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一封家书(第1/1页)汉天子

    吴汉派出数百名大嗓门的汉军,站在武阳的城门前,扯脖子叫骂城内的公孙恢和史兴。

    打人无好手,骂人无好口。

    这些汉军兵卒,是什么难听骂什么,把公孙恢和史兴的祖宗十八代都集体问候了一遍。

    如此辱骂之下,武阳城内还是毫无动静,十万蜀军,无一人出城迎敌。

    汉军骂得越欢,公孙恢和史兴的心里就越没底。

    汉军现在的所作所为,明显是在激怒己方,激己方出城作战。

    只五万的汉军,大张旗鼓的向十万蜀军挑战,公孙恢和史兴都不知道汉军的底气到底在哪里。

    不过他二人明白一点,己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汉军称心如意,汉军既然急于求战,那么,己方肯定是不能出战的。

    见骂公孙恢和史兴没什么效果,汉军将士开始辱骂蜀军,也是什么难听骂什么。

    听着城外一轮又一轮的骂声,蜀军将士们一个个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被羞的。

    蜀军的将官们纷纷来找公孙恢和史兴,请缨出战,哪怕出城战死了,也比现在这般窝窝囊囊的龟缩在城内强。

    看眼前来请缨的众将,公孙恢和史兴都是一脸的淡漠。

    公孙恢摇头晃脑地说道:“敌军现在用的是激将法,目的就是要引我军出城作战,倘若我军将士真按捺不住性子,被敌军引出城邑,岂不是中了敌军的诡计?”

    史兴脸色阴沉地说道:“再敢轻言出战者,一律军法处置!”

    听了公孙恢和史兴的话,众将官吓得纷纷一缩脖,再不敢请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呢,蜀军将士们也不都是软骨头,被汉军堵在家门口,指着鼻子叫骂,人们的心里也是又气又怒。

    但公孙恢和史兴这两位主将口径一致,坚持不肯出战,下面的将士们也都泄气了。

    蜀军的士气本就不高,再这么一泄气,士气更加低落,很多兵卒都有气无力地坐在城头上,一脸的木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毫无取胜的**。

    数百汉军兵卒,足足骂了一天,到了傍晚,才返回汉军大营。

    翌日,汉军大营里又出来数百汉军,依旧是站在武阳城前,讨敌骂阵。

    和前一天的情况一样,公孙恢和史兴依旧是闭门不出。

    一连数日,汉军天天骂阵,而武阳城内的蜀军,都已经被骂得麻木了,一个个连点火气都没有,军中将士的血性,似乎都已被磨平。

    就这样过了七、八天,汉军一直没有强攻武阳,只是在城外叫骂。

    这时候,武阳城内的存粮已经剩下不多。

    十万大军要吃要喝,数万的百姓要吃要喝,每日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武阳城内的那点屯粮,又哪里够这般消耗的?

    公孙恢给成都的公孙述写去书信,请公孙述运送粮食过来。

    公孙述没有迟疑,立刻派出兵马,护送五万石粮食去往武阳。

    运粮队刚过广都,正往武阳进发的时候,遭遇到汉骑兵的偷袭。

    运送粮食的千余名蜀军,被汉骑兵杀得四散而逃,五万石粮食,被汉骑兵抢走大半,剩下带不走的粮食,亦被汉骑兵放火烧了个精光。

    运粮队的遇袭,让武阳的公孙恢和史兴皆倒吸口凉气,没有粮食补给,那全军将士,乃至全城的百姓,岂不要被活活饿死在城内。

    公孙恢和史兴商议要如何应对粮食问题。

    史兴眼珠连转,对公孙恢说道:“武阳城内的百姓,于我军而言,是个沉重的包袱,依侄儿之见,不如把这个包袱丢给汉军!”

    公孙恢没太听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扬起眉毛,问道:“贤侄的意思是?”

    史兴说道:“皇叔,放城内的百姓出城,让他们去投奔汉军!”

    公孙恢身子顿是一震,惊骇地看着史兴,说道:“这……”“皇叔难道忘了来歙、岑彭是如何而死?

    现在大敌当前,我们何不效仿玄慈、玄妙两位先生?”

    公孙恢反应过来,急声说道:“贤侄的意思是,派出刺客,乔装城逃难之百姓,混入汉军大营,伺机刺杀吴汉?”

    史兴连连点头,嘴角勾起,嘿嘿冷笑道:“只要吴汉一死,汉军群龙无首,到时我军再从武阳攻杀出去,定能大破敌军!”

    公孙恢想了想,抚掌而笑,赞叹道:“贤侄之计,神妙!只是,这刺客……”史兴不以为然地说道:“皇叔放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出的金子足够多,招募些江湖上的亡命之徒,并非难事!”

    “好!此事就交由贤侄去办!”

    公孙恢和史兴这两位,在正面战场上不敢与汉军力战,又想到派刺客行刺这种歪门邪道的手段。

    虽然这种手段不光明正大,甚至很下作,但是却很有效。

    来歙厉不厉害,不还是被刺死在武都郡,岑彭厉不厉害,纵横益州,无人能敌,最后不还是死在刺客的刀下,所以,派刺客行刺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史兴花费重金,在武阳招募了百余名江湖游侠,这些人都是武艺高强,又不怕死的亡命徒,史兴倒是没有把他们全部派出去,而是派出二十余人,乔装城百姓,让他们混于出城逃难的百姓当中,去往汉营,伺机而动。

    蜀军不再封锁武阳,在城内饿得两眼昏花,前胸贴后背的百姓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向城外逃难。

    第一批逃出武阳的百姓,就多达千余号人。

    他们出城之后,没有往广都、成都方向跑,而是纷纷向汉军大营那边逃去。

    当初岑彭率军打到武阳的时候,对当地的百姓十分优待,又是施粥,又是放粮,岑彭的善举,也为汉军赢得了极佳的名声。

    所以武阳百姓出城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投奔汉军。

    听说从武阳逃出上千之多的百姓,来己方大营避难,吴汉的眉头拧成个疙瘩,气恼道:“两军交战之时,这些百姓又来添什么乱?”

    刘尚想了想,说道:“当初,岑将军在武阳,厚待百姓,岑将军遇刺后,百姓们自发的为岑将军立庙,如此佳话,足以让岑将军流芳青史啊!”

    他这番话,听起来好像和吴汉说的事无关,实际上,刘尚这是在点拨吴汉,想要有个好名声,大司马你也得效仿岑彭,厚待蜀地之百姓。

    吴汉多聪明,一听就领悟到了刘尚的话外之音,他嗤笑一声,说道:“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我可不在乎这些!”

    刘尚正色问道:“大司马,以当前之局势,公孙小儿还能长久得了吗?”

    退出畅读模式,可以看完整内容。

    幻月

    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