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思归(第1/1页)寻唐

    程绪对于义兴社对于左骁卫的渗透,在感情上却是极为复杂的。作为一名将领,他自然是无比反感在自己的麾下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组织,因为这会极大地削弱他作为主将的权威性,如果不是义兴社的官方性质以及强大的后台,指不定他早就下手将这些人驱逐出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义兴社的存在,却又让他的部下,战斗力极其强悍,这就让人很尴尬了。

    左骁卫军队来源相比于其它各卫来说更加复杂,程绪原本的麾下,在历次战斗之中,早就死得所剩无几,与张仲武一战,最后只剩下了三百来人,这三百余人也构成了他现在的军队的主体。但程绪也清楚,这三百人中,已经有不少人公开加入了义兴社,至于暗中肯定还是有的,只是多或者少的问题。

    秦诏的亲兵是被义兴社渗透最浅的地方,金世元的麾下次之。但与这两支部队比起来,反而是程绪的麾下战斗力最强,军纪更为森严。左骁卫历次大比,到最后争夺第一名的,总是程绪与李浩两人的对台戏,秦诏的亲兵,不管碰上这两支队伍中的那一支,都会败下阵来。

    这便是义兴社的作用了。

    他们更团结,更无私,新兵在他们的帮助之下,融入队伍更快,战技提升迅速。对内,他们竞争激烈,丝毫不留情面。对外,却又如同连体兄弟,同仇敌忾。

    而这样的气氛,据程绪所知,在大将军的亲兵队伍之中,是不大可能存在的。这样下去,秦大将军的直属部队,与这些部队比起来,只会越来越弱。

    现在程绪相信了李泽说过的一句话,军队必须要有灵魂,军队必须知道为什么而战,这样的军队,才会愈来愈强大,才会无敌于天下。

    拥有了义兴社的军队,仿佛当真拥有了灵魂。有时候那些义兴社员们在军中宣讲他们的宗旨的时候,程绪也会默默地在一边听一听,还别说,听得多了,程绪也觉得他们说得极有道理。

    连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中呀!

    面对着这样的境况,金世元曾提出一个主张,那就是要将义兴社排除在左骁卫之外,这个馊主意,当场就被秦大将军与程绪两人给驳了回去。

    开什么玩笑?

    义兴社的社长是谁?

    那是李泽,镇州朝廷实际的掌控者。

    真敢这样做,只怕最后被排除去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义兴社。

    至少程绪知道,要是自己敢在部下面前这么说,接下来肯定就是自己被驱除出这支部队。

    程绪觉得,现在他们就是一个慢性自杀和立即死亡的区别而已。

    李泽说过,军队只能是朝廷的军队,不能是将领私人的军队。这话,听起来是没有错的,但现在朝廷是谁?朝廷就是李泽,所以军队也便只能是李泽的军队。

    他们这样的人自然是不服气的。

    不过像这样下去,军队,也的确就是李泽的军队了。

    “关于陛下退位为太上皇,太子登基的事情,我已经上表表示赞同了。”有些胡思乱想的程绪被秦诏的话拉回到了现实当中。“你们,也签个名,联署吧!”

    程绪微惊,“大将军,这事儿,您已经决定了吗?”

    “决定了。”秦诏点了点头。“左骁卫马上就要出征,大战在即,这是最好的机会,此时李相是不会驳斥我们的。”

    “有用吗?”金世元讪笑着,却是提起笔来,干净利落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将军,陛下现在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太子殿下还是一个黄口孺子,换汤不换药。”

    “这些事情,是韩尚书和薛尚书他们考虑的事情,不是我该考虑的。我只能做好我自己的事情。”秦诏的情绪有些低落。抛开公义,他与皇帝的私人感情,无疑是这些人中与皇帝最亲密的,现在有心无力的感觉,让他实在有些憋闷。

    明知道李泽想要干什么,偏生他还挑不出一点儿错处来。

    程绪叹了口气,也提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件事情,看起来李相也并不如何反对。”收起奏折,秦诏道:“薛尚书们发动了不少的清流在民间造出了舆论,但武威那头,却是沉默以对,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你们也知道,武威的能量有多大,也知道武威是李相最坚定的支持者,既然武威如此安静,就代表着李相是默认此事的。所以,你们不必有太多担心。”

    金世元哈哈一笑:“我就怕李相是引蛇出洞,先瞧瞧有多少人对他不满,等到这些人自动地跳出来,以后再慢慢地一个个收拾。”

    秦诏哼了一声:“你我不用引蛇出洞,本身就像黑夜中的太阳,亮晃晃的够耀眼的了。”

    程绪和金世元都是笑了出来,秦诏说得不错,他们不联这个名,难道李泽就认为他们不是保皇一派吗?

    两人告辞离开了中军行辕,联袂而出。外面,亲兵早已经牵来了战马候着两人。

    “老金,一齐走走吧!”程绪发出了邀请。

    “好,正有此意。”金世元点头道。

    两人随意地漫步在棣州的街头。

    “现在的棣州,倒是颇有了一些长安的繁盛景象了。”金世元感叹地道。

    “哪里能与武邑,镇州这些地方相比。”程绪摇头道:“听说长安,洛阳那边,现在凋蔽得厉害。”

    “论起治理地方,强国富民,朱温与李相还真是没法儿比。”金世元摇头道:“说起来朱温的条件要好多了,但现在,却是已经落后太多了,平卢,他已经顾不住了,只能放弃。不过今儿放弃一个地方,明儿再放弃一个地方,到最后,他还能剩下什么呢?”

    “对于这场战事,你倒是信心十足!”程绪笑道。

    “难道你不是吗?”金世元反问道:“只不过,我们也就只有这么一仗了,打完了这仗,你准备去干什么?”

    “不知道。”程绪摇头道:“我只会带兵打仗,别的啥也不会。”

    金世元顿了顿,道:“前些时日,我到海兴公干,在码头之上,碰到了一位老乡。”

    “长安哪边过来的?”程绪不经意地问道。

    “我真正的老乡!”金世元强调道。

    “大秦?”程绪大为惊讶。

    金世元点头道:“是啊,一看他的外貌,我就知道我们必然是老乡。他看到了我,也很惊讶。”

    “你家来大唐都多少年了!长安才是你的家乡!”程绪不以为然地道。

    金世元嘿嘿一笑:“我与他攀谈良久,你知道吗,我家乡那边,现在乱成一团呢,大家打来打去的,热闹得很。”

    “兵慌马乱的,有什么好的!”程绪道。

    “我们这里不也是打来打去的吗!”金世元叹了一口气:“老程,这一仗打完,我想乞归了。如果秦大将军同意,李相想必也乐意看到我离去的。”

    “你想回去?”

    金世元点了点头:“我想向李相讨一支人马,跟着我回家乡去,或者在哪里,我还能做一番事业出来。”

    “见你的大头鬼!”程绪冷哼:“就算李相答应你走,给你一支人马,又能给你多少人?回去当土匪?”

    金世元大笑:“这你就不懂了。我那个老乡说起那边的战争,跟玩儿似的,有个几百人战斗,就算是大场上,人马上千,那就了不得了,可以记上历史的。哪像我们这里,动辄几万十几万人马的对垒。我仔细问了一下他们的武器装备,虽然也有独到之处,但总体上来说,跟我们还是没得比的。我准备到时候招募一批不怕死的跟我一起回去。在哪边打一块地盘出来自己玩玩儿。”

    程绪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金世元:“你好像已经打定主意了?”

    金世元点了点头:“是的,要不然这一仗打完之后,我们干什么去呢?指不定到时候李相把我们扔到那个犄角旮旯放着放霉呢,我还年轻得很,还没有到养老的时候呢!这样的日子,纵然高官做着,厚禄拿着,但有啥意思呢?天天在家生儿子,养儿子?”

    “只怕大将军就不肯放你走!”程绪摇头道。

    “你没看出来,大将军也已经意义澜珊了吗?明知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明知道做啥都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现在就能看到未来的模样,这样的人生,有啥意思呢?大将军现在啊,只不过是在例行公事罢了。”金世元一摊手:“所以啊,到时候我一说,大将军肯定是愿意放我走的。”

    “回去了,你还能习惯吗?”

    “有什么不习惯的,想当初我的祖辈来到大唐的时候,不也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路干出来的吗?他们来时,还只是一个平民,现在我回去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贵族了,我的起点,可比他们高。”金世元笑道。

    看了金世元半晌,程绪叹道:“我却是没地儿可去的,只能在这片土地之上生老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