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江南北(第1/1页)大宋男儿
张顺虽然对前方的战事很是关心,但却也没有到崖山,甚至都没有去徐宁设在一座小岛上的前指所在地,而是直接去了泉州,他要在那里开始下一轮的布置。
此时的泉州已经不是之前的样子,虽然上一次进攻这里的时候将这座城闹得大乱,杀人不少,也将这座城破坏得很厉害,但这几个月时间这里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番天地,八大顺已经现驻扎于此地,开始他们的声音,而从世界各地来的那些商人也因为这个而都聚集到了这里,虽说他们也害怕战火蔓延,可毕竟这里已经换了主人,张顺的名声虽然不是很好可是他手里的货物却是最好的,这些年来他的货物一直都是供不应求,但以前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他的货物贵的吓人,可现在却是另外一番光景了。53所以大量的外国商人都愿意跑到这里进行交易,别的都是假的,能赚到真金白银才是真的,而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存在,使得这里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而且比之前蒲守庚在的时候还要热闹更多一些了。
泉州现在的首席长官就是刚刚调到此处的龙海,他也没想到张顺竟然在这个时候来了,立刻出城迎接,张顺也不客气,直接命令他给前方那些人送信,要他们在一日之后来泉州召开会议,然后自己就马上带领着一干人等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龙海打仗有一套,但是干经济和民生这一类的事情却是门外汉,但是他也有自己厉害的一点,就是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会做的手下人去做,自己只是负责一个大面的管理,比如经济之类的事情就给八大顺的掌柜来处理,让他们组织了一个商会,对下面的商业行为进行内部管理,而他只管收税和处理商会处理不了的事情。民生什么的都一股脑交给了自己的政委他们来负责,反正这些人负责这个都是手到擒来的,只是从军队跨越到了百姓而已,很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人做的还是不错的。
张顺对于这些人做的很是满意,他其实对于这些东西也是一头雾水,毕竟以前他只是个小小的剧务而已,就算管的东西再多,也没有能够接触到民生这类的东西,所以对于龙海的这种行为可是大为赞赏,满口称赞的。而接下来郭破虏和马萧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们两个人这一次是组合了一个工作班子,而按照张顺的意思他们的工作也都需要自己开始一步步完成,自己只能给他们一些不怎么贴合实际的建议,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只要不出圈就可以了,而至于那个所谓的圈张顺也是一点也不在乎的,只要不影响国家利益,其他的都可以算是正常。
张顺的到来不但让龙海感到吃惊,前方的徐宁等人也都是吓了一跳,他们谁也没想到张顺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所以全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泉州,从当天夜里牛富和文天祥就先后到了。自从徐宁掌控了部队之后,这两个人就一直都待在军队的后方,对于战斗指挥和所有的政治手段全都不闻不问,只是牛富每天都在住宅里面闲坐,每天只是写字读书,除了这个啥也不干,而文天祥则每天都到处闲逛,附近的名胜古迹已经被他全都看了一个遍,但他们两个人听说张顺到了,还是第一时间赶到了,毕竟他们可以用各种理由面对徐宁,却不能找任何理由针对张顺他们不能也不敢。
牛富的心情很是复杂,他也不知道想过多少次两个人在见面的情况,每一次都觉得张顺一定不会原谅自己了,所以就算是张顺已经三番四次让他和文天祥回襄阳,但是他却怎么也不愿意回去,就是有些不知道怎么面对张顺了。
这一次他是第一个来到泉州的,心里还带着满腹的犹疑,可是没想到刚刚通报之后张顺就亲自从屋里接了出来,脸上满是笑容“老牛,你来得可真快啊,我看看,哎呀不错啊,状态挺好的,好像还胖了。”
“大帅!我”这一刻牛富忽然感到了自己如鲠在喉,一下子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嚅嗫了一下才说道“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弟兄啊。”
张顺却是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一边向里面走一边轻轻叹息着“算了吧,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回去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当初我们从樊城走出来的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这番光景?我们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能墨守陈规。这一次的失败责任的确在你,但我也有责任,这一仗我们都小看了张弘范,所以被他算计也是正常,而正所谓胜败兵家常事,所以输了一场战斗而已,有什么关系呢?你就是想得太多了。回去吧,等我回去的时候,你跟着我一起回去,还有鞑子等着我们去打,你不能在这里养老,咱们也不到养老的时候,有太多的弟兄在天上看着咱们呢,你说呢?”
牛富虽然不能说被这么几句话就把心结解开,但不管怎么说已经明白了张顺的意思,当即就表示“我听大帅您的,让我干什么,我干什么。”
相比之下文天祥就随意得多,虽说他是半夜才进的城,但张顺还是第一时间接见了他,两个人见面之后,谁也没有提及朝廷的任何一件事,更没有说这一次的战斗经过,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倒是文天祥自己表示想要留在这里,看看这里的风景看看这里的一切,这些年东奔西走真的有点累了。
张顺对此也只是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说道“咱们的国家那么大,有太多可以去看看的地方了,你难道就想留在这里,不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么?人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宋瑞兄一定读书破万卷了,但万里路好像还没有吧。你愿意走就去吧,去看看这大江南北,看看这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