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 孤愿允诺你世袭封王(第1/1页)杀戮英雄

    丁建阳领着诸位督军司的首要官员,将十六皇子引进了汾加镇,并且在十六皇子的要求下,只留他们二人在督军司大堂里,得知了十六皇子的来意。

    顿时让丁建阳十分惊讶,虽然他知道十六皇子特意来这边疆重镇必有要事,但是想不到的是皇帝上官翳竟然被太子上官永谋害,皇宫血流成河,竟然让十二皇子上官代凭武力控制了局势,有登皇位的可能。

    丁建阳作为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外戚,想要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脱身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上官山已经来找过自己,就算他不参与这场宫廷政变,万一其他皇子登位大宝后,也会对他忌惮,毕竟他丁家是世袭边防重镇的督军,还是十六皇子的外戚,手握近五万千锤百炼的重兵,并且所在的原东道临近皇都平京的京畿道。

    但是,挥军直接进平京帮助自己这外甥登位,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是能成功,其他皇子能眼睁睁的看着吗?这样一来,岂不是演变成为所有皇子只要是兵力足够强大,就可以到皇宫里去争皇帝的位置,大夏朝不就乱了吗?天下不就乱了吗?

    而就算是他不去争,其他皇子就能眼睁睁的看着十二皇子登位,毕竟跑出皇宫的不止是他这外甥上官山的一个皇子,并且天下兵马这么多,和朝中大臣有联系的也不少,说不定还会有些人领兵进皇都做政治投机。

    所以想到此,丁建阳便向上官山说道:“殿下,就算我们要争位,如此匆忙的进皇都是不是也会成为其他人投石问路的标靶?

    毕竟外出皇城的不止是你一个皇子,十二皇子毕竟是靠武力上位,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遭到其他皇子的反对。

    与其投身于火中,不如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说不定就会有火中取栗的机会。”

    上官山听到自己大舅丁建阳的话,仔细思考了一下,也的确如此,毕竟自己年轻,没有自己大舅老奸巨猾,但是他却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上官山来见丁建阳之前其实也考虑到他不出兵的可能,毕竟他这外戚不是普通外戚,而是能够世袭领兵的镇戎军督军,皇家已经给了他们家人臣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了,再之上的东西以前来说人臣受了就危险了,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一番说词,但听他说道:“大舅,你说的对也不对。

    据孤所知,二皇兄、七皇兄不知所踪,必然是离开皇都,说不定就是调兵去了,而四皇兄和六皇兄也和我一样离开了皇宫,说不定也是一般做法。

    并且孤记得东京征讨张导的兵马还没有到京畿道所在的运河上,四皇兄和六皇兄、七皇兄都有东京的势力靠山,说不定就会利用这几十万征讨张导的边兵部队谋事。

    以十二皇兄的兵力,除非掌控皇都的部队,不然根本不足以与这几十万征讨张导的部队抗衡,而这几十万东京兵马坐镇皇都,不论是哪个皇兄掌控,那这大宝之位就稳了,孤都无缘皇位了。

    大舅,虽然你现在固守大夏朝边防重镇,但是你毕竟是孤的舅舅,孤现在还在这里,就算你以后绑了孤去向新皇帝表忠心,新皇帝也会猜忌你的,对付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升暗降,比如给你一个将军之位调离这汾加镇,之后就不用孤多说了吧?

    所以,大舅,现在是我们最好的行动时机,趁着东京的大军距离皇都还远,我们先去抢了皇位,控制皇都,那么东京的大军就进不得皇都,只能攻城,我皇都有几十万兵马和千万百姓,还有粮海作为依托,足以应对东京的大军。

    大舅,我知道你疑惑我之前诸位皇兄都没有控制得了皇都的部队,我凭什么就能成功,我一路之上想过,想要人臣服,不是靠权力和道理就能够做到的。

    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我打算以利让皇都里的部队为孤所用,而作为我的大舅,孤自然更不能亏待你,只要你能够助我登上皇位,孤愿允诺你世袭封王,此为我大夏朝能够给于臣子的极限封赏了。”

    听到上官山如此一说,丁建阳顿时心中动了动,不得不说他这便宜外甥毕竟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这番话不是一个小孩子非常执拗的话语,而是有条有理,让他都怦然心动,初显一个王者的峥嵘,这样的话自己以后捧他为君,也不枉辛苦一场。

    因为上官山的这一番话,就把丁建阳说动了,可见这上官山不是一般人,乃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又非常年轻,更何况又是皇家皇子,必然能够在这大世之时兴风作浪一番。

    大夏朝太乐三十七年正月十五,皇帝上官翳崩,正月二十三,宜安葬,十二皇子上官代发丧于皇都平京,葬上官翳于皇陵,谥号平乐。

    翌日,上官代欲自立为君,大典筹备刚刚要开始,连年号都打算好了,但是却接到报告原东道的汾加镇镇戎军督军突然领着自己本部兵马,约为三四万的大军已经进到京畿道直扑平京而来,顿时朝野震惊异常,因为这很明显这支汾加镇的镇戎军大军已经叫一个皇子控制了,这是来平京争皇位的。

    相对于上官代,其实大先生和李正道早就知道了汾加镇的镇戎军的大军已经向皇都进军,并且还知道原东道的镇戎军督军丁建阳乃是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外戚大娘舅,所以这原东道的镇戎军,自然就会成为上官山的争皇位主力。

    而李正道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忧心忡忡起来,他的忧心和上官代忧心自己的皇位不同,李正道是忧心整座皇都平京的千万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

    此时的上官代还不能完全控制皇都,到时候那镇戎军的大军,必然会杀进城内和支持上官代的部队激战,必然会将战火在皇都点燃,这可和皇宫里的厮杀不同,到时候皇都千万百姓如何自处?

    本来李正道是打算和大先生赶快走的,因为他本来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只是怕大先生留在皇都会受到牵连。

    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时,他想到了皇都千万黎民百姓,顿时他的善良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压力。

    因为李正道自己其实一直在回避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次诸皇子争位之乱,和他重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他的重生导致了由太*廷政变的谋朝篡位的小纷争,变为了有可能让乱世提前开场的诸皇子争位之乱,天下黎民陷入战火中燃烧都是他的责任。

    不过李正道以为是自己带大先生回皇都导致的历史改变,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当他在临固县逼死了黄霑余后,这场由太子发动的宫廷政变的历史就已经改变了,命运真是无常,李正道一生致力于救人性命,伸张正义,哪怕是靠杀戮,也要去拯救更多的人,但是恰恰是他这样的行为,反而有可能会让大夏朝更早的进入乱世,让这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更早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