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扎心了,皇帝扎心了(第1/1页)回到北宋当大佬
这桩事情,对于甘奇来说是大事,对于程颐来说也是大事。
但是真到了老皇帝赵祯这里,就不一定是大事了。
一个长辈,被小辈骂了一句,还有人跑来告状,赵祯也没有那么生气,甚至也说不上生气这回事,昔日蜀地,还有当官无门的书生到处游说蜀地官员拥兵自重,割地称王。这样的事情赵祯都没有放在心里,甚至还给这个书生赏赐了一个小官去当。
今日这件事,对于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来说,就更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赵祯还是心中时不时想起这件事情,若是旁人骂他,过去就过去了。但是甘奇为何要骂他?
甘奇骂他,这件事情赵祯就不得不想来想去了,就是想搞清楚甘奇为何要骂他?是什么理由让甘奇要骂他?
忙忙碌碌一天就过去了,到得晚上赵祯又想起了这件事情,第二天大早,解惑的报纸就来了。
赵祯看着报纸里的文章,大喷子甘奇,从官员犯罪,论到赦囚之事,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七八千字,说得是事无巨细,还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举例证明。
看到赵祯是眉头直皱,这甘道坚还真把自己拿来喷了?这小子也太不厚道了一点,还真说出了自己这个皇帝“以小仁而负大义”。
赵祯心中很是不爽,这辈子被人喷了无数次,没有一次这么难受的。别人都喷事情,唯有甘奇把赵祯最在意的东西拿出来喷了一顿。赵祯最在意什么?那自然就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也是赵祯人生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情。
赵祯有些心痛,扎心了。
久久恢复不过来。
越是扎心,赵祯越是要再看一遍,看看甘奇到底凭什么扎自己的心。
又看一遍,赵祯这个心啊,难受得如蚂蚁在咬,气得那是七窍生烟,大手一挥,把报纸扔在了地上,口中说道:“岂有此理!”
一旁的小太监李宪,那是极为见机之人,连忙笑脸问道:“陛下可是为甘道坚生气?”
赵祯抬手指着地上的报纸,气道:“这小贼,简直无法无天了!”
皇帝生气了,李宪自然要给皇帝宽心,又道:“陛下,那甘道坚可是包中丞的弟子,那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陛下何必与他一般计较?”
“骂得好,这小贼就是茅坑里的石头,不仅他是,连包拯也是,都是一丘之貉,臭气熏天,臭不可闻。”赵祯这辈子,难得这么骂骂咧咧,骂小贼甘奇很爽。
但……主要还是骂喷壶包拯更爽,这大概是仁宗第一次真正骂包拯,受了这么多年的鸟气,发泄一下,浑身舒坦。
“陛下所言极是,他们那些文人,哪里知道陛下的辛苦,他们都是一丘之貉,臭不可闻之辈。”李宪也跟着骂。
把老皇帝都骂笑了,抬手一指:“你这个小奴婢不错,深得朕心。”
“只要是惹陛下生气之人,那都是奴婢的仇人。”李宪一脸的笑。
没想到赵祯笑意一收,又换了一个沉重的脸色,抬手指了一下地上,叹道:“唉……去把那报纸捡过来,朕再看看。”
李宪又连忙俯身去捡报纸,皇帝的心思,是真猜不透。
赵祯再一次把报纸摊开,看得片刻,忽然开口问李宪:“你说说,这牢狱囚徒之辈,果真都是十恶不赦之徒吗?难道赦免之,当真就是为祸百姓吗?”
李宪不明所以,却也知道这题该怎么答得皇帝舒心,连忙说道:“陛下赦免囚徒,那是陛下宅心仁厚,不忍多造杀孽,更不忍百姓妻离子散,此乃仁义之举也。”
赵祯点了点头,又问:“容人之量,非旁人所系,乃受害者之德。这一句话,有没有道理?”
“啊?这个……陛下,奴婢……”小太监李宪,一时之间没有听明白。
赵祯直接说道:“朕是说,你若被人欺辱了,朕却把那欺辱你的人赦免了,你心中会不会记恨于朕?”
李宪连连摇头:“奴婢岂敢记恨陛下,奴婢万万不敢记恨陛下,陛下所做之事,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都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奴婢只会感陛下之恩德,岂还会记恨陛下?”
“唉……”赵祯又是摇头,再问:“牢狱囚徒,放出去之后,作恶者众,还是为善者众?”
李宪见得赵祯摇头叹气,便也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答案有些不满意,这回再答,就不敢随意而说了,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皇帝之后,李宪有些为难。
为难片刻,李宪想了一个折中的答案:“陛下,为恶为善,那只在个人,有人作恶多端,有人痛改前非,这都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不过陛下乃大仁大义之心,愿意给这些人痛改前非的机会,千古难有之圣明。”
赵祯在问一语:“如此年年有赦免,是否那些作奸犯科之徒,当真就不怕律法了?所以导致恶人越来越多了?”
小太监李宪低着头,苦着脸,这一题,超纲了。他一个小太监,又不是当朝相公,这种题,不是他一个太监该答的题目啊。
这真是为难人,李宪心中不断在想,想来想去,答了一语:“陛下,当这些作奸犯科之徒在牢狱之中受得皇恩浩荡,想来大多都会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赵祯依旧叹气,摆手说道:“罢了,你去吧,朕也不为难你了。”
李宪是如蒙大赦,急忙出门而去,站在门外等候召见。
却听书房里面的赵祯,又是气得大骂:“着实不当人子,这小贼实在可恶至极。出了一个包拯还不够,缘何又出得这么一个又臭又硬之辈?朕是被这个毕恭毕敬的小贼给蒙蔽了,早知他是这等人,岂能与之有好脸色?”
赵祯是后悔不已,出了一个包拯还不够,他妈又来一个。还来一个“人面兽心”之辈,看起来人模狗样的,实际上比包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祯一边骂着,一边一遍一遍看着报纸之中的内容,心情久久不能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