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开幕之战(第1/2页)帝国争霸
帝都,大会堂。
跟枢密院、首辅官邸这些动辄就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比的话,论议两院的大会堂完全是一座现代建筑,哪怕其存在时间已经超过了一百年,而且风格跟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完全不同。
大会堂是帝都,乃至整个帝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哪怕放眼全球,大会堂的体量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
在这座棱角分明的宫殿式建筑内,除了拥有能够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场,还有大大小小数千个房间。
论议两院上百个委员会,几十个政党与十多家检查机构,都设有办公地点。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游客接待中心。
在没有重大会议的时候,这里每天要接待大约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即便如此,大会堂的利用率仅有三分之一。
按照坊间传闻,在设计阶段,始武大帝亲自修改了图纸,把规模扩大数倍,要为今后扩容留下足够的空间。
大会堂的外面,早已是人山人海。
天亮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记者把大会堂围了个水泄不通。
虽然早在三天之前,帝国当局就公布了相关的消息,在最后通牒到期之后,论议两院会召开全体会议,就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也就是给予首辅战争授权进行表决,而最后通牒的到期时间是下午一点,但是记者显然没把公告当回事,似乎觉得论议两院会提前就战争授权的提案进行表决。
事实并非如此。
快1点的时候,帝国首辅周涌涛才来到大会堂。
因为是非公开闭门会议,所以记者全被挡在了外面。
为了维持秩序,特别是人多发生骚乱,帝国当局增派了警察与禁卫军,在大会堂的外面拉起了两道警戒线。
上一次出现这种场面还是在16年前,帝国当局正式宣布从波伊国撤军的时候。
不同的是,当时是深冬,还在下大雪,气温低到零下20摄氏度。现在是盛夏,头顶上骄阳当空,气温都快到40摄氏度了。再说了,当年聚集在大会堂外面的,大部分是伤残与退役军人,记者也是已报道示威游行为主,没有几个记者关心正在里面就停火撤军所进行的投票表决。
所幸的是,论议两院那些大老爷,没让外面的记者苦等。
周涌涛进去后大约半个小时,一点半左右,大会堂里面传来了欢呼声。
隔了几道墙壁,都能够清楚听到,那动静可不是一般大。
几分钟后,几十名工作人员从大会堂出来,把准备好的新闻传单分发给在烈日下苦候半日的记者。
标准的通信稿,帝国论议两院已经通过了战争授权提案,帝国首辅将在下午两点半发布电视讲话。
此后,首辅将亲自在官邸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相关的消息,并且接受记者的提问。
这下,记者们立即行动起来。
不为别的,赶紧去首辅官邸新闻厅抢位置。
那地方原本是一才用来堆放杂物的储物间,最多摆放几十张椅子,要是去晚了,不要说坐的地方,连站的地方都没。
当然,内幕消息也随着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传了出来。
下午两点,帝国官方电视台率先做了报道。
在论议两院全体会议上,由首辅周涌涛提交的军事行动授权法案,以全票通过。
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
这是上次全球大战,即薛远征提交的对狭夷皇国的宣战法案之后,第一份获得全票支持的战争授权案。
不过,这是一份非完整的战争授权案。
简单的说,授予首辅的是调动现有军事力量的权力,是否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依然需要由论议两院批准。
此外,现有军事力量包括预备役部队。
也就是说,周涌涛可以按照授权下达军事动员命令,采用征召预备役官兵的方式扩充正规军军力。
要说,对付一个伊拉克,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在波伊战争后,帝国的常备兵力一直维持在350万到400万之间,其中陆军兵力占到了六成。
虽然以帝国的疆域,以及控制的势力范围来说,哪怕是400万正规军,也就只够和平时期的正常需要,比如对假想敌构成足够的威慑,确保自身的核心权益不受侵犯,以及赋予盟国基本的战略安全,但是放眼全世界,真正能够对帝国构成威胁,能够侵犯帝国盟友的也就只有另外2个超级霸权。
如果是帮助科威特复国,哪怕需要彻底打败伊拉克,动用的兵力也不会超过30万。
显然,以帝国的总兵力,抽调30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动员预备役部队,明显是另有所指。
在很大程度上,预备役部队,也就是以地方武装力量为核心,包括民兵在内的准军事力量才是帝国战略安全的基石。
按帝国当局公布的相关资料,预备役部队的总兵力一直维持在800万左右。
其中,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在250万到300万之间,编在地方武装力量里面的空军与海军预备部队还有大约100万。
也就是说,主力预备役部队跟正规军几乎是一对一配置。
这些兵力就是为全球大战准备的!
说得直接一点,在大战爆发之后,每一支预备役部队都有明确的支援对象,也就是正规军的作战部队。除非是出现了战略溃败之类的意外,不然在战争初期,预备役部队的主要价值就是为正规部队补充兵员。
显然,接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官兵,肯定要比刚招募的新兵更有战斗力。
关键还有,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准不比正规部队差!
就拿陆军的预备役部队来说,除了接收从一线部队撤下来的主战装备之外,还有不少的现役主战装备,而且占比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这么做,就是让预备役官兵能够接触到最新式的武器装备,确保在战争突然爆发之后,抽调到正规部队的预备役官兵能够立即参加战斗。
可见,帝国的预备役部队比很都国家的正规军都要强大!
对付一个小小的伊拉克,帝国竟然需要动用预备役部队。
要说的话,还真是看得起侯赛因。
其实,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可以看成是给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警告,千万别做落井下石的蠢事。
波沙湾算不上是井,帝国也没落下去,而且伊拉克与波伊国更加算不上是石头!
真要开干,帝国绝不会手软!
在大会堂等了十多分钟,等记者全都离开之后,周涌涛才动身返回了首辅官邸。
利用这点时间,他修改了等下要用到的演讲稿。
此外,在两位议长公布表决结果之后,周涌涛就当众宣布启动针对伊拉克,准确的说是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从这一刻开始,波沙湾战争正式打响!
…………
此时,波沙湾地区,沙乌地本土北部。
万米高空,两架“战10b”已经抛掉形同累赘的副油箱,并且在转向之后,打开了发动机加力燃烧室。
仅用了不到三分钟,这两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就达到了2.0马赫。
随即,就越过了沙乌地与科威特的边境线,进入科威特领空。
只是,两架战斗机并没转向,而是沿着连接两国的3号公路,朝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飞去。
这条公路,也是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的主线。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7个师,大约10万伊拉克大军就是沿着这条公路攻入科威特。
此外,伊拉克军队的后勤保障也主要依靠这条公路。
要说的话,3号公路就是10万侵科伊军的生命线!
那两架战斗机明显是在执行侦查任务。
在进入科威特领空之前,这两架“战10b”就被巴士拉郊外的防空雷达发现了。
没啥好奇怪的,飞得那么高,没有被发现才是怪事。
正是如此,在两架“战10b”进入伊拉克领空之前,在巴士拉附近徘徊的几架伊拉克战斗机就已转向。
其中,包括2架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绰号“支点”的mg29。
与梁夏空军的“战10”一样,mg29也是中型战斗机,号称是第三代战斗机,拥有不输给“战10”的性能。只不过,mg29属于典型的前线防空战斗机,并不需要太大的作战半径。
至于性能到底如何,就说不准了。
当然,那两架mg29早被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北面巡逻的“指8c”,以及在波沙湾西部上空徘徊的“指6c”探测到,而且受到了重点关照,其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并同步传输给后方的作战指挥中心。
两架mg29转向南下,朝突击的两架“战10b”扑去,作战指令下发给了在沙乌地国境线南面超低空徘徊的4架“战11b”。
率领该编队的,就是李天凌。
两架“战10b”冒充侦察机,把伊拉克空军的防空战斗机引过来,再由“战11b”发起攻击。
这套伏击战术非常简单,实施难度也不大。
关键就是,得让伊拉克战斗机进入科威特领空,最好进入沙乌地领空。
别看巴格达当局丝毫都不肯示弱,没有理会帝国下达的最后通牒,但是在战术方面,伊拉克空军十分谨慎。
从4号的凌晨开始,伊拉克空军就停止了对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
当然,科威特军队早已溃散,而且科威特境内也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目标,有没有空军提供支援都无所谓。
正是如此,伊拉克战斗机一直在本土上空活动,没有进入科威特领空。
也没有靠近边境线,没进入即将生效的禁飞区。
要说的话,这也跟三天前的战斗,也就是李天凌打的第一枪有关。
那次突然袭击等于警告了伊拉克空军。
跟拥有完整体系的帝国空军交战,伊拉克空军的那些战斗机,不管号称拥有多么先进的性能,也不堪一击。
关键就是,伊拉克空军的体系存在太多的漏洞。
这些问题,在两伊战争期间就得到了体现。
在跟波伊空军的战斗中,伊拉克空军就体会到了缺乏预警机,以及缺少远程攻击手段的苦头。
正是如此,才会花巨资从骆沙民主共和国采购能使用中程空空导弹的mg29。
此外,还购买了20多架最快速度达到3马赫,能够威胁到预警机的mg25战斗机。
可惜的是,伊拉克空军一直没有能够获得可以使用的预警机。
依靠防空雷达,根本就不可能探测到在超低空待命的4架“战11b”,也就不可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