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浮屠众生相,人走茶就凉2(第1/1页)仙气纵横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杀了袁守成,李重也没感觉有什么不适,慌张倒是有一点,李重也没有什么杀人经验,难免有患得患失的心思。但事实证明,李重多虑了,袁守成的死虽然掀起轰然大波,但很快就风平浪静了。
看一看事情的详细经过。
无论在哪个朝代,当街杀人都属于重大案件,特别是李重这种当街杀人,还不毁尸灭迹那种,简直是对司法机关的挑衅。
不过警察们发现案情的时间却有些晚了,一直等到雨消云散,黎明时分,才有人报警。值得注意的是,报警的人并不知道车里面有个死人,而是应为袁守成当街停车的缘故,当然,一晚上也有别的车辆行人经过,但都对袁守成的惨状视而不见,这些年世风日下,敢管闲事的人少了。
本来当街杀人就是大事,再加上死的还是区长的儿子,雒阳市公安局立即组织精兵强将调查案件,放言要将凶手绳之以法,为首的就是刑警队队长李光阳。
作为一个积年老警,李光阳很容易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袁守成晚上开车返回,到了路口,忽然停车,这时候凶手出现了,杀害了袁守成之后扬长而去,由于下了一场大雨,现场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
再细一步推断,李光阳认为袁守成很有可能认识凶手,原因是这样的,车门并没有拉扯破坏的痕迹,袁守成不认识凶手,他应该不会在大雨天打开车门。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寻找线索的方案罢了。
另一个寻找线索的方向就是凶器,一想到凶器,在场的警察就感到不寒而栗。
袁守成胸骨碎裂,心脏破裂,肺部破裂,死的那叫一个惨,虽然没做过具体实验,但在场警察一直认为,凶手用的是大锤,运足力气一锤砸在袁守成的胸口,才能造成这样的致命伤。
李光阳当然也认同了这种说法,不过在内心深处,李光阳却倾向于另一方式,就是袁守成被凶手一拳打死的。
听上去很荒谬,拳头怎么能有大锤的破坏力,但李光阳却认为这很有可能,干了这么多年刑警,李光阳见过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案件了,虽然没见到凶手,但李光阳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的人存在。
别人不知道,李光阳的祖父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武术高手,从祖父嘴里得知,有的人就可以一跃数尺,一拳打死牤牛。当年李光阳认为祖父是夸大之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光阳感觉祖父当年并不是瞎说的。
特别是见到了李重掰断的树杈之后,李光阳认为这种可能更大了,甚至李光阳还脑补了一下当时情景。
凶手先是折断了一根柳树叉,然后扔到道路中间,这时候袁守成开车赶来,被迫停车,想要打开车门。于是凶手趁机一拳打出,袁守成来不及抵挡,也抵挡不了,不过袁守成当时没有立即死亡,而是稍微挣扎了一下。
李重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案过程已经被猜的差不多了,如果李重知道,肯定会心急火燎的杀人灭口。
不过李光阳也没打算按着这样的线索追查下去,特异独行在官场是要不得的,还容易被人笑话。
但紧接着,李重再一次动手了,这次李重杀的是袁守成的父亲,雒阳士一个区的副区长。坦白说,袁区长要比袁守成好杀多了,最起码李重不用蹲点,作为一个官员,袁区长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
袁守成也是被李重一拳打死的,不过打的不是胸口,而是额头。
如果说袁守成的死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么袁区长得死,直接就让这场轩然大波风平浪静了。
能指挥动李光阳的人都是处长以上级别的,在华夏,混到这个级别的人,没有一个是傻瓜,最起码在明哲保身上,这些人都是人精。袁守成和袁区长接连被杀,最二百五的人都看出来,这是仇杀!何况是这些人。
所以这些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万一惹怒了凶手,跑来暗杀自己可怎么办?至于袁守成和袁区长死的冤不冤,这些人是不会考虑的,什么正义善良早就跟他们绝缘了,凶手跟自己又没仇,犯不上冒险。
当然有一点要承认,如果他们认为李重有挑衅朝廷威严的意思,肯定会调动所有力量追查下去的。
但这些人也不能对李光阳说:这案子就这样吧,查下去大家都有危险,你找个借口结案吧!所以这些人一再强调不要引起市民恐慌,要秘密抓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万万不可大意。
以上都是屁话,按照李光阳的分析,凶手是普通人还好,按照正常程序追查下去就好了。可如果凶手真是武林高手,什么不危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都是屁话,根本就没法办案!这帮人脑袋都进水了吗?
不过李光阳深思熟虑之后,这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领导们的想法,果真远远高于基层干部。
有了领导们的暗示,在加上李光阳自己也不想和凶手打交道,一件杀人案在公2安系统中就此慢慢沉寂下去,唯一的区别就是政2府门前的卫兵多了一倍而已。
不过市井之间就不是这样了,对于袁区长和袁守成的死,绝大多数百姓都拍手称快,这也间接证明了什么官员有功德护佑,纯属无稽之谈,估计是有心人为了官员的权威,刻意流传出来的。
又过了几天,报纸上登出一则消息,杀害袁家父子的凶手是去年的杀人犯张某某,而张某某已经逃往到香港去了……
总之,这则消息的具体意思就是让老百姓安心,逃犯已经跑了,当然,也侧面表达了公安民警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几天之内,就查出了案件真相。所以说,我们的队伍还是值得信任的。
这根本就是白说,就连老百姓都看明白了,肯定是袁家父子仗势欺人,欺负到狠人身上了,于是……然后惨案发生了……其实老百姓更希望这样的很狠人多一点,压压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
狠人李重连杀两人,本来已经有逃亡的打算了,但李重却发现居然什么事也没有。
李重实在是高估警察的能力了,不说领导们的心思如何,单单在破案率上讲,全世界的警察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那些被抓住的罪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惯犯,惯犯有破案几率的累积,被抓了实属正常。就说有无聊人士统计,在华夏,发财风险最小的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犯罪,另一种属于人尽皆知的。
接着到酒吧上班,转眼间就要到十月一了,李重收拾了一下屋子,打算接妹妹回家住几天。
来到学校才得知,妹妹还在教室上课呢,于是李重信步来到教室,闭上眼睛,靠在门外听里面的教学声,权当是享受一次校园生活了。
就在这时,李听到里面传来清朗的声音:“明代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号明阳……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言入耳,李重顿时觉得心神激荡起来,浑身的仙灵之气蠢蠢欲动,齐齐向丹田中汇聚而去。难道要结成金丹了,李重心中狂喜,虽然地方不合适,但也不敢放弃这个机缘,急忙静气凝神,细细感受仙灵之气聚集丹田的感觉。
丹田之中仙气盘旋,慢慢汇聚成一点,一颗朦朦胧胧的莲子渐渐显现出来。可无论李重怎么运转仙灵之气,这颗莲子依旧处于实体和虚幻之间,时间一久,李重的精神在也支撑不住了,莲子哗然而碎,化作一缕缕仙灵之气,回转到经脉之中。
李重睁开眼睛,轻轻的叹了口气,还是不行啊,本以为能借着刚才的妙语启发,结成金丹,谁料想还是得其门而不得其入。
正当李重心中哀叹之时,却听到房门一响,原来已经下课了,一名鬓染银发的老者背着手,在教室里走了出来。
李重心中一震,暗骂自己愚蠢,既然老者的言辞能让在自己有所感悟,那为什么不让老者详细解释一下呢。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重的文化水平实在不高,换做是李白这样才高八斗的人物,一听到妙语言辞,立即就能举一反三,除疑解惑。当然了,如果李重是李白这样惊采绝艳的人物,也用不着老者一言提醒才能醍醐灌顶了。
归根结底,还是李重的根基不稳,试问古往今来哪一个修道的不是博览全书,苦读道藏好几十年。就算有李重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也会一头扎进房里,勤学苦练,等着神功大成,再大杀四方。
李重也想这么做,但问题是修仙一开始并不能点石成金,也不能吞云吐雾,还是要吃饭的,更何况,李重还有个妹妹要上大学呢,虽然徐梦丽也很节俭,但一年下来,总得花费上万块钱,所以说,想要修仙,钱财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一些练气士跑到达官贵人府中当供奉的主要原因,既然身在红尘,就永远不要想摆脱万丈红尘的麻烦。
“老师……”李重用非常恭敬的语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