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楚王之封(第1/1页)丞相保重
秋风吹拂,带着夏日的尾巴,扫遍襄水防线。
当年这道关系着楚国生死存亡的防线如今却变得有些人影寥落。
梁军趁着凉州军防御阳绝关外的魔族之时,奇袭凉州,不但夺取了武威,更是杀死了朱梓。便在天下以为梁军已经稳拿凉州的时候,周军忽然北上,不但在数日之内解决了桓子善,更是将所有梁军都赶出了凉州。
天下风雨突变,十数万周军攻入雍州,合围仓丘。而作为雍州大战的次级战场,南阳此时也相当的热闹。
“主公!”
蔡通花白的长须在风中飘扬,他缓步走在襄水岸边,周围空无一人。这里曾经是最为危险的战场,梁军攻势最为猛烈的那几年,蔡通几乎将所有的家当都押在了上面。
蔡通明白,襄水防线一破,那么等待楚国,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
可这才几年啊!这里便成了无人问津之地,蔡通忽然有些英雄寂寥的感觉。
原本是朱梓麾下的骑将,如今是周军大将的凌川夺下了商关。鹰扬军随之北上,想要进入雍州,驻守宛城的上将军楚廉察觉到了危机,立刻出手。
楚廉自然清楚,一旦鹰扬军进入了雍州会有什么后果,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拦截。
可鹰扬军虽然只有六千之众,且战且走,南阳十万大军竟不能挡。南阳之战从一开始便进入到了相当白热化的境地。
“文卿啊!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无论是佟鼓也好,鹰扬军也好,曾经都是范庆旧部,大部分都是荆州人。若是蔡通此时手下有这么一支强力的军队,又何至于有如此囧境。
当年桓武坑杀了五万楚军,以至于楚国元气大伤,以至于如今楚军的序列中都是水军。
这股力量,用来防御绰绰有余,可是用来北上争夺中原,却是远远不够,便是梁军之中的二流军队,也足以对付。
“主公!如今的对与错,显然不是当年可以料想到的。”
文卿的声音有些中气不足,他想要劝慰几句,可他身前那个越发瘦弱的老人却是兀自一笑。
“文卿,你还是个老实人啊!”蔡通摸了摸手背,枯瘦得可以感受到白骨,悠然说了一声,“佟鼓!”
这个当时在范庆麾下的有些滑头的楞种,蔡通与他见过几面,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却不料数十年一过,对方竟以这种面目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大宗师!
楚廉倾尽十万之众,想要围杀佟鼓。然后从前方传来的战报来看,楚廉终究还是弱了一些。
楚廉与佟鼓大小七战,无一胜战。最大的那场战役发生在鹰扬军北上进入商水流域前,被梁军主力所围攻。
那场战役,两千梁军丧命在了鹰扬军的箭矢之下,楚廉军被佟鼓军攻破了防线,
楚廉果勇,筹谋得当,大军合围,利用开阔的地势,想要围杀佟鼓,可终究被对方以力破巧。而这次战役结束之后,鹰扬军已经进入了商水流域,周围都是崇山峻岭,梁军便更没有机会了。
“吴国那边怎么样了?”
“吴主侯陶拒绝了桓磬的封王诏书,但同时向桓磬索要庐阳一郡。”
“都说侯家的那几个崽子是老虎,可也有如此狡猾的一面。”
“主公的意思是?”
“梁军在庐阳建城,已有小成。吴军自石头城出,沿水路可至庐阳城。若是这座城不拔掉,那么吴军想要北上徐州,那么随时都有可能被庐阳城中的守军截断后路。侯陶这是将桓磬当做冤大头,想要尽可能敲上一笔。”
“桓磬应该不会答应。”
“他是不会答应。庐阳城是桓武下令修筑,乃是梁军在吴国边境最为重要的防线。但他便是不给,侯陶也会去取。而现在,趁着蜀军与梁军在雍州大战,梁军自顾不暇,乃是最好的时机。”
“可吴军并没有整军动身的迹象啊!”
“侯陶不动,那是因为在防范我。侯陶害怕他夺取庐阳城时,我军沿江而下,夺了他侯家的基业。”
梁军在南阳有十万军,最为主要的防范对象还是楚国。单论南阳一地,楚军的数量要远远超过梁军。而楚军造成的威胁,绝对不是佟鼓的六千鹰扬军可比。
桓磬从中原抽调了十万梁军,将梁军在吴、楚两国的边境军力降到了一个相当低的程度,只守不攻的话,还能够勉强维持住。
可是梁军在凉州的失败,以及杨羡在夺取凉州之后,毫不犹豫地攻入雍州,所带来的后果绝对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答。
襄水之上,水流卷动。一个人影悄然地上浮,让文卿大惊失色。
“是谁?”
正当文卿想要叫来护卫的时候,那人影登上了岸,手中还提溜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
“堂堂楚侯,却不料如今已经成了这副模样。”
蔡通挥了挥手,一双锐利的目光瞄了一眼他手中的人头。
“宛城城守刘守杰!”
文卿有些不解,本以为蔡通说得是眼前之人,却发现蔡通的目光盯着的是那个人头。
“楚侯不愧是当世枭雄,我家主人说,值此梁蜀大战,人心浮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故而提此人头来见。”
“你什么意思?”
文卿大喝一声,不明白对方拿着这位梁军之中重要角色的头颅想要做什么?
蔡通伸出了手,再度阻止了文卿。
“你家主人是谁?”
蔡通的眸光之中,闪烁着杀意。那人却是微微顿了顿,说道:“侯爷放心,我家主人并无恶意,只是想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你家主人不想要让我军进攻南阳。只是,一个刘守杰的人头,够么?”
“侯爷是聪明人,自然应该知道如今的情势。以楚国之力,尚不能夺下南阳,何况天下?楚王之封,还不够么?”
眼前之人对于臣蔡通可谓傲慢,甚至丝毫没有将蔡通放在眼里。
襄水之岸,蔡通留下了一声冷笑,而那人的身影却已经没入了水流之中。
“主公,那人是”
文卿的话还没有说完,便听得蔡通愤愤而道。
“常耕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