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百户(第1/1页)汉兴
城墙边尸横遍野,外蕃兵踏着双方士兵的尸体涌入城中,几个绝望而孤独的金军被拥有数十倍兵力优势的敌人乱刃分尸,金军最后的抵抗如蛛丝般被轻轻抹去。
城墙防线终于被突破了,攻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虽然这其中几乎完全没有汉人的血。
整个战斗过程中,徐世杨始终看着手表不发一言,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丝毫不把血腥的战场放在眼里。
现在终于取得进展,徐世杨这才移开观察时间的目光:
“外蕃兵太弱了,有我们的火力支援,他们居然还花了两刻钟才冲进城内。”
“不过无所谓了,能赢就好,告诉他们,所有外蕃兵全部入城,今天不封刀,他们可以随便杀掠,只是别忘了,城中财物人口只有一半归他们。”
徐世杨冷冷的说道:
“命令野战军,控制城墙,但不要入城,放外蕃兵进去闹腾吧。”
因为这个命令,金国最后的抵抗者的命运注定会十分凄惨。
这个时代的战斗有一个特色:一点被突破,几乎就意味着全线崩溃。
南门率先被突破后不久,瑷珲城的其他三门也先后被突破,数万生女真外蕃兵涌入城中,逐门逐户的杀死金国男人,侮辱金国女人,女人凄厉的哭嚎声逐渐压过喊杀声,在全城范围内响起。
在最后的时刻,完颜宗干点燃了自己居住了一年多的“皇宫”与留在自己身边的妻妾子女一起共赴黄泉。
熊熊烈焰迅速吞没了城中心那座最高大的木质建筑,由于瑷珲城实在不大,徐世杨站在城楼上都能清楚的看到那边为金国送终的大火。
一个浑身浴血的金军甲兵提着半截长刀,目瞪口呆的看着那团冲天的焰火,片刻后,他发出非人的嚎叫:
“大金啊!我的大金啊!”
那个金军甲兵哭嚎着一头扎进烈火中,溅起一团明亮的火星……。
……
共和1791年9月12
华夏帝国北征军一日下瑷珲。
五天后,华军骑兵踏着大雪攻克雅克萨,完颜宗干之子完颜迪古乃被俘。
至此,曾经毁灭了一个帝国,打的另一个帝国狼狈南渡的大金国彻底灭亡。
此战,完颜宗干一系在瑷珲的所有士兵以及士兵家眷全部被外蕃兵杀戮一空,以至于华军根本没能统计出最后的战果。
华军参谋部最终只给出了一个大概数字:完颜宗干一下,金军死亡差不多在两千两百人左右,壮丁全部被杀,妇孺死亡不计,有六千以上被掠走为奴。
而华军方面,外蕃兵阵亡七百人上下,受伤八百多人,这些伤者大约有一半没法回到家乡了。
以三十五倍的兵力优势,一千一百阵亡者换对方两千两百兵,这个伤亡不可谓不重,不过徐世杨对此心中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
因为华军自身没有任何伤亡,细算起来,这可是一次“零伤亡”胜利。
不仅如此,这次胜利还给徐世杨带来了很多更现实的好处:
首先当然是华军彻底控制了墨龙江两岸,辽北方向最后的威胁被彻底清除,吉、墨两省的大开发已经可以开始。
其次,是徐世杨通过这场战争,在辽地生女真部落中确立了无上的权威。
这不仅仅是通过杀戮确立的,还有最后时刻徐世杨刻意让外蕃兵洗劫瑷珲,获得好处的行为。
这意味着,下次再有别的部落叛乱,华夏还是可以召集其他生女真部落联合镇压,都不用出钱粮,就以叛乱者的财产子女做报酬就可以了。
最后嘛,当然是彻底消灭金国之后的政治利益。
至少如今,不管是哪路鞑子,他们绝对不敢对汉人……,至少是华夏人说什么“满万不可敌”之类的笑话了。
有了这种优势,徐世杨当然要把它运用起来。
按照原计划,徐世杨命令从跟随出征的三万外蕃士兵中抽调一万人在本地编户齐民,以庶民的身份驻防、开拓北大荒。
同时,辽东所有外蕃部落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第一个改造是限制人口。
九月二十,徐世杨在瑷珲召开辽东全部外蕃部落长会议,他在会上给所有部落长发放牌照,分封了一百五十个上百户(一百五十户人口以上,但上限二百户),三百三十个中百户(一百户以上,上限一百五十户),五百一十个下百户(六十户以上,上限一百户)。
总计九百九十个百户,因为汉人讨厌女真这个名字,因此全部统称索伦(只是个统称,不是民族称谓)。
没有百户牌照的部落,不管是索伦还是蒙兀,或者是别的什么民族,一律以敌人论处,各部落可以进行攻伐。
但是,领到牌照的部落必须每年向华夏进贡:所有百户每年每户上贡一张鹿皮,每十户额外进贡一张貂皮。
这样990个百户,每年仅贡品就要有十万张鹿皮,一万张貂皮。
这个数字对索伦人来说十分沉重,各百户可以用其它皮草、鹿茸、人参之类顶账,但是这个贡品是不准拖延的。
徐世杨还严格规定了索伦百户的人口上限,各部落多余出来的人口必须分家,然后到华夏户部领取新的百户牌照,并且按照帝国的要求迁徙到别处居住。
若是有百户隐瞒户口不报,视为叛乱,会被取缔百户牌照,并遭到帝国的攻击。
徐世杨希望以此来限定索伦各部的人口,免得再出现一个过于强大部落把这些人统一起来,对帝国构成新的威胁。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徐世杨要求所有百户各出一个嫡子,到汉地服役,组成一个新的禁卫部队。
这支部队有点类似与质子,预计由990个部落兵和10个汉人军官组成,这些部落长的子嗣将在华夏接受全套儒家忠君教育,服役十年之后回到他们自己的部落,徐世杨会支持他们接替成为新的索伦百户。
而他们留在家乡的兄弟,就只能迁徙到别处去。
最后一项,是给索伦百户的胡萝卜:帝国每年开榷场,按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收购索伦百户的皮草、人参、鹿茸等产品,并且出售铁器、粮食、棉布和棉花,以及盐,从经济上完全控制各索伦百户。
这样,用不了几代人,辽东各部族就完全没有对抗帝国的可能了。
不论是从实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失去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