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出头之鸟(第1/1页)汉天子

    龙渊继续说道:“另,河内太守韩歆,本不愿投降,屡次拒绝岑将军的劝告,欲在怀城,与大王死战到底。”

    刘秀用衣袖擦了擦脸颊,收拾一番自己的情绪,接着,他淡然一笑,慢条斯理地问道:“为何现在,他又肯降了?”

    龙渊正色说道:“皆因看到我军兵多将广,军容强盛,气势如虹,韩歆自知无力抵抗,才不得不降。”

    刘秀冷笑出声,说道:“既然如此,韩歆其人,断不可留。”

    还没等龙渊接话,岑彭急忙向前叩首,说道:“大王!末将愿归顺于大王麾下,还望大王收留!”

    刘秀笑了笑,伸手把岑彭拉了起来,说道:“岑将军投靠于我,不能算归顺,而应算回归。”

    说着话,他转头看向龙渊,说道:“龙渊,将韩歆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他话音未落,岑彭再次跪地叩首道:“大王,末将有一事相求,韩歆对末将,有收留之恩,韩歆本身也是南阳之名士,还望大王能饶过韩歆,末将感激不尽!”

    刘秀看着跪地叩首的岑彭,微微皱眉,对于岑彭为韩歆求情这件事,他有些不高兴。见刘秀沉默未语,岑彭保持着跪地叩首的姿态,继续说道:“大王,韩歆之名望、能力,皆有过人之处,在河内任太守期间,虽境内贼军四起,举步维艰,但韩歆仍能恢复

    河内之农耕,有功于河内百姓,倘若大王执意要杀韩歆,恐怕会引起河内百姓之民怨,也会折损大王之威望,还望大王开恩啊!”

    刘秀这回不是微微皱眉,而是变成了眉头紧锁。他面露不悦之色,问道:“岑将军可是在威胁我?”

    岑彭急忙说道:“末将不敢,还请大王明鉴!”

    刘秀凝视着岑彭,过了好一会,他再次把岑彭搀扶起来,对龙渊说道:“把韩歆带过来。”

    “是!大王!”龙渊应了一声,同时眼中流露出忧色,深深看了岑彭一眼。

    刚才岑彭说的话虽然客气,但其中的确透着威胁之意。

    其一,是拿他自己的归顺做要挟,其二是拿河内的百姓做要挟。现在敢这么要挟大王的,可没有几个,也可看出岑彭与韩歆的交情的确深厚。

    没过多久,龙渊把韩歆提了过来,同时还让人抬过来一口箱子。

    刘秀和韩歆认识,只不过两人之间没有多少交集,也自然谈不上交情。

    见到刘秀后,韩歆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韩歆拜见萧王。”

    刘秀对韩歆的态度,可比对岑彭冷漠得多。他表情淡漠地看着韩歆,一字一顿地问道:“韩歆,听说你本是主张与我军死战到底的?”韩歆闻言,心头一惊,下意识地看向站于一旁的岑彭。刘秀冷笑出声,说道:“你不用看岑将军,这些事,不用岑将军告诉我,我自然会查得一清二楚。如果不是岑将军在

    这里苦苦为你求情,你以为,你还有见到我的机会?”

    听完刘秀这番话,韩歆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岑彭,老脸顿是一红,他垂首说道:“歆深受天子知遇之恩,对陛下尽忠,理所应当。”

    刘秀笑出声来,摊开双手,笑问道:“韩歆,你现在献出怀城,这也叫为刘玄尽忠?”韩歆正色说道:“萧王大军,来势汹汹,兵多将广,非怀城一地所能敌!既然无力抵抗,又何必徒增伤亡,还让城内百姓,遭池鱼之殃。故,歆举城向萧王投降。歆并不畏

    死,只求萧王,莫伤怀城之百姓。”

    刘秀走到韩歆近前,眼帘低垂,目光冰冷地俯视着他。过了半晌,他目光一转,看向龙渊令人抬来的那口箱子,问道:“韩歆,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韩歆正色说道:“是歆送于萧王的礼物。”

    “哦?”刘秀嘴角扬起,韩歆说得很好听,摆出一副忧民之态,但做的事却很下作,想要重金,买他自己的一条命。

    他也想看看,韩歆到底要用多少金银珠宝来还他自己的性命。

    他向龙渊扬扬头,说道:“把箱子打开。”

    龙渊应了一声,走到箱子近前,将箱盖掀开。

    在场的众人,皆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金银珠宝,包括刘秀在内,可是人们探头向箱子里面一看,其中没有一金一银,连枚铜钱都没有,有的全是一卷卷的竹简。刘秀走到箱子近前,看到这一箱子的竹简,他也是一怔。转头看了韩歆一眼,而后,弯下腰身,拿起其中的一只竹简,看了看书名,放到一旁,然后又拿起一只竹简,看

    罢书名,放到一旁。

    看着看着,刘秀蹲下身子,把箱子里的竹简逐一看了一遍。

    这些书籍,皆为名著,其中包裹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等等。

    看罢之后,刘秀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周围众人也都看清楚了书名,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他们没想到,韩歆所谓的献礼,就是这么一箱子普普通通的书,更没想到,主公看罢之后,还会大笑。

    刘秀当然要笑。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历史的,描写古代先贤的。

    韩歆没有携带金银珠宝出城,而是带着这么一箱子的书出城,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就是在提醒自己,要以史为鉴,当效仿古代的先贤们,戒骄戒躁,以德为政。

    这一手玩得高明啊!刘秀在大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韩歆的聪明才智。他把拿出箱子的书籍,一一摆放了回去,然后把箱盖盖好,对龙渊说道:“收起来。”

    而后,刘秀向韩歆点了点头,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走到韩歆近前,说道:“先生要对秀说的话,秀都听见了。刚才秀有失礼之处,还望先生莫要怪罪。”

    说话之间,他把韩歆身上的绑绳解开,伸手把他从地上搀扶起来。

    韩歆的这一手,的确是很漂亮。当然,也多亏他投降的对象是刘秀,而非其他人。

    倘若是其他人,看到韩歆给自己送来这么一箱子书,估计会以为韩歆是在故意戏弄自己,鼻子都得气歪了,非当场杀了他不可。

    而刘秀则不然,立刻看出韩歆送这些书的深层含义,并深以为然。

    自他率军进入河内以来,无论是对阵贼军,还是对阵地方官府,皆连战连捷,率领大军,一口气推进到河内的郡城怀城,并将怀城逼得不战而降。

    另外,再加上吴汉于邺城成功收复陈康,并诛杀谢躬,除掉了他在河北最大的一颗眼中钉肉中刺,此时的刘秀,的确有些飘飘然,甚至是有点忘乎所以。

    此时韩歆送给他的这些书,仿佛是一盆冷水浇到刘秀的头上,让他心中刚刚生出的那点忘乎所以,瞬间化为乌有。

    与古代先贤们相比,他今日之成就,还差得远呢!见刘秀看完自己所送的礼物,对自己的态度出现明显的变化,韩歆暗暗叹口气,刘秀名声好,深受百姓们爱戴,不是没有原因的,刘秀其人,也的确要比刘玄贤明太多了

    ,两者之间,已到了天壤之别的地步。

    韩歆心头百感交集,他垂首而立,过了片刻,突然再次跪地,向前叩首,说道:“歆愿辅佐萧王,还请萧王不计前嫌,能收留歆!”

    刘秀眼睛一亮,边扶起韩歆,边喜形于色地说道:“先生愿与秀共谋大业,是秀之幸事!”

    原本要杀韩歆的刘秀,在岑彭的劝阻,以及韩歆自己别出心裁的献礼下,改变了主意,将韩歆收入麾下。

    随着刘秀重创青犊军,又攻占了怀城,河内郡基本落入到刘秀的掌控之中。

    至此,刘秀所控制的区域,已变为幽州、冀州以及司隶的河内,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在河北又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刘秀先杀苗曾、韦顺、蔡充,后杀谢躬、刘庆,又强行占领了河内,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本应该会引起刘玄震怒,惹来刘玄派军来攻的。

    不过刘秀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或许说他太会抓时机了,此时的长安朝廷,根本没时间去管他。

    因为有人又称帝了。

    现在称帝之事,的确需要用到又字。因为称帝之人实在太多了,今天这里冒出一个天子,明天那里又冒出一个天子。

    此次称帝之人,正是孺子婴。

    孺子婴便是刘婴,就是当初被王莽圈养起来,并被王莽特意养成傻子的那个孺子婴。

    在王莽的操控之下,身为太子的孺子婴,将自己的太子之位禅让给王莽,王莽也是先得到太子之位,而后登基,改朝换代。

    王莽称帝之后,便一直把孺子婴软禁在长安。

    汉军攻破长安,诛杀了王莽,自然也把孺子婴解救出来。刘玄对孺子婴的态度,比王莽能好一些,起码没有让人严加看管他。

    刘玄入主长安后,不理朝政,权臣当道,超纲混乱,这时,术士方望夜观天象,认为更始朝廷已长久不了,建议孺子婴称帝,取而代之。

    孺子婴接受了方望的意见,随方望等人跑到临泾,于临泾称帝,封方望为丞相,弓林为大司马。

    得知此事的刘玄,大为震怒,自己入主长安后,没杀孺子婴,对他已是恩重如山,可孺子婴就是这么回报自己的?

    刘秀在河北做的事固然是可恶、可恨至极,但起码刘秀没有称帝,而孺子婴倒好,跑到临泾,直接给自己称帝了。

    对于一位皇帝而言,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有人称帝更加严重,因为这已经直接威胁了皇帝的皇位。虽说刘秀在河北无法无天,甚至是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刘玄却容忍了,没有出兵河北,只因孺子婴及时站出来,做了出头鸟,为刘秀当了一回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