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硬着头皮的甘奇,要干了!(第1/1页)回到北宋当大佬

    天下盛世,两年之后,会考再起。

    全国各地而来的考生,数不胜数。

    这是一个蓝衣飘飘的年代,儒衫大多是素色,蓝白青,以蓝居多,但也不是真正的蓝色,有蓝白,也有偏青。

    或是发髻,或是幞头,一时间整个汴梁城,皆是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氛围。

    汴梁士子作为主场,更是其中佼佼者,隐隐也有地域之分,倒是没有到地域歧视的地步,但是也分成团团伙伙,暗中较劲。

    西京洛阳派,以二程之一的程颐为首,上一次二程进考,哥哥程颢高中,已经去了外地当官,程颐却落地了,今年又考。西京洛阳,一直是宋朝儒家保守学派的大本营,在治学之上,丝毫不差东京汴梁。

    所以汴梁本土士子之外,便是西京洛阳派的士子势力最大,其次便是江南士子,江南士子带着一种婉约之风,意思就是江南人在这种争夺上并不十分热衷,因为江南离汴梁太远,而洛阳却很近。

    所以江南士子大多并不认识几个汴梁士子,除非是甘奇这般名头甚大之人。而洛阳士子与汴梁士子,两个圈子是极为相熟的,河南也就这么大,开封与洛阳中间的路又好走,游学来去,交流甚多。

    所有开封与洛阳两地的士子,互相较劲也是传统,这也是年轻人的热血青春。程朱理学之二程就是洛阳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虽然不是洛阳人,但司马光也是洛阳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司马光在洛阳潜心写出来的。待得司马光开始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已经就成了洛阳派、乃至整个保守派的领头人。

    程家兄弟在当代,其实也有些生不逢时,上一次科举,二程的风头,被苏家兄弟掩盖了去,也被曾巩四兄弟抢去了。程家兄弟压根就没有来得及出大名。

    今年的程颐,看遍汴梁城,数来数去,江南之人他也不太熟,蜀地更不谈,整个汴梁城,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甘奇了。

    程颐已经与甘奇有过一些争夺之事,不在什么仇怨,就是年轻人的意气之争。

    如今再要进考,程颐的目标自然又到了甘奇身上。保守派有保守派的优点,那就是基础底子深厚,对于圣人有很深的了解与见解。

    保守派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讲礼节。

    程颐要带着洛阳士子来拜会甘奇,那礼节是极为周到的,送上门来的帖子都花费了无数心思,字迹工整,文采飞扬,有礼有节的话语中,藏着一点点要与甘奇切磋一二的意思。

    送帖子的人,甚至还带着礼物上门拜见,作揖不断。

    扬名这种事情,在年轻文人圈子中,是最重要的追求。甘奇如此,程颐其实也是如此。

    李定与蔡确对这件事情极郑重,两人不断翻看着帖子,看清楚每一个字,只是这两人,没有一个是汴梁人。

    “先生,洛阳学宫,从晋之后,已然没落,而今到得我朝,又重新崛起,此番如此争锋,定是有正名之意,先生可不得小觑了。”李定懂得这些,洛阳学宫,或者也可以称为洛阳太学,那是从汉朝开始就是人才辈出之地,随着晋朝没落,唐朝又再次崛起过,五代十国大乱,到得天下再定,洛阳终究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慢慢又崛起了。

    学宫这种东西,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学校,其实更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流派,或者文化交流的场所。最有名的就是稷下学宫。

    到得如今北宋朝,还能用学宫来称呼的流派,洛阳是其中之一,然后就是蜀地有个石室学宫,也是成都的州学所在。

    之所以蜀地也能有一个如此重要的文化流派,一来也是历史传承,二来是因为后蜀在成都做了一件大事,把圣人经典全部刻在了石碑上,花了无数的钱,刻了无数的石碑,到得北宋依旧在刻,越刻越多,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让那些寒门学子免于无书可读的痛苦,没有书就可以直接去碑林,在那里抄书也行,看书也行。

    石室碑林,就像是一个教育圣地,辐射着整个蜀地,所以到得北宋朝,蜀地才能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包括苏轼苏辙兄弟,也是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石室学宫的恩泽。

    甘奇其实也准备做这件事情,那就是把所有的书,都刻在石碑上,甚至还要为这些石碑盖个房子挡风避雨,让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浏览抄录,也希望能流传千秋万代,以为文化之传承生生不息。

    只是这件事情,太花钱。

    洛阳学宫,在程颐的带领下,几乎就是要与汴梁学子争锋的意思了。年轻人总喜欢做这种事情,名利名利,也就是如此了,特别是马上就要会考取士了,此时不弄一个声名鹊起,更待何时?

    甘奇其实感觉自己有些难以招架,有一种不自信的感觉,为何不自信?因为甘奇知道自己读书的时间并不长,程颐是什么人物?程朱理学创始人物,是几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

    这么去争锋,甘奇又岂能胸有成竹得起来?

    但是甘奇还是拒绝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因为这就是甘奇一直想做的事情,程朱理学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是程朱理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文化大氛围上,越发趋向保守。

    程朱理学作为一种学说而言,那是极为优秀的。问题就在于程朱理学不能变成各种流派的风向标,不能变成所有流派的主要潮流。一旦如此,社会整体氛围就会愈加保守化,这是不利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

    甘奇得把程朱理学压制下去,并不是要消灭,而是要把程朱理学压制成众多流派的一种,仅仅是一种,不能变成社会主流。

    所以,甘奇与自己的两个学生说道:“资深,持正,你二人代我回帖一封,二月一号,道坚书院,恭候诸位洛阳学子大驾光临。”

    李定与蔡确对视一眼,心中既有对甘奇的信心,也有对这件事情的担心。但是甘奇吩咐的事情,那还是得认认真真办好的。

    却听甘奇又吩咐一语:“还得写一篇文章刊载在时报之上,吸引更多的人届时光临道坚书院,共做见证。”

    甘奇其实还有炒作之心,既然要争锋,那就把这件事彻底炒起来,一来要为甘奇自己在文坛上真正奠定地位,二来也要炒作一下道坚书院,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

    甘奇,已然在思考一个更大的东西,那就是学说之道,流派之道。他甘奇,也要创立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的中心思想,甘奇也有过思虑,那就是务实!以圣人之口,说务实之道。

    其实也带有法家的一些思想,就如甘奇那篇强国论一样,法家其实才是真正最务实的治国之道,若是法家与儒家结合,那就是真正的现代社会思想。以道德教化百姓,以法制管理社会。

    这是甘奇酝酿了许久的东西,真理不辨不明,学说就是要拿得出去,要与人一较高下,要成为主流,更要与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