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韩大相公的朝堂(第1/1页)回到北宋当大佬
报纸来了,韩琦头一个上前去接,也是这报纸本就只要一份,皇宫里也没有多备。
韩琦随意翻看起来,翻看片刻,便把报纸递给富弼,却听韩琦开口说道:“陛下,这些学生简直是胡闹,即便朝廷要用兵,也轮不到这些学生披坚执锐上阵杀敌,当真胡闹。”
韩琦十分敏锐,敏锐到已经看出了皇帝赵祯有了那么一点出兵剿贼的意思,却又暗自思量了一番,赵祯何许人也?犹如一个慈祥的家中长辈,这样的长辈,岂能让家中那些读书的年轻人去上阵杀敌?
果然,赵祯闻言面色也沉了沉,手在案几上摩挲了几下,说道:“韩卿说得有理啊,甘奇年纪轻轻,见地却是不凡,火峒蛮人,当真是南方心腹大患,屡屡归附又屡屡反叛,南方四十几个羁縻州县峒,若是皆如此,岂还能有安宁之日?几年前派狄青一战,虽然建功,却还是未治根本,再用兵,当治其根本,更要以儆效尤。但是甘奇毕竟还是年轻,一个太学生,要提刀打打杀杀的,颇有些不务正业。”
所谓羁縻州县峒,其实就是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大的是州,小的是县,最小为峒。火峒,就是这么一个行政区域,但也别小看了峒,峒才是真正的同族聚居之地,一个峒,少的几千人,大的几万人,都在山林之中,聚起来也有成千上万的男丁,也就是成千上万的人马。
羁縻州自古有之,比如唐朝的羁縻州,多在西北方向,突厥,回纥,吐谷浑之类,还有一个党项,也就是如今的西夏,党项人本是唐朝麾下驱策去犬马,如今到得宋朝,已然自成西夏之国。
宋朝的羁縻州,却多在西南方向,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交界处等地,其实就是西南的少数民族。
但是唐朝对待羁縻州的手段与宋朝的手段是区别很大的,也是因为唐朝羁縻的民族与宋朝有区别,唐朝羁縻的民族本就是善战的民族,手段自然要狠辣许多。
宋朝羁縻的民族,多是安守本分的民族,山林里自成一方天地,自给自足,也自得其乐。但也有例外,比如火峒蛮,意思就是在叫作“火”这个自治乡的这么一支,几万人,总是不安分。
赵祯显然的支持出兵政策的,支持的原因也很简单,几年前狄青轻松打败了他们,几年后狄青还在,再轻松打败他们一回就是。这大概赵祯受到了甘奇之后报纸文章的影响,最新的一期报纸里,甘奇把狄青上一次平侬智高的战事拿来详细说了几番,凸显了狄青平贼的威势,也暗示狄青对火峒蛮那是手到擒来,更着重说了治标治本、杀鸡儆猴之事。
其实真正能说服仁宗出兵的,还是有一个活着的狄青,这一点是甘奇自信能影响皇帝赵祯的真正倚仗。在战争问题上,狄青是深得皇帝赵祯信任的。只要狄青还活着,谈论起战争问题,平白就给了赵祯许多信心。何况还只是火峒蛮这点小患?
韩琦其实早已会意到了赵祯的意思,听得赵祯说甘奇不务正业,连忙开口附和:“陛下,臣也以为年轻读书人当以学业为重,说什么上阵杀敌的,实乃不知战阵苦,颇为幼稚。”
这一语自然也说中了赵祯的心思,说得赵祯连连点头,便也准备开口下旨,让甘奇等一干学生好好读书进学,不要搞什么上阵杀敌的。
却是包拯忽然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陛下,老臣以为,甘道坚此举并无不妥。”
赵祯闻言一愣,哈哈大笑起来:“包卿有何见解,说来听听?”
“陛下,老臣读那报纸,甘道坚写的那篇士当生死为国许,当真有几分道理,何以大唐之士,能出塞几千里,到得我大宋之士,战阵都不能去看一眼了?若是我大宋之士,人人皆敢上阵杀敌,人人皆善调兵遣将,岂不是好事?如今朝廷不缺善读书的文人,反倒缺能领兵作战的文人,甘道坚本就是那等舍生取义之辈,去战阵走一遭未尝不可,所以老臣以为,甘道坚此举大善。”看来甘奇这几日是拜见过包拯了,所以包拯此时才会在御前出言。
皇帝赵祯闻言笑了笑道:“包卿,你对这个弟子期望甚高啊!”
包拯也不心虚,直言答道:“陛下,此子来日必是朝廷栋梁之才,若是朝廷出兵南下,他若愿去,便让他去了又何妨?”
韩琦闻言有些不爽,开口接道:“包待制,偏偏你这弟子就如此与众不同。”
未想包拯直接答了一语:“下官这弟子,就是如此与众不同。”
包拯这么直白一句话语,把韩琦怼得愣了愣,又道:“御前举荐抬举之事倒是见得多了,偏偏就没有见过如包待制这般直白的,倒也有趣了……”
韩琦之语,其实就是说包拯这也太不要脸面了。
倒是皇帝赵祯忽然又笑了起来:“甘道坚啊甘道坚,哈哈……也罢,他一无官身,二无差事,他想去哪里,便由着他去哪里就是。如韩卿这般文武双全之臣,朝廷里还真不多,希望来日甘道坚能与韩卿一般,可出将领兵,亦可入相治国。”
韩琦在这大宋朝是何等人物?文武双全的人物,昔日在西北领兵作战,今日在朝堂当相公。这大宋朝的官场,就是这么奇怪,韩琦在好水川一战,葬送了整个西北军民励精图治的大好局面,贬是被贬了,却又混起来了。成了文武双全的良臣。
韩琦这是被皇帝御口夸了,心中哪里还能不高兴,却是又转头去看了看包拯,这个糟老头子怎么看怎么有点不顺眼,连带那个甘奇,年纪轻轻,还就成了个人物,被皇帝拿来与他韩琦韩大相公相提并论,怎么听着都有点不太舒服。
他韩大相公何许人也?沉浮官场三十余载,当过喷子,救过大灾,领兵与西夏打过硬仗,当过枢密使,而今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人称赞的范文正公范仲淹,虽然大他二十岁,昔日也不过与他平起平坐。如今一个小他三十岁的年轻士子,却被拿来与他韩大相公相提并论了。
甘奇这算是简在帝心了,在老皇帝赵祯心中,也算得一号人物了。不过太学生甘奇的事情在这朝堂上只算得一个小插曲,便听赵祯开口问道:“若是要出兵邕州,这领兵之人,诸卿可有人选啊?”
韩琦抬头一看,第一个出来答道:“陛下,臣以为,领兵之人,非狄青莫属。狄青几年前就剿过侬智高,大胜而回,对火峒蛮之事了若指掌,派他出战,必定能胜。”
看来赵宗汉与甘奇说韩琦在朝堂上提过狄青的事情,不假。
赵祯点了点头:“嗯,韩卿深得朕心,朕心中人选也是他。只是如今狄卿辞官养老,倒也不知他还愿不愿意再领兵出征?”
韩琦又连忙说道:“若是陛下开口征召,狄青岂还能拒绝?他本就是军伍出身,自然要为国效力,上一回火峒蛮作乱,就是他去,这一回他又岂能不去?”
韩琦心中,实在没有把狄青当回事,只当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是个工具一般。不过也属正常,当兵的在大宋朝,不是工具是什么?还能是用工具的人不成?
谁让狄青没有在东华门外唱过名?谁让狄青脸上刺了字?谁让狄青年少的时候要犯罪?谁让狄青不是个好男儿?
赵祯点着头:“嗯,狄卿一向忠心,想来也不会推辞。倒是不知此番该给他安一个什么官职。”
韩琦想了一想,说道:“邕州安抚使,陛下以为如何?”
“邕州安抚使?上一次派他出战,他是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这一次安一个邕州安抚使,这怕是……不妥吧。”赵祯沉吟着,上一次派狄青南下平叛,荆湖南北路都归了狄青临时管辖,方便他调兵遣将,也方便他筹集物资,还方便他指挥各处州府衙门配合。
这一次韩琦却只是让狄青临时管辖邕州,可见韩琦对狄青的态度。
“陛下,此次侬宗旦,可比不得上一次侬智高,侬智高当时已打破邕州,自立一国,甚至还当了伪帝,威势极盛,自然需要着重应对。而今侬宗旦,不过小贼,只待朝廷大军一到,须臾之间就能大获全胜,哪里需要如此兴师动众?”韩琦答道。
赵祯环看左右,不见有人再出言,想了一想,倒也觉得韩琦说得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赵祯一向是爱民如子的,出宫巡视,连茶都不喝百姓的,便是怕给百姓增加负担。朝廷要打仗,能少增加百姓的负担,那是再好不过的。
最后赵祯点了点头:“嗯,那便依韩卿安排定夺。”
韩琦拱手一礼:“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臣先去见一见狄青,再到枢密院安排调度一番,火峒蛮不过疥癣小患,顷刻之间,必能平定。”
韩琦韩大相公,手段实在不凡!不愧为文武双全的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