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装甲突击(第1/2页)帝国争霸
他们在等什么!?
难道是陆战队的坦克没藏好?
想到这里,丁镇南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些借地形隐蔽的坦克与战车。
这个担心明显有点多余。
要说的话,夜色与距离就是最佳掩护。
虽然由骆沙民主共和国研制生产,与迢曼帝国联合推销的t72,也号称是第三代主战坦克,出口的t72m为广大第三方国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性能最好的主战坦克,比如配备了威力巨大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拥有不错的机动性能,但是t72本身就是低配版的备胎,出口型就更加低劣了。
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不上“t80g”等经过现代化改进的第二代主战坦克。
比如为了降低成本,依然采用早就被淘汰的机械弹道计算机。
关键还有,因为没有可靠的双向稳定系统,所以行进间射击能力几乎为零,而且缺乏可信的夜战能力。
在出口的t72m上面,使用的都是由骆沙民主共和国研制的主动红外夜视仪,没有配备迢曼与洛克企业合作开发的红外成像夜视仪,因此t72m在夜间的战斗力,更像拿来宣传的噱头。
靠红外探照灯,其夜间观察距离不会超过1000米。
有趣的是,配备了红外成像夜视仪的坦克,能够在2倍于此的距离上,观察到红外探照灯发出的辐射。
显然,t72m有夜盲症,根本就不适合在夜间作战。
伊拉克人肯定没有发现埋伏在2000米之外的“t99al”。
至于空中侦查,更加不可能。
在经过白天的战斗之后,伊拉克空军早已老实下来,而且伊拉克空军没有几架能在夜间出动的侦察机。
显然,伊拉克装甲部队的指挥官肯定早就接到命令。
他们的任务只是到边境线上示威,也就在做做样子,而不是真的要入侵沙乌地。
其实,这完全能够理解。
丢掉了制空权,根本不可能在地面战争中占到便宜,更别说让装甲部队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推进数百千米。
从边境线往南数百千米,全是人迹罕至的荒漠。
就算沿途有几处绿洲与城镇,也不足以为装甲部队提供支持,就连基本的水供应都保证不了。
让装甲部队到边境附近驻扎,更多是为了展示军事存在,也就是挑战由联合部队司令部设定的禁飞区。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就算告诉伊拉克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南面一个敌人都没有,他也不会率领部队越过边境线。
看来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长官,快看!”
在丁镇南犹豫要不要动身返回的时候,旁边的营部参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
其实,在营部参谋喊叫出来之前,丁镇南就看到了右前方的那个快速移动,而且十分刺眼的光点。
只是,等到他拿起微光望远镜的时候,光点已经消失了。
错觉?
营部参谋也看到了,肯定不会是错觉。
那是一枚骑兵战车发射的重型反坦克导弹。
导弹采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只有几秒钟,在把导弹推进到每秒250米之后就停止工作。
正是如此,那个光点只存在了几秒钟。
导弹已经射出,正朝着目标飞去。
从导弹出现的位置来看,发射反坦克导弹的是一辆突前执行侦查任务,处在战线北面的骑兵战车。
骑兵战车为什么要开火,以及在朝谁开火?
“在那边,bmp战车!”
在营部参谋指示下,丁镇南很快就找到了那辆正在快速行驶,而且位置明显更加靠前的步兵战车。
那是一辆同样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bmp1步兵战车。
在外观上,这辆步兵战车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架在73毫米低压滑膛炮炮管上的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关键,战车正在朝北面狂奔。
显然,那辆伊拉克的步兵战车在此之前很有可能已经越过边境线,只是并没深入沙乌地境内。
大概是搞不清楚边境对面的情况,或许只是为了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象征性的越过边境线。
或许,只是在边境附近试探一番。
不管怎样,那辆伊拉克战车在越过边境之后就立即转向返回。
“长官!”
“看到了!”
边境对面,之前已经排好队列的几辆伊拉克坦克开火了,而且瞄准的就是那枚反坦克导弹出现的方向。
显然,敌人看到了导弹。
在理论上,如果能够及时摧毁发射导弹的战车,就能让导弹脱靶,因为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线导控制。
没有战车控制,导弹就只会直线飞行。
比导弹飞得快,而且能够摧毁战车的,也只有坦克炮打出的炮弹。
用不着使用穿甲弹,破甲弹或者榴弹就行。
可问题是,伊拉克坦克的炮击根本就没有准头可言。
要说的话,伊拉克坦克肯定没有看到那辆骑兵战车,因为瞄准的位置,其实全都在骑兵战车前方。
原因也很简单,“弩炮8”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由高压气体推动的冷发射原理,在推出发射管之后才让发动机点火。
如此一来,等发动机发出可见光,导弹已经飞离了战车,并飞行了数十米。
这么设计,就是为了让战车保持隐蔽。
十多秒钟之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传到了。
显然,坦克炮开火的声响可不是一般的大。
丁镇南清楚的看到,伊拉克坦克打出的十几枚炮弹,几乎全都落到那辆藏在沙丘后面的骑兵战车前方。
此外,那辆骑兵战车根本就没有动弹。
在发射导弹的时候,骑兵战车只把炮塔露出来,车体藏在沙丘的后面,因此被炮弹打中的概率并不高。
要跑起来,反到有可能挨揍。
当然,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骑兵战车也不能运动。
就像前面说的,“弩炮8”反坦克导弹为线控制导,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需要由射手控制。
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不到每秒200米,因此向几千米外的目标开火时,需要飞行很长的时间。
在坦克炮开火的轰鸣声传来之后,边境线附近,那辆还在狂奔的bmp1战车突然发生爆炸。
十分猛烈,爆炸产生的火球照亮了附近的伊拉克坦克与战车。
其实,导弹的威力没那么大,看上去像是战车里面的弹药殉爆了。
电光石火之间,30多辆“t99al”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几乎在同一时间,准确说是在前后几秒钟内发出怒吼。
来得非常突然,甚至可以说有点吓人。
当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传来的时候,连丁镇南都不由得哆嗦了几下。
此外,坦克炮开火时的炮口闪光,非常的刺眼。
主要是离得近,直观感受更强烈。
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大约一秒钟出头,在边境线的对面,30多辆伊拉克坦克战车被穿甲弹“点名”。
大部分是坦克,而且几乎都是位于最前沿的t72m。
“长官!”
开火之后,30多辆“t99al”从藏身的沙丘后面冲了出来。
边境线的对面,那辆bmp1战车被反坦克导弹打爆的时候,之前已经停下来的坦克就重新发动。
可惜的是,伊拉克坦克的反应速度太慢了。
或许是伊拉克坦克重新发动,才让刘尊山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即大部分伊拉克坦克是在向南行进,而不是向后倒车。
首轮交战,就有近30台坦克战车被摧毁。
这个打击力度,明显太过猛烈了。
也就过了不到10秒钟,第二轮打击接踵而至。
要说的话,这是陆战队型“t99al”的一大优势。
选择52倍径125毫米滑膛炮的同时,陆战队的“t99al”采用了b型才有的尾舱式自动装填机,以便使用长度更大的整装炮弹,战斗射速也要比“t99a”的半自动装填机与出口型的“t99ag”上的转盘式装填机高一些,在理论上能达到6秒一发,实际战斗射速在每10秒一发左右。
正是如此,陆战队的“t99al”在外观上更接近“t99b”,之前也经常被外界误认为是陆军的主战坦克。
其实,尾舱式自动装填机算得上“t99”系列的一大创新。
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帝国的科技创新奖。
除了在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之外,尾舱式装填机最大的价值,是解决了大尺寸,特别是长度较大的炮弹无法使用转盘式自动装填机的问题,为采用威力更大的穿甲弹,也为今后使用口径更大的坦克炮铺平了道路。
125毫米整装穿甲弹的质量接近30千克,已经超过人类体力能够承受的极限。
设计中的下一代坦克炮,不管是由梁夏帝国研制的145毫米,还是纽兰共和国正全力打造的140毫米,乃至西陆集团的152毫米,全都采用了整装炮弹,炮弹的质量均在50千克以上。
这意味着,必须使用自动装填机。
其实,也就是有了尾舱式自动装填机,梁夏帝国才在扩大坦克炮口径的问题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计划中的“t99c”就将采用145毫米坦克炮。
当然,要想把14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需要下一代坦克,也就是还在研制中的tx。
在实战中,自动装填机最主要的价值,就是保证了战斗射速。
不管是在快速行进当中,还是在崎岖的地面上,除非装填机出了故障,不然战斗射速都能够得到保证。
显然,换成装填手,根本办不到。
就算体格强壮的装填手,当坦克在野外快速推进的时候,也很难保证达到停止状态下的装填效率。
在野战状态下,“t99a”的战斗射速不到1分钟四发,而其设计射速为7秒一发。
差距就出在装填手身上,而“t99a”采用的还是半自动装填机,只需要装填手把发射药包推进炮膛。
这次,又有10多辆坦克与战车被摧毁。
不是命中率大幅度降低,而是没有更多值得用穿甲弹对付的目标,有好几辆伊拉克坦克被多枚穿甲弹击中。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斗当中,有一辆t72m先后挨了4枚穿甲弹!
直到这个时候,最后几辆幸存的伊拉克坦克才开火还击。
可惜的是,基本上是在浪费炮弹。
不但没有准头可言,而且打出的是破甲弹或者榴弹。
显然,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