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觐见(第1/1页)苏厨

    第一千八百零一章觐见

    “有了兵,方能快刀斩乱麻!”

    “以往辽国,都是南部诸州供钱粮,北部诸州出兵员,如今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辽东乏兵。”

    “如果相公能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兵马,外阻强敌,内消叛逆,以上所有的问题,是不是就都迎刃而解了?”

    王经摇头:“没有,债券的问题还没解决,而且如果征召军队,先不说训练要多久,就算成军了,这中间装备、粮草诸多消耗,不还是得雪上加霜?”

    赵仲迁说道:“相公想多了,债券问题,我大宋绝不会不管,只要相公与大宋签署一份协议,保证今后用铁厂产出逐年支付还清,这些债券,我再厚颜求求官家,给相公包揽了便是。”

    王经神色怔忡:“那……贵国有何要求?”

    “说笑了,相公以为就辽国现在这个样子,我朝提出什么要求,贵朝能承受得起?”赵仲迁说道:“所以这就是一笔投资,纯投资,不附加任何多余条件的投资。”

    “辽东一地,以前支持举国七十万兵马之半都有余裕,如今仅支持一道所需,哪里会没有收益?因此我们官家并不担忧偿还问题。”

    “就跟贵朝国内发行一样,只要利息。我朝兑付铁厂债券至今全部本金与利息共计三百八十五万贯,拥有全部债券所有权。”

    “每年一成利息,共分十年偿付。如此算来,今后十年当中,辽阳铁厂每年只需要向我朝支付价值七十万贯的铁料即可,如何?”

    王经顿时大喜:“这个协议,老夫现在就可以答应,这条件,比先帝许我的还要优厚。”

    赵仲迁说道:“不过如此一来,贵朝的铁钱,可就又发行不成了。”

    “可又多了……”

    “咳咳咳……”陈无疾赶紧打断,对赵仲迁拱手道:“近日我也在思索这个问题,我辽东南院诸州,非民不足食,铁不足用,钱不足流通。”

    “近年来这些事端,其症结归根结底,却是货币的信用不足。一有风吹草动,无论鹰券、债券、绢钞,波动极大。”

    “不过舶来钱和大宋宝钞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节度能不能答应。”

    “漕帅请讲。”

    “能不能许我辽东道,也用大宋宝钞和舶来钱?”

    赵仲迁不由得呵呵冷笑:“陈漕帅可是打得好算盘!我大宋承担货币保证,然后给你辽东作流通之用?还有绢钞呢?我朝陛下那里五百八十万贯,你们真当它们是废纸了?”

    “这个嘛……”陈无疾不禁为自己的可耻意图被无情揭穿而感到脸红,不过现在国事为重,哪里还顾得上个人颜面:“东京道要是如以往那样,钱粮每年也在数百万贯,我们可以慢慢吸纳收回绢钞,只要贵朝陛下不要一下子……放出许多,十年,十年之内,就跟兑付债券一样,官府可以负责吸纳完毕。”

    赵仲迁想了一阵,说道:“如此也好,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怎么会没有问题?”王经赶紧说道:“刚刚所说的内忧外患,不才刚刚解决了一个?”

    赵仲迁说道:“剩下的,不就是需要一支强军?”

    “对呀!但是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

    “借。”

    王经已经明白赵仲迁的主意了:“找大宋借兵?节度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钱粮都在其次,借兵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老夫绝对不敢擅自主张。”

    “还有,就算是朝廷答应,等老夫联络到司徒,司徒再奏报贵朝陛下,再到答复回来,老夫怕是尸骨早朽。”

    “节度别忘了魏王,他知晓后,只怕立刻就会发兵灭我辽东……”

    赵仲迁说道:“可相公你也别忘了,大宋在辽东,现在就有一支兵马。”

    “哪里?”

    赵仲迁说道:“鸭渌江四州都制置使,苏轶!”

    “苏公子?他敢出兵?”

    “苏制使看似稳重,其实胆大包天,十四岁就敢横绝万里汪洋的人物,你说他敢不敢答应?”

    “只要相公你命开州守将放开道路,苏制置从鸭渌江至婆娑岭不过三百五十里,至辽阳府不过四百里,数日之内便可抵达!”

    王经问道:“可苏制置那里不过才六千人,能守卫我辽阳?”

    赵仲迁哈哈大笑:“阿骨打不也只用了五千人,就打得萧嗣先七万大军大败亏输?就连阿骨打都对苏制使崇拜有加,不说六千人,三千人足以捍卫东京道!”

    “相公别忘了,苏制置他可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还有经略我朝河北四路的大宋司徒,还有北洋水师总督张太居!”

    “有公子坐镇辽阳府,一人就足抵十万大军!即便他一个手下不带,魏王敢轻举妄动?”

    “照啊!”王经顿时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起身来,可转念又想到一个问题:“不行不行,这事儿超出老夫职权之外,不敢擅专的……”

    “我赵仲迁做事儿,岂会如此不地道?”赵仲迁说道:“要是借兵是出于圣意呢?相公你从还是不从?”

    “节度休开玩笑,陛下北狩,到现在都下落不明,何来的圣意?”

    赵仲迁对王经拱手:“这就终于说到刚刚的天意了,恭喜明公又得一桩富贵,贵朝东北面副都统耶律余绪,已经携文妃和晋王,于昨日抵达了东京道。”

    “啊?”王经大惊失色:“他们如何逃出来的?现在在哪里?”

    赵仲迁看着王经微笑道:“已经过了乌州这个不重要,现在只想问,相公准备怎么做?”

    总算是进入了自己最擅长的业务范围,王经不由得惊喜交加,兴奋地搓着手:“若真如此,那满天乌云一朝消散!”

    “晋王乃是陛下长子,既然他来到了辽阳,咱们就能够干一票大的!”

    “老弟啊老弟,你简直就是老夫的大福星!”

    ……

    绍圣二年七月朔,王经率领南院群臣,亲自于辽阳府北面的乐郊,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文妃和晋王圣驾。

    辽阳府是辽国五都之一,本来就有宫室,王经已经抓紧这几天时间予以修缮,配置了宫人,迎文妃和晋王入内安养。

    同时召集了南院群臣,上表北廷,要求崇隆文妃,权临东京道宫制,以晋王守辽阳府,东京道大总管,总领南院诸事。

    还提出建议,国家不可一日无主,既然陛下北狩尚无消息,那就不妨遥尊陛下为太上皇,辽国另立新君!

    在东京道内,王经的威望本来就崇高,现在又掌握了大义,群臣无不遵从。

    此事在辽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北廷当然不予同意。

    但是王经现在有辽皇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手,说话做事立刻就变得硬气起来,我就是通知你们一声,你们同意不同意,其实我南部也不大关心。

    ……

    辛酉,王经带着南院参政牛温舒、权参知政事张琳、盐铁使陈无疾、东京留守高清臣、大宋使臣新转迁的彰节军节度使赵仲迁,入宫觐见。

    永和宫里还散发着淡淡的松油味,修缮宫室,商贾们出了大力,从松脂里提出来的松油,还是大宋的产品。

    因为时间实在仓促,连装修的味道都还没有完全散去。

    不过宫里的陈设、用度,王经都是比照皇太后和储君的标准置办的,这也让经历过多年苦楚的文妃母子,铭感于心。

    萧瑟瑟位于正位纱帘之后,赵仲迁只能看到个懵懂的影子,而纱帘之前的龙椅,端坐着四岁的晋王。

    礼拜之后,王经给萧瑟瑟正式引荐南院群臣。

    萧瑟瑟说道:“国家大变之际,辽河南岸,尚保有一方乐土,宰执相公们辛苦了。”

    王经赶紧施礼:“老臣不敢居功,惟幸娘娘和晋王到来,让大家有了主心骨,以后东京道诸事,也有娘娘懿旨下达,臣等秉遵旨意执行,当不再有疑臣本心之人了。”

    萧瑟瑟说道:“此次南来,一路有义士护送,丞相要替我好生筹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