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反击(第1/1页)大唐辩机

    一大早,贵公公就带着宫里采办的几个管事太监登门造访,第一呢,就是来报好消息的,王邵作坊生产的花香型特级香料成为了大内贡品,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好比逆水而行的小舟,突然迎来了一股东风,未来的发展难以估量。

    第二嘛,是来谈接下来宫里定期采办的事宜。

    千呼万唤始出来,王邵一面亲切的迎接了贵公公,一面命四大天王走街串巷去散布这件利好消息,于是就有了散商堵崔家商铺大门闹事的那一幕,现在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王邵这作坊必定前途无量,反观那些一直压着他的人,将要倒霉了。

    给王邵作坊添堵的那些散商和崔家掌柜们人人自危,反之,昨日来助拳的王邵好友们,就欣喜若狂,因为他们手里头可以握着大内贡品啊,只要一转手,就能赚个钵满盆满。

    “诸位,这一大早就过来堵门,莫不是对手里的货契不满意?”王邵见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笑着打了声招呼。

    不满意?笑话,是太满意了,满意到不切真实。

    “王家少爷还真是风趣……”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引来了众人的共鸣,皆善意的笑着。

    “那怎么来我府上堵我了?”王邵哈哈一笑道。

    “这不是……”

    人群相互谦让一番,最后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商贾出来代言,老商贾上来对王邵道:“王家少爷,咱们拿这货契受之有愧啊,本是受人之托前来助拳的,现在却平白得了一个天大的大便宜,这……”

    王邵赶紧道:“老丈,安心拿着便是,世上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患难才见真情,皆是诸位应得的。”

    老丈笑着点点头,可又皱眉道:“有件事老朽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丈尽管开口。”

    “是这样的,如今咱们手头上的货契已成为整个大唐香料商人追逐的目标,他们已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要收购咱们手头上的货契,其中不乏原本跟随崔家商贾与小哥作对的那些人,我们不知该不该卖,还请王家少爷拿个主意。”

    老丈说出了他们的顾虑,若没经过王邵同意私下转让给与王邵一直不对付的那些奸商,会不会让王邵以为这是资敌行为,从而他们与王邵维持的关系就算破裂了,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都是商人,谁愿意做一锤子买卖。

    王邵一愣,没想到这些商人还挺讲道义的,居然因为顾虑到自己的想法,才没将手头上的货契转出去,既然他们这么有情,王邵自然不会为难他们,连忙笑道:“卖,有钱赚为何不卖,诸位放心卖就是,买卖买卖,不就是逐利嘛,怎可因为我王邵私人的恩怨影响诸位发财,都是出来混口饭吃,皆不容易啊,这话儿老丈今后可别再提了。”

    老丈抬手向王邵竖起拇指感叹道:“王家少爷真乃大度之人,老朽实在佩服!”

    得了王邵的首肯,众人才安心散去,当然是去忙着接洽转让的事宜。

    王邵背后忽然窜出了武丫头,笑嘻嘻问王邵道:“哥哥真的要让他们将货契卖出去?这可是资敌呢!”

    王邵微微一笑,摸着武皇大人的小脑袋道:“长安的散商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我这是向他们示好,现在那些墙头草已经坐不住了,很快就会去崔家商铺堵门,到时候不管结局如何,跟崔家的关系一定会将到冰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能争取过来的可能性很大,我也要让崔家尝尝被孤立的滋味。”

    “哥哥一定还有后手吧?”武丫头歪着头问。

    “呵呵,聪明,走,咱们去城西招工。”

    王邵带着张龙赵虎和武丫头去了趟西市,招工只是一个借口,他其实是去联系元芳的,六扇门密探近千人,他们的家眷自然更多,在长安城里就有不下几百人,放着自己人不用还去招工?开什么玩笑!如今的作坊可不是从前了,王邵要做大做强,而且第二步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

    夜幕降临,崔莺莺拖着一身疲惫进了自己的闺房,闹事的散商们终究还是被她赶走了,但崔莺莺也明白,以后这些散商与崔家的关系将不再像以前那般亲密,甚至会将他们推向对手那边。

    “王邵,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崔莺莺也对这个男人好奇起来,明明自己已经将他打趴下了,没想到居然死灰复燃,还来了一个绝地大反击,也不知皇家特供的名头是被他用什么手段给拿到手的。

    “小姐?”丫鬟在门外轻声呼唤。

    “何事?”崔莺莺起身拉开了门。

    “这是今年崔家胭脂水粉铺的赢利账册,老爷命奴婢给送过来的。”

    崔莺莺接过厚厚一摞账簿,挥手道:“行了,你下去休息吧。”

    花了足足一个时辰,崔莺莺终于合上了账簿,脸色也稍稍好看了些,今年的胭脂水粉卖的很好,比之往年多了近两成,细细一想也释然。

    年初皇帝下了一道敕令,凡大唐子民,男子适婚一律定为十八,女子适婚为十六,婚约虽没限制但成婚必须要符合年龄,如此一来同年要出嫁的女子就多了起来,间接的,相互攀比也多了起来,连带着胭脂水粉的销量也逐渐攀升。

    这一国策下来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特别是她们这些高门大阀,卖女儿的风气就被扼制了一些,连带着崔莺莺自身也受益了,想想自己明年就十六了,崔莺莺不禁又是幽幽一叹。

    若不是自己于经商有着天赋,家族指不定就早早给她许了人家好讹人家一笔陪门财,但即便她再拖又能拖到几时?

    ……

    一夜无话,第二日长安城百姓一出门就发现城门挂上了彩旗城门下密密麻麻站满了金吾卫,这代表着西征大军就要凯旋而归了。

    知情人士开始走街串巷奔走相告,街坊邻居凡是家中有人入伍的,皆是拖家带口急急往城门涌去。

    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与皇后携手等候于城门,远远的能见李靖大军正从十里亭经过。

    凯旋是一个仪式,从城门进然后从另一个门出,可以说只是走个过场,兵甲是不能呆在长安城里的,而且大部分军队根本不从城门走,而是经过十里亭就转道去了北大营。

    凯旋仪式是有讲究的,首先,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人才有资格进,其二,每个将领最多只能带百人,且是完好无损的那种,要是来群缺胳膊少腿的,皇家的脸面还要不要?

    王邵早早在十里亭等候,与席君买他们汇合后就换了身衣服,上马跟上李靖的部队往城门走去。

    不多时,参与检阅的大军停在城门之下。

    李世民与皇后带着群臣出来迎接,之后就是交换兵符仪式,王邵起先还有些好奇,看久了就跟大学校长开师生大会作报告似的,极为无聊,说到底就是一场作秀。

    半个时辰后,大军终于开动,骑马走在熟悉的朱雀大街上,王邵看着四周欢呼的百姓,心思百转,西征时自己遇到的每件事,每个生死间做过的决定,每一个激斗的场面,犹如放电影一般在自己的脑海浮现,自己这个穿越者居然稀里糊涂见证了大唐收复吐谷浑的历史事件,并且亲身参与其中,这无疑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凯旋过后,自然是皇宫大摆酒宴论功行赏,西征大军数的上号的人物都受了邀请,王邵自然也在邀请之列,不但是他,还有席君买、程家兄弟等在西征表现突出的年轻代将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