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抗旨不尊可是重罪(第1/1页)杀戮英雄
“督军,抗旨不尊可是重罪,我们完全可以先协助皇军灭掉伪帝,然后再来收拾这伙叛军。
他们就算是在四处逃窜,也不会出了我们大夏朝,如果他们发展到十万百万,那我们完全可以和皇军在南下灭了他们。”
而在黄霑先回归军阵后,但见他的左副督军古晨纪早已等候着他,并向他这么劝谏着。
黄霑先眉头一皱,有些恼怒的说道:“左副督军,你没有听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现在敌人就在眼前,如果我弃敌而不顾,待他壮大起来再和皇军剿灭他,岂不是养虎为患?对国家损失更大。
并且,他们比那伪帝更早造反,谁知是不是伪帝的先头部队?我现在剿灭他就是剿灭那伪帝,不见得不对。
更何况,皇军集结一都三京兵马灭敌,本就是杀鸡焉用牛刀,缺我一路也必然顺风顺水。”
古晨纪听到黄霑先如此狡辩,心中明白黄霑先其实是为了报私仇而违抗皇令,置君权而不顾,已经是犯了大不敬,就算是赢了临固县李正道,那他的前途也完了。
不过古晨纪自己已经劝阻过黄霑先,到时候皇帝追究下来,他也不会有连带责任,倒是现在如果他继续劝阻,可能就会令黄霑先和他产生隔阂,万一黄霑先命他去先头攻城,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古晨纪只能应喏,然后退去回到自己军中的位置。
黄霑先何尝不知道自己已经是犯了皇家威严,但是自己祖家被灭,亲弟弟被杀,族人被李正道押在临固县,如果他就此离去,万一李正道杀了他全族的人,那他纵使是剿匪有功,最终也不过是在皇都混一个将军当当罢了,而自己却没有家族亲人作为根基。
所以,黄霑先只能是宁可以后丢了督军的这个官位,而去保全家人。
因为他现在对临固县保持攻势,就是他黄家人不会被李正道所杀的最大保障,除非李正道打算和他不死不休,在阵前为了激励士气斩杀他黄家人。
不过,这种事情应该不可能发生,因为李正道要想这么做,早就做了,何必费劲去囚禁他所有黄家人用作筹码?
并且这李正道作为一个十余岁的小孩,也真是厉害,竟然能组建一支万人部队,还攻占了县城。
不知道这李正道是不是未卜先知知晓他黄霑先接替了慕容云盘,然后竟然前面什么县城都不占,只占领了他黄家所在的临固县,杀掉了黄霑余这个临固县里最大的变数,囚禁了他黄家全族作为筹码,迫使他把先到的黑虎军撤走,毕竟黑虎军战力强大,要是真攻下了临固县,那李正道杀了他全家泄愤怎么办?
并且当他到达的时候又正好接到皇帝的诏书,让他集结南京辖属兵马去支援皇军剿灭伪帝,让他陷入两难之中。
毕竟这李正道只是一个十余岁的小孩,就这么大的本事,若是他真离去,谁知道他会干什么?
而黄霑先不知道的是,李正道虽然有前世记忆能未卜先知一些事情,但真的是因为李正道幸运、而他是因为倒霉,李正道才占的临固县,不得不说李正道自重生起兵以来,运气一直在他这里。
毕竟能带着前世记忆重生的人,本身就是大气运的体现。
虽然黄霑先和李正道对完话,要进行战场决生死,但是攻城不比野战,站前准备是需要时间的,而黄霑先领兵刚到一天,自然要准备好所有攻城器械,才能攻城。
并且,黄霑先还要派人临阵在临固县前骂阵,激李正道出城决战,这样的话两军对决于野战,要比攻城战好打多了。
李正道也不是傻子,明知道自己军力不行,还会出城和黄霑先的大夏朝正规军打,而黄霑先也没有认为李正道会这么傻,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现象而已。
因为私下里,黄霑先已经派了他的使者进了临固县,去和李正道进行磋商,要求放了自己的家人。
就在黄霑先刚领兵在临固县城外和李正道叫阵的时候,临固县衙外就有一个带着面具的人,声称是田间色家使者要求见李正道。
李正道布置在县衙的属下并没有直接领着这个人去见李正道,毕竟这个人神神秘秘的,所以只是把这个消息带给了李正道。
“田间色?田是指作物了,作物的颜色只有两种,一种是未成熟的绿色,一种就是成熟后的黄色,看来应该就是那城下之人的使者了。
搞得如此神秘,看来他也不想人尽皆知,我们是可以与那使者一见的,但是不能是在这里,最好是回县衙秘密会见,这里就交给蔓铃将军如何?”
听到县衙来人汇报后,顾学礼立刻向李正道如此进言到。
李正道顿时明白顾学礼的意思,所以他思索了一下,看情况那黄霑先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准备好,应该不会立刻发动攻击,也只有西山和港口处黄霑先有可能会发动奇袭。
但是李正道兵力足够,在西山和港口已经布置好兵力,也不怕黄霑先奇袭,而黄霑先也不像是乱用兵力奇袭的人,估计也不会靠这种小伎俩调走他离开指挥。
所以,李正道便同意了顾学礼的意见,派李蔓铃指挥城防,并留下了赵玉石协助李蔓铃,而他和顾学礼领着赵牛的护卫营下城墙去府衙见黄霑先派来的使者。
李正道和顾学礼带着赵牛的护卫营进到府衙后,便看到那黄霑先的使者果然是带着面具坐在府衙里的座椅上等着他过来,而见他领着人进来后,便立刻站起向他躬身作揖,口称:“见过小将军。”,看来李正道作为这支部队的首脑,对于黄霑先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
黄霑先使者谈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放了所有的黄家人。
李正道这边的要求则复杂的多,条件一是黄霑先撤军,条件二是要求黄霑先给他弄五艘楼船。
听到李正道这样的条件,那边使者自然不能答应,条件一还好说,但是条件二是根本不能做的。
楼船可是大夏朝战略性兵器,岂能用来谈判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