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刺破苍穹(第1/2页)帝国争霸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在坐进驾驶舱之前,李天凌洗了个冷水脸,还喝了杯浓咖啡,只是依然没法克服浓烈的睡意。
昨晚,他根本没有休息。
不是在关注西北战区那边的战斗,而且没办法获得前线信息。
忙了一夜,也就是在为今天上午的行动做准备。
此时,挂在“战-11b”肚皮上的,即腹部重挂点上的不是副油箱,而且“战-11”有足够的航程,一般不挂副油箱。也不是对地打击武器,毕竟“战-11b”是制空战斗机,如果要执行打击任务,会安排“战-10”或“战-16”。那是一枚非常独特的,之前从来没在战斗中使用过的大型导弹。
导弹的长度超过了5米,而且十分的粗壮,弹体直径在500毫米以上。
看着,像巡航导弹。
只是,没有巡航导弹的弹翼,也没涡轮发动机的进气口,此外弹头是锥形,不是巡航导弹的卵型。
关键还有,这枚导弹其实只有4片相对很小的尾翼。
从外形看,更像是弹道导弹。
不过,那不是弹道导弹。
至于那是什么导弹,李天凌非常清楚,因为他是该导弹的试射飞行员之一,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就是由他完成的。
那是一枚战斗机挂载与发射的反卫星导弹!
在与西陆集团开战之后,李天凌就收到了一份特殊命令:不再参加在波沙湾这边的作战行动,带领中队的官兵为即将开始的特殊行动做好准备,包括让中队的其他飞行员掌握在极限高度发射导弹的技巧。
只是,李天凌他们并没有收到回国的调令。
道理也很简单,反卫星导弹能对付的是低轨道卫星,其中由以具有变轨机动能力的军事侦查卫星为主,因此肯定有一部分西陆集团的侦查卫星通过变轨机动,避开梁夏帝国本土的几处主要空军基地。
如此一来,就得在距离本土足够远的地方,部署一些执行反卫星任务的战斗机。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空军发展机载反卫星导弹的关键所在,即能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处空军基地。
在理论上,只需要一条长2000米的硬质跑道,能够让执行支援保障任务的大型运输机起降,就能够部署,然后用半天时间,让经过改造,执行反卫星任务的重型战斗机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提前准备,能把备战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
相对于其他反卫星武器,机载反卫星导弹在战略机动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
正是如此,空军司令部才让李天凌他们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做好战斗准备。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西陆集团率先出手,攻击梁夏帝国的军事卫星,而帝国随后着手发起反击,完全在李天凌的预料之中,并没有让他赶到意外。他反到觉得,帝国高层有一点妇人之仁。
全面战争爆发,首先要干掉的就是敌人的军用卫星!
在历次战略级别的兵棋推演当中,都少不了反卫星作战环节,而且都是最高优先级,为开战后的首要任务。
军用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实在太大了。
其实,帝**队就是军用航天的先驱,更是头号受益者。
帝**队发起的战后第三轮军事改革,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包括军事卫星在内的众多高科技武器装备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地位,通过占领科技制高点,来实现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目的。
为此,梁夏帝国率先研制反卫星武器。
要说,导弹只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反卫星导弹的作战效率不算最高,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前期准备时间长,缺乏战术灵活性,以及只能攻击低轨道卫星,但是也有其他反卫星武器所没有的优势,比如能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部署,几乎不受地域的限制,而且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对付那些进行变轨机动的军事卫星。
关键还有,反卫星导弹不占编制!
在理论上,任何一架“战-11b”都能够挂载与使用这种研制代号为“xkt-1”的反卫星导弹,需要的就只是对腹部的重载挂点进行必要的加强,取下前后的串列挂点,并且让飞行员掌握发射导弹的技巧。
至于技巧,其实也不难。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的飞得高一点与飞得快一点,在达到极限高度之前,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把导弹射出去就行了。
飞行员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发射导弹后失速。
其实,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找到攻击的卫星。
帝国空军投资,在帝国本土建造了3部反卫星雷达,而且对所有大型预警指挥机的雷达做了改进,使其能够用来探测在低轨道运行的卫星,然后靠一套综合数据处理系统,获取卫星实时轨道图。
最为关键的是,这3部反卫星雷达都已经建成。
此外,有三分之一的“指-8c”完成升级改造,也就是升级数据处理软件,增加对低轨道目标的计算能力。
可惜的是,xkt-1还没完全定型。
其实,就在上半年,李天凌还参加了xkt-1的飞行测试工作,挂着全尺寸样弹升空,通过实际的飞行,获得在挂载这种大型导弹之后,战斗机能达到的飞行包线,以便对飞控系统进行调整。
就李天凌所知,xkt-1的测试样弹总共只有11发,之前已经用掉了6发。
显然,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
就算在上个月,也就是局势恶化之前,提前进行了量产,现在装备的数量也肯定不会超过20枚。
别看xkt-1只是机载反卫星导弹,却一点都不便宜。
那11发样弹,就烧掉了近3亿金元。
按空军草拟的采购计划,在完成研制之后,用120亿金元采购1500余枚,算上研制花掉的30多亿金元,kt-1的军方采购单价接近1000万金元,为帝国空军迄今为止研制的最为昂贵的导弹。
只是,现在拥有的这点导弹,肯定是杯水车薪。
正是如此,在昨天的反卫星作战当中,帝国空军并没有使用这种导弹,而是用掉了不少的陆基反卫星导弹。
要说的话,这种编号“kt-2a”的陆基反卫星导弹,其实是陆军投资研制,却没有采购与装备的“山火”中程弹道导弹。
准确说是采用了“山火”的弹体。
当时,陆军在放弃“山火”,取消所有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后,空军找到研制“山火”导弹的“飞腾”公司,提供了一笔资金,让“飞腾”公司继续改进这种导弹,重点提高导弹的弹道性能。
在最初的时候,空军其实是想把“山火”发展成一种能够灵活部署的小型运载火箭。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用来进行补网发射。
因为主要用来发射小型卫星,所以并不需要多大的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500千克就行了。
关键得有足够的战术灵活性,也就是能够随叫随到。
显然,那些动辄能把几吨货物送上轨道的大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并不适合执行这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至于“山火”,反到非常的合适。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第三级,就能实现500千克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因为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所以日常维护保养也非常容易。如果在研制成功之后说服陆军采购,当中程弹道导弹使用,还能够发挥规模量产优势,从而大幅度降低价格,达到用得起,能够大量装备的程度。
要往根本上讲,依然是钱的问题,即单独发展小型运载火箭,费用肯定是难以承担。
只是,空军很快就发现,“山火”其实更加适合用来执行反卫星任务,而且在理论上能对付中高轨道卫星。
用动能战斗部,把载荷总质量控制在100千克以内,增加第三级火箭,“山火”的射高在理论上能达到5000千米。
这个高度,能够对付80%的军用卫星!
此外,“山火”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机动部署的弹道导弹,在改成反卫星导弹后,依然能够部署在发射车上。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在过去的几年里,采购装备了数百枚kt-2。
至于这个编号,因为理想研制的时间要晚一些,是在空射型之后,所以获得的编号也排在空射型后面。
有趣的是,为了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这些导弹仍然采用的是“山火”的名称,而且编在陆军的装备采购目录里面,采购理由是拿来做测试,毕竟在每年的联合军事演习当中都要用掉很多靶弹。
不要忘了,西陆集团有大量中程弹道导弹,帝**队也一直在研制反导弹技术。
就在昨天,这些部署在帝国本土的反卫星导弹,发挥了关键价值,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打下300多颗西陆集团的军用卫星。
根据内部消息,kt-2的实战命中率其实只有60%,没达到80%的设计指标。
此外,反卫星作战持续几个小时,而西陆集团利用这点时间,让几颗侦查卫星及时完成变轨机动。
正是如此,空军才连夜派运输机,送来了10枚xkt-1。
按照空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等这些卫星从波沙湾上方掠过,就用xkt-1击落。
其实,这些卫星必然要从波沙湾上方掠过。
侦查卫星要对伏尔加河那边实现覆盖,必须经过波沙湾,没法绕过波沙湾。
当然,李天凌他们忙了一个晚上,其实就是在计算与确认卫星的轨道。
虽然空军派了几名技术军官,随运送导弹的运输机过来,还带上了军用计算机,但是李天凌没有闲着,毕竟他参加过xkt-1早期测试工作,同样是科班出身,非常了解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
当然,也没有白忙。
结合反卫星雷达提供的数据,李天凌他们确定,在今天上午,也就是当地时间13日上午11点左右,能获得一次拦截机会,然后在4个小时之后,还会有一次机会,拦截2次的击毁概率不会低于80%。
不过,关键是摧毁5颗高性能的光学侦查卫星。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5颗卫星都是在过去3年内发射,而且配备了当今最精密的光学镜头。
要说的话,迢曼帝国的光学设备确实独步天下。
在相同轨道高度上,哪怕使用性能差一点的ccd成像设备,迢曼帝国的侦查卫星都能达到相当的分辨率。
如果军情局获得的情报没错,去年发射的那颗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为0.3米。
打掉这5颗卫星后,西陆集团的战略侦查能力至少都会降低8成,必然会对正在进行的行动产生影响。
关键就是,西陆集团没有比侦查卫星更有效的战略侦查手段。
李天凌亲自拟定了一套作战计划。
2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