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社会的革命(第2/2页)擎国
的卖身契交还,原则上他们也都是自由之身,可社会上却并不这么看,除非能远走他乡,否则人们依旧将这些人看成是仅比贱籍好一点的奴婢,就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且还以自己是一品大员的奴婢为荣。这种依附于权贵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空间的社会,怎么能变成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新社会。所以姜田和张韬都认为,若是不在精神上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社会风气并不会因为姜田自己的行为而有任何改变。那么该怎么扭转这种陈旧的尊卑思想?他们俩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两个大字文革!
于是同样吓得不轻的俩人嘀咕了半天,觉得历史教训要吸取,千万可别四旧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全砸了,结果四新却没建立起来,倒时候真成了是非功过要由后人评说所以这俩人打算用比较温和的手段,从社会最底层下手,于是那些曾经永世不得翻身的贱籍就映入他们眼帘,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因为阻挠改革而被查办的一批犯官家眷,若是通过这种大赦天下的形式来给他们“平反”,就是那些保守派的人都无法站出来唱反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各个豪门大户家中的下人们真的成为了最下等的人,原先那些还沾沾自喜卖身为奴的该怎么想?而且随着秩序的恢复以及生产力逐渐提高,做一个平民的小日子绝对比给人当奴才滋润,那么还会有人愿意当奴才吗?这时候国家若是再制定个人人平等之类的法律还怕没有群众基础吗?
换句话说在原本的时空之中,日韩社会与企业中那种绝对不可逾越的长幼尊卑关系,正是儒家尊卑体系的最直接继承人,中国社会不再有禁锢思想的这种尊卑秩序全是拜所赐,但是也没有全盘西化成欧美那种标榜自由的个人主义,除了四新的建立失败之外,还因为这与刻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社会基因不同,也与当时的中国国情不相符。但是在这个时空中无论是姜田还是张韬,不需要全力以赴小步快跑的追赶发达国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制定一个让社会自我进化的制度,并且逐步改良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如同隋炀帝设进士科,进而因为首创公务员考试制度而影响了全世界。
最后皇帝张韬勉为其难的因为君无戏言而大赦天下,自此中华再无登记造册之贱民,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削籍者必须迁徙到指定地区落户。这件事在后世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都被认为是最早的奴隶解放运动,也公认姜田为人权斗士,只是大家对张韬的动机不能统一,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的确是让中华大地陡然间拥有了一批愿意迁徙到北方无主之地的平民,并且自愿接受姜田所代表的新式教育,这些人逐渐变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从此之后张皇帝所畅想的变法图强才不是靠皇权维持的镜花水月。
当然姜田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寿宴还有个副产品,那就是受到表彰的某位戏曲演员,结合军话的吐字发音加上徽剧的唱腔,最终和一班同行钻研出了中国的国剧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