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龙口村(第1/1页)重返1977

    1978年8月1日,洪、寿两家人都起了个大早儿。rg

    昨儿个晚上,由于王蕴琳带着儿媳妇、闺女已经提前把要带的东西都收拾出来了。今儿早上寿家爷儿俩又来的准时,一点多余工夫都没耽搁。大家就围坐在洪家的堂屋吃上了早饭。

    等到洪衍武把东西在三轮上捆绑好了。大家再吃饱喝足,把碗筷一撂,都交给了负责看家的洪衍争夫妻俩,就都分坐上了三轮车。

    凌晨六点整,眼看着就跟要搬家似的,两辆三轮车一起离开了福儒里,直奔着菜户营的方向出城去了。

    龙口村是京城过去和现在都不太有名的地方。

    村子不大,只有三百来户。路途偏远,也极不好走。

    出了菜户营,先穿长阳,过马家沟,再经朱各庄,然后蹬着三轮车还得走个半天呢。

    一路荒僻不,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与今日的高速、国道,柏油路一马平川地宽直相比,简直是两重天地。

    然而人的行为多数都是受心情所支配,正因为此行一众兴致很高。哪怕一路晃晃悠悠,也是一路笑,欣然而行。

    何况此时是夏末秋初,各种瓜果都开始下市,沿途不乏有瓜田、果园的踪迹。给几个钱儿,拿水壶里的水冲冲,大可敞开了吃西瓜、水蜜桃、李子、梨、枣、葡萄。

    这样,又吃又喝倒并不乏味,当天十点来钟,就到了目的地。

    进村的时候,除了招来了允泰家的那条精瘦的黄狗,各门各户也出来了好多人。

    您琢磨啊?两辆板儿车拉着居家摆设还有老头老太太,既不像来落户,也肯定不是知青。大老远望见,谁不想出来看看怎么回事?

    于是允泰一路就没断了跟人的解释,喊了一路,直到家门口。屁大点儿的村子,也就基知道允泰带着京城的亲戚来串门儿的事儿了,达到了一种家喻户晓的程度。

    当然,不乏有不少丫头、子好奇心强,一直看热闹追到院门儿前的。等允泰的客人们都下了车还在眼珠不转地看车上的家什摆设。

    王蕴琳就叫洪衍武拿出些带来的糖果分给这些孩子吃。

    村里的孩子害臊,挨个脸红着接过了糖,“谢”字也不好意思,就呼啦啦跑散了。可隔着老远又各自站住了脚,一边吃糖一边回头遥望,看洪衍武和陈力泉从车上往下卸东西。

    这时安大妮儿已经迎出来了。这场面是既让她惊喜,也让她措手不及。

    来允泰一夜未归,兆庆又被锁在屋里。她是既心疼儿子,又怕丈夫在京城里饿着、渴着、累着,或是遇到什么事儿。

    实实在在地从昨晚起就心神不定。一大早上除了给儿子煮了碗粥,干什么都没心思。

    而这猛一下见着了丈夫带着这么些客人归家,那还有不犯晕的?

    她是既不知道什么好,也不知做什么好了,就连手脚都不知放哪儿好了。唯独眼泪倒是下来了。

    这就让允泰很有点难堪。

    他先很不好意思地跟大伙儿千万别见怪。又安慰了老婆几句,这才介绍一番,让安大妮儿跟亲戚们见礼。

    不过,还别看安大妮儿只是个没见识到农村妇女,但初次见面,王蕴琳就对这个白净整洁的嫂子很是满意。

    容貌算不得如何美貌,却温婉端庄,年纪比允泰来要上十几岁。

    性子更是透着平淡、随和。待人没有半点夸张的热情,却透着亲切自然。

    这样的人,最符合她的脾性。

    特别是寒暄了几句,被让进屋里后,她发现屋里虽然寒酸,却被收拾得一尘不染。

    炕上铺着凉席,被卧垛垛得整整齐齐,被接上腿儿的桌子后墙上,挂着出自允泰之手的丹青墨笔——南山采菊图。

    桌上的茶壶茶碗虽都是粗瓷。也擦抹得亮晶晶的,各类东西归置得很是地方,摆设安置得也很到位。

    这足以看出安大妮儿是个很能干的人。

    最关键的,还是安大妮儿对允泰的态度。

    且不他那份柔情、那份依赖和见到允泰时的那份儿欣喜,都是发自内心的。

    连进屋烧水、打水,听着允泰甩手大爷一样地指派,伺候大家擦脸、洗手、喝茶都是那么心甘情愿。

    这种柔顺、服从,连她也自愧不如,那是绝不会让允泰受了半点委屈,只有自己吃亏的份儿了。

    不得不,像允泰这样一个漂泊半生的落魄之人,年老时居然能有这样一个归宿,那真是祖宗积德,老天爷才会给他这么一个好福分了。

    于是出于感激,王蕴琳赶紧也带着洪衍茹上手帮忙,嘴里还一个劲地感谢大妮儿对哥哥多年来的照顾。

    这样才几句话下来,姑嫂间就真正的亲近起来。彼此就好像八百年前就认得了一样。

    被关着的兆庆也是一样。

    他被父亲放出来后,出门还没来得及给长辈们见礼,一瞅见洪衍武和陈力泉就先傻眼了。

    允泰很清楚他的感受,就先跟儿子,他们其实是表兄弟关系。

    这下,兆庆那简直是呆若木鸡。实在难以置信到家了。

    老半天这才反应过来,轻吐一口气。

    “我今儿才相信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

    洪衍武就故意挤挤眼,“表哥,劳你送了那么多次鸡蛋,也没招待你吃顿饭,可是怠慢了啊……”

    一句话,让大家都笑了。

    这时兆庆才与各位长辈分别磕头见礼。

    在称呼上,其他的人倒也平常,只兆庆对王蕴琳不叫“姑姑”,而直呼为“姑爸爸”,让她听得一下愣了。

    因为这是旗族家庭特有的称呼方式,旗族人常将家中长辈女子的称呼男性化,以示尊重,正如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一样。

    而很快王蕴琳就想到,这大约是允泰常在儿子面前你姑爸爸如何如何,他便也自然而然地叫上“姑爸爸”了。

    果然,兆庆随后就,他的父亲每逢中秋、除夕几乎都要思念“姑爸爸”,打他就没少给他“姑爸爸”的往事。

    他知道“姑爸爸”书读得好,是“贝满女中”的才女。

    他还知道“姑爸爸”程派青衣也是唱得绝妙极了,完够格儿登台唱大轴儿。

    但凡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听不到“姑爸爸”唱《锁鳞囊》里“春秋亭”一段,是决不肯离开的……

    这一席话,顿时就把王蕴琳眼泪给招下来了。允泰也同样泪光涔涔。

    而在洪衍武直撇嘴,发出一声“嘿,妈这些事儿,怎连我都不知道”的嘟囔时,众人也不由嗟叹不已。

    是啊,几十年的兄妹分别,音讯渺茫,谁又能不牵挂,不惦记呢?

    由此可见,这两兄妹这么多年,各自都是怎么日思夜想地熬过来的。

    团圆了,这才真是团圆了!

    只不过,恰恰就在允泰家最温馨,最和睦的时候,安书记家却出了件天翻地覆的大事。

    敢情安书记的大侄子安太阳,看了允泰等人回村的情景,也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就急火火跑到安书记家里来报信。

    而且因为三轮车上拉着家什,还有洪衍茹这个十五岁的姑娘。这子居然异想天开,纯属揣测地跟安家人,允泰大概是为兆庆能进城念书,自己做主给儿子谈好了亲事,这直接就是拉着彩礼带着人来过门了。

    安书记一听倒还算稳当,因为即使如此,对他来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不过安芹就不一样,她当时就急了,眼瞅着眼泪打转儿,就要往下淌。

    可紧跟着,她想问的话还没出口。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她也不知怎么了,竟一下犯了恶心。

    接着就一捂嘴跑到了外头,居然控制不住地呕了起来。趴在墙角足足得有好几分钟,那真是好好吐了一场才算完。

    这一下,不但追去的芹妈看见变了颜色,屋里的安书记也脸儿绿了。

    当场就一拍桌子,咬牙切齿。

    “兆庆这个王八蛋,到底是把事儿给做了!”

    再往后,安书记家自然就没个消停了。

    刚等芹妈带着闺女进了门儿,安书记就立刻怒斥着让芹跪下来。

    “你,你把咱家的脸都给丢尽了。你,你,你干的这叫啥事儿?一个大姑娘,你不要脸不要紧,你不想想,你爹妈的脸往哪儿搁?”

    芹跪在地上是既羞又怕,一个劲地哭个不停,一句话也不出来。

    可是这样,安书记生气。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儿。我总是认为我们家的闺女最听话,比别人家的女儿都懂事。可结果怎么样,别人家的女儿没去闯祸,你可倒好。你把天捅了个大窟窿……”

    话到这儿,安太阳也明白过来了,就一个劲撺腾安书记。

    “这,这也太缺德了。叔,咱得找他们去!”

    唯独芹妈还算冷静,她又怕事儿闹大,对谁都不好。就劝,“行了,低点声儿吧,怕丢脸还瞎嚷嚷什么。你要巴不得别人不知道,干脆去大队部抱着大喇叭喊得了。再了,也得等问明白了再,就是真的。这事儿既然已经出来了,你这么喊有啥用啊?能压下来最好先压下来再啊……”

    可安书记此时已经急怒攻心,彻底失去了理智。

    扔了一句“放他娘的屁!那边都要娶别人了,我可咽不下这口气!”

    完一把就拽上地上的芹,带着侄子急火火地出门去了。

    芹妈自然也不能坐等啊,便也只有追着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