐军容之鼎盛,远胜史前任何朝代。

    正午!

    一身玄甲的李世民外罩一件大红披风,带着一群装束一样的大唐重臣以及各国使节来到了朱雀门城楼。

    眼前的朱雀广场,全部由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这广场之大,足以容下三十万人在上面狂欢,甚至举行盛大集会。

    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手扶城垛,眺望眼前广场,满怀壮志豪情。

    站在他四周的各国异族使节,面对突然换了装的大唐君臣以及空无一人的朱雀广场,人人心怀他想。

    大唐的繁荣他们一路上已经见识到了,处于一个冉冉上升的局面,而长安的繁华也见到了。

    但军威强盛却只是传说,实力如何谁也不清楚。

    不过代表自己国家的使节,一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对于李世民等人的忽然换装,也都是心领神会,知道这是示威的时机到了。

    心知肚明之余,但也都感意外。原因是他们没有听得任何消息,一般来说,示威这种事情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唯有如此才能够体现的出那无上的威慑。

    可是大唐没有,他们入唐以来没有听过任何动静,从而说明,这是临时起意的示威活动。这不得不让人忐忑了,因为这种突发的激动,更能体现大唐的自信,意思是说大唐的军队,不需要经过任何准备,就能够上战场、能够震摄住他们。

    然而大唐如何示威,示威的兵力有多少,他们都无从得知。所以,面对大唐这个草率的决定,却让各国异族使节都为之心神不定了起来。

    李世民问及身旁的李靖:“兵卒何时到来?”

    李靖一脸严肃,他估摸了一下时辰,沉声道:“快了!”

    他话音方落不久!

    “啪”、“啪”、“啪”、“啪”……

    类似于海啸般的声音传来由远及近,一下一下,震撼人心。起初众人都以为这是某种乐器,可声音越来越近后,一个个都骇然失色。

    是脚步声,是许许多多的人凝聚在一起的脚步声。

    兵马未至,单是这种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已经夺人心魄。

    李世民低声道:“好一个先声夺人!”

    他神色满意之极,望了护卫在身边的柴令武,道:“可是这小子想出来的妙招?”

    李靖失笑道:“也只有他想得出来。”

    这军队还未出现,但听这脚步声,在众人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支整齐的兵马。

    但是很快,一个个异国使节赫然色变。

    他们发现自己错的是多少离谱,脚步的声音虽然一致,但却远处传来地脚步声分明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也就是说,出现的军队不是一支而是数支。

    “看,这里有,那里也有,还有这里!”低低的惊疑声在各国异族使节中蔓延开了,一个个的都难掩心中震撼,伸头眺望。

    大唐的兵马并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一支队伍,而是由各个兵种组成的十大方阵,从安上门大街来的是重装刀盾兵、长枪兵、弓箭兵;由含光门大街来的是跳荡兵、手弩兵、轻骑兵;朱雀大街来的却由陌刀兵、刀盾兵、长枪兵、弓箭兵、手弩兵、轻骑兵、重骑兵组成的四大方阵。

    十万大军分成十拨,不同兵种、混和兵种来自不同路线,可却偏偏发出了同一种声音,这需要何等的默契?

    大地也因为他们的默契而震动了起来。

    在城楼上的所有人都隐隐感到脚下的颤抖。

    不仅是各国使节,便是李世民等大唐君臣也惊呆了,除了参与此事的李靖、侯君集、十六卫大将军、柴令武,谁也想不到大唐的兵马竟然能够做到这一点。

    李靖从腰上拔出了今旗,用力挥了三挥,鼓手敲响了战鼓,这鼓声一变。

    十支部队突然变阵,整齐划一的汇集在了一起,一队队一列列,形成了巨大无比方阵,以鼎盛的军容,昂扬的士气,压城而来。

    最终全都聚集到了广场之上。脚步声始终划一,即便是战马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杂乱。

    鼓声越敲越急,越敲越响。

    最终发出了三声雷鸣般的巨响后,骤然之间停了下来。

    鼓声停下的那一瞬间,脚步声戛然而止。

    天地间似乎在那一瞬间停止:震天鼓声、撼动天地的脚步声,也在那一刹间消失。

    变化之突然,军容之整齐,十万大军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个异常的声响,也没有喧闹声。严谨的列队,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条笔直的直线。

    此时此刻,即便是一根针、一片雪花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李世民呼吸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双全紧握,极力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不能自己,就算是亲自操刀办理大阅兵的李靖、侯君集、柴绍、李绩等人,在有心理准备之下也为之色变。

    而一干异族使节更是一副张嘴瞪目的模样,看的呆傻了。

    李靖来到城墙边缘,令牌一挥,音声如钟的大喝一声:“敬礼!”

    “唰”的一声,将士抬起了手,仅仅是一个抬手,但十万人整齐划一的执行,每个人身上发出的细小声音都汇聚成了巨响!

    接下来呛啷的拔刀声一齐发出,步卒的横刀,骑兵的马刀,斜指朝天面向李世民所在的方向,然后有力回收,立于鼻前。全部动作无不一致,发出阵阵声响。

    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漫天大雪中,刀锋反射着凛冽的寒光。

    随即,十万兵马齐声开口:“大唐威武、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十万兵马齐声怒吼,震耳欲聋,撼天动地,威武雄壮,充满了杀伐之气,只其威势足令人生出不战自溃,无法与之抗衡的霸道气势。

    朱雀门城楼上的每一人无不志气被夺,迷失在恐惧和惊骇中。胆小的人更是吓得情不自禁,后退几步,与身后人撞在一起,摔倒在地。

    李世民的面色刹时间都潮红了起来,心中萌生了纵横天下,所向无敌的豪情,他拔出腰间佩剑,铛的一声劈在城垛之上,情不自禁昂首长笑,“如此神兵,谁敢挡我大唐天威。”

    李世民回头望了身侧的异族使节一眼,他的眼神犹如骄阳一般灼热,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一人敢与之对视,纷纷低下了脑袋,只觉得胸膛发紧,几乎不能呼吸。

    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唐能够成为天下霸主,有如此实力谁人可抗。

    在使者群中不乏一些心怀鬼胎的人,但他们见大唐如此声势,一个个都为之心神俱乱。

    各国使节入唐以来,看到的都是大唐君臣、百姓温和有礼的一面。使得他们无不以为大唐之所以歼灭突厥这个旧的天下霸主,实因唐人诡计多端。根本不信大唐的实力比他们强多少。

    可如今见到大唐这十万兵的表现,方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无知。他们以往不知天下之大,不知大唐强盛,如今亲眼所见脸色早已吓的苍白,哪里还有半点的傲气。

    各个东突厥残部使者更是下定了主意,一回到部落,立刻劝说可汗依附唐朝,只有依附强盛的大唐,他们才有存活的希望。

    因为大唐的威势,已经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底。

    李世民见各国各族使节为大唐强盛震撼,大笑道:“诸位,朕有心在朱雀广场操练兵马,但是地方太小,使得大军无法展开。不如你们随意点上几支兵马就地操练如何?”

    此话一出,使节们脸色大变,

    李世民这话岂不是表示这十万大军,任何一个人都足以面对一切考验?

    李世民见无人开口,便点名道:“夷男爱卿,你选哪一支?”

    薛延陀可汗夷男此时竟然发抖的跪了下来:“大唐兵威如此,臣莫敢仰视,哪敢亲眼目睹。”

    堂堂可汗,竟然吓得跪下了。

    其余人也心有余悸,都暗自再想:大唐阅兵指在立威,仅仅只是过场就如此骇人,如果真刀实枪的操练起来,岂不更加的可怕?

    如此想着,一个个也高呼大唐天威莫敢仰视。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也呆了呆。随即一阵摇头苦笑。他们既然不敢点,他也不好勉强

    他看了李靖一眼,等后者给了他自信眼色后,剑指朱雀大街最后一个方阵,道:“就那个方阵,出来操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