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节 没人要的闽抚位置(第1/1页)大明之雄霸海外
他哭,康先生劝着劝着,感受到他沉痛无比,浓厚的悲怆,也跟着哭起来。
两个大男人在江边抱头痛哭流涕!
为皇帝而哭!
为大明而哭!
为自己而哭!
路过的市民对他们指指点点,而跟来保护他们的差役们则惊呆了!
王道纯是个正宗的封建士大夫,忠君爱国情怀浸透进他的骨子里,他想为皇帝除奸清恶,他想为大明犁庭扫穴,灭掉东南府。
来的时候,他满怀雄心壮志,决心好好施展才华,为皇帝奉上朗朗海疆。
在没收了三百万石的粮食时,尤其是占了东南府的便宜,得到八十万石粮食!
他心中无比的喜悦,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可是在与孙承宗、孙元化会唔时,人家无情地将他的小小成就打个粉碎!
八十万石粮食就当是送给他了,毫不在意!
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就当成了做好事了。
再有东南府废除了徭役和人头税,赋税只得区区百分之十,看东南府颜氏经营十年,光从他能常年保持十万雄兵,不断制造大型战舰,而百姓不以为扰,就可知他的军费来源不在地方赋税上。
大陆,根本不能制他!
尤其让他痛心的是,孙承宗、孙元化这两位深受国恩的大臣,居然都从贼了!
孙承宗,大明帝师,不以从贼为耻,口口声声我东南府,这是将东南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了。
孙元化,是小耶信众,大明有容乃大,依旧重用,官至巡抚。
他们都是极有才华的人,可谓是国之干城,却不谓君分忧,没为大明贡献自己的力量,跑到海外为一个毛头小子打工。
说他们是傻的那肯定不可能,只能说他们不看好大明,我大明危矣!
终于,哭到眼泪干了,已无力动弹,康先生着人雇了两顶小轿,送他们回抚衙。
当晚,王道纯食不下咽,夜不能寝。
第二天,康先生见到他,吓了一跳。
王道纯精神不振,头发几乎白了,虽不至于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也相差不远矣!
“东翁不必过虑,这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康先生劝说道。
“我知道!可我的心中堵得慌!”王道纯苦笑道。
“东翁,我有一番话,不知道该不该讲?”康先生谨慎地问起来。
“说吧!”王道纯轻声道。
“东南府势不可挡,阻止他已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不顺之?毕竟东南府奉的是我华夏正统,北虏根本没得比!且东南府经营十年,除了福建水师主动打其之外,从未侵犯过大陆,足见其心。若是东南府得以占据东南亚,受益的终究是我华夏族人,我听闻福建、广东与江浙,皆受其惠甚深。”康先生力劝道。
王道纯瞅着康先生不说话,让他心中忐忑不安。
终于,王道纯无言地垂下头,手里轻挥,长长一叹!
康先生明白了他的意思,很快地,福建抚衙禁止民众外流之令成为一纸空文!
如此,东南府与闽抚终究没有闹起来,大家相安无事。
在福建各州县上,东南府很快重新运来粮食,又干起到东南府干活就发粮食之事。
王道纯把大量的粮食运送到北方赈灾,很是欣慰。
但不久后,他从他的管道里知晓,各地的贪官污吏把他送去的粮食都给吞了!
明明灾民嗷嗷待哺,官仓里的粮食入库,可官员们就不放粮。
逼得灾民们卖掉田地,又或者是背井离乡,丢弃田地,而贪官污吏伙同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
死到临头,居然还这样干!
枉王道纯一片苦心,强收粮信,谁的面子都不给,得罪了许多人,可收到了什么样的后果?!
真是何苦来哉!
大明朝药丸了!
王道纯鞭长莫及,他心灰意懒,仰天长叹,越明年,以不服水土、身体抱恙为名,上书朝廷求去。
被他惹到的朝中权贵们迫不及待地要求皇帝将王道纯给罢职,任由崇祯皇帝英明神武,也架不住大臣们的伙同颠弄,王道纯被告老还乡。
权贵们爽是爽了,然后发现问题重新出现:“谁可任闽抚?”
互相之间问起“兄弟可有人选?”
被问到的大臣以“今天天气哈哈哈”来王顾左右而言他,扯开话题。
堂堂大明,居然找不出闽抚的适当人选,被问到的人选诸多理由,拼命推搪。
无论是清流还是浊流,都知道对付东南府根本是无能为力,你顺从东南府,一大堆人在盯着你,等着你犯错误。你要是恶了东南府,他们打上门来,攻破城池,你也完蛋。
你要是想得过且过,好好先生,可皇帝最是性急,你要是完成不了干掉东南府的任务,他就拿你出气!
得,我干嘛要惹这麻烦呢?
不干!
东南府为祸不烈,不同于北虏,人家打上门来,点到名的大臣都得去对付北虏,这是没办法推诿的。
而东南府,大家避之则吉,找理由,肯定找得出来。
崇祯皇帝左等右等,都不见吏部有表示,他不禁出离了愤怒,怒不可遏地道:“不如就让颜常武任闽抚,我看比你们谁都强!”
殿中的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心忖陛下这提议不错啊!
真要是颜常武干,他给朝廷交的钱粮肯定很多呢,大家有更多的孝敬。
最终,大家想来想去,想的是做生不如做熟,闽抚的大帽子落在了前前任闽抚邹维琏头上。
反正他名气已经臭了,再臭一点也没问题。
可惜的是,回乡的邹维琏还没动身上任,就病死在家中!
……
北京城,已是阳光明媚,新一年的春天将临,然而在吏部大堂上,五位官员愁眉苦脸的。
他们准备更进一步,升官,做巡抚!
巡抚是封疆大吏,在自己的地头上起居八座,一呼百应,相当威风。
可惜这个巡抚是福建巡抚!
起初吏部是酝酿人选,尊重个人意愿,但发现人人都不想去后,皇帝又催得急。
只好用上不是办法的办法。
抽签!
听天由命,抽到谁就是谁,不得再有二话!
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商恪诚取出五根签,一长四短,对五个官员一晃道:“奉尚书大人之令,谁抽到长签就是谁!”
他把五根签放进一个泥罐,任由五个官员按年龄先后去抽。
五人都抽了一根签,比过长短,结果原河北巡抚丁魁楚脸色苍白,他抽到了长签!
其余四人一起拱手道:“恭喜丁兄了!”
他们的诚挚不容怀疑,毕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