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两更毕)(第1/1页)大唐第一败家子
这个大喇叭,是李愔在出门之前兑换的。
因为人太多,李愔说的话,只能保证周围一片的人能够听到。
中间,需要太多人需要将他的话不断的进行传递。
但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太多的个人色彩。
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在中间一加话的话,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变数。
李愔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直接在商城里购买了一个大喇叭。
果然,在有了大喇叭之后,现场所有的百姓,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并且,因为他们之前的时候,从来都没见识过大喇叭。
现在第一次见到大喇叭,满心满眼的敬畏,竟然让这些百姓,暂时的安静下来。
李愔接着说道:“盐马上就会送到,现场所有赶来的百姓,以村为单位,每个村派出十人为代表,走到前面来。这十个代表,可以现场品尝,这盐到底有毒还是没毒!好了,现在所有村子的人,开始挑选你们的代表。”
听到李愔的话之后,现场顿时忙碌起来。
不多时,一个个村子的代表就被挑选出来,走到最前面。
而此时,也有士兵,赶着一辆辆车,直奔大都督府而来。
恐怕,这便是送来的盐吧?
人群中,自觉地让开一条通道。
这些车辆,直接赶进了都督府中。
足足有几十辆车进了大都督府,外面,只留下了一辆车。
接下来,从这辆车上,卸下来十几袋盐。
他们还特意搭建了一个木台,将整整一袋子盐,全部都倒在台子上。
不过,前面的那些代表,还有前面的那些百姓,在看到送来的盐之后,不由的都愣住了。
这,这些白花花的,细的像是雪似的东西,会是盐?
这,这根本就不可能啊!
他们这一辈子,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盐!
看到他们眼睛里慢慢的难以置信,李愔不由微笑着说道:“你们都尝尝吧!”
听到李愔的话之后,这些代表,纷纷上前,伸手捏起一小撮盐,放进了嘴里。
而接下来,他们的眼睛瞬间瞪大,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咸!真咸!”
“一点别的味道都没有,这是上等好盐啊!”
“这是俺从来都没吃到过的好盐!”
“这盐,绝对没毒!”
这盐,的确是他们吃过的,最好的盐了,没有之一。
但是,这些百姓心里,也不无担忧。
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粗盐,价格都五十多文一斤。
这么好的精盐,怕不要一二百文吧?甚至二三百文,都说不定。
他们,真的吃不起啊。
于是,这些百姓代表之中,有人忍不住问道:“大都督,这精盐,一点苦涩的味道都没有,这可是俺见过的最好的盐了,这价格,怕不是很贵吧?”
闻听此言,李愔不由哈哈笑道:“这盐嘛,每斤的价格,只有区区三十文钱。”
“什么?三十文钱?”
“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呢?就算是那些粗盐,都要五十多文的啊!”
“这,这是不是真的?”
李愔斩钉截铁地说道:“没错,这个价格,绝对是真实的价格。并且,本王敢保证,这个价格,以后只会往下降,而绝对不会涨价!”
“本王明白,你们心里肯定会有疑惑。为什么,这么好的盐,价格会这么便宜呢?那是以为,这盐的本钱,其实本来就很便宜。只不过,那些世家卖的十分昂贵罢了。并且,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而本王,只需要一个成本价,足以!嗯,最近几日,本王就会召集各县的县令,让他们按照人口领取食盐,然后按照人头来卖。你们放心好了,左右也就这几日的功夫。现在,你们可以放心了吧?都回去吧!”
听到李愔的话,这些百姓,终于放下心来。
大都督的这番安排,也不怕有人高价收购出去,大家人人有份。
就算那些家里已经断盐的百姓,现在也不在着急。
虽然恐怕还有几日功夫吃不上盐,但是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因此,这些百姓,陆续都散了开去。
而刚才的百姓代表孙三,也想趁机溜走,不过却是被李愔给叫住了。
“孙三,慢着!来人,把他给留下。”
听到李愔的声音,孙三顿时感觉到不妙,正准备趁机快速溜走。
不过却早就被护卫军给拦了下来。
看着被带回来的孙三,李愔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孙三,你跑什么跑?本殿下问你,你家是那的?”
孙三心里直打突,然后强笑道:“启禀大都督,小人是小河村的!”
“大胆!小河村之人,本王全部都认识,为什么本王不认识你?”
“小,小人记错了,小人不是小河村的,小人是,是,西北岭的,对,是西北岭的……”
李愔脸色一沉说道:“哼!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是好人!来人啦,直接打断他的腿,然后给本王关押起来!”
“是,大都督!”
接下来的,几个护卫军如狼似虎地扑上去,根本就不管孙三的哀嚎之声,将他双腿给打断。
最终经过审问得知,这个孙三,竟然是清河郡的。
霍,这个为百姓出头之人,居然根本就不是益州之人,这倒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了。
清河?
难道,是来自清河崔氏的?
看起来,这里面的事情,果然有五姓七望的人参与啊。
……
接下来,李愔来到刺史府,命益州所有县的县令,带着人和钱,到刺史府开会。
当然了,今日,也只能是下达命令而已。
从命令下达下去,到各地的县令来到益州城,又要好几日的功夫。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个先来后到的事情。
比方说,距离近的县城,可能当天就能到。
而最远的,恐怕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果然,就在当天,就有距离益州城最近的县令赶到。
赶到之后,李愔亲自接见了这位王思秋县令。
这位,想必也是王家之人,还是王思青的兄长。
见到王思青之后,李愔询问过王思青所在县里具体人口数量。
然后根据他们县里的人口,李愔决定,给他们按照每人一斤盐的份额,卖给他们足量的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