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议榜议册(第1/1页)秦武帝国
第十七章议榜议册
孤儿学院,这本来就不是方天当前的考虑项,不过既然因为外出意外碰上了一个小乞丐,并且陈梦颖有意愿做这事,他当然愿意以陈家的名义让这所孤儿学院建立起来。
方天仅仅去信一封给萧何,让他在背后给于梦颖一定支持即可,其他的他也没说什么,以萧何人精的表现,他肯定知道该怎么做。
因为孤儿学院的事,让本来无所事事的两女立刻找到了事情做,于是方天再次变成了孤家寡人了。
十来天的时间,方天的桑树种也发芽长绿,已经有半寸大小。他将沈乐送来的作物种各拿出了一粒种子小心地埋在了桑树苗根周围。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悉心照顾好桑树苗以及周围的种子即可。
随后的几天,方天就在书房中,一边看书,一边照顾这盆小树苗。直到五天之后,他才又将那些作物种子小心地挖出,种到了府邸原本的花园中。
花园原本种着观赏的花卉树木,不过汉王体察民情,愿身先士卒第一个带头种植东神洲带来的作物,很有奉献地将花园的花卉移走,种上了情况不定的新作物。
当然,说种新作物也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方天不可能亲自去种,还不是交给属下人去照料。作为汉王,一个志在学海的汉王,方天真正应该做的事是看书做学问。
于是随后的几个月中,方天没有再过问北京城乃至整个燕北郡的事物,而是专心致志地窝在汉王府中迎湿作对。
两个月后,小小的树苗已经有一米之高,枝繁叶茂。而方天,也早早的用更大的花盆来移栽它。随着温度渐长,蚊虫鼠蚁都冒了出来,方天除了经常采摘一些新鲜草木树叶作为养料外,同时也时常捉些虫子进行喂养。
李家村人送的那对雕卵,方天也拿过来在树枝上放置了一天,这才又交给府里人继续孵化。甚至两女的两只狼崽也被方天牵过来喂养了两天,这才又还给了两女。
窝在汉王府的这段时间,方天除了迎湿作对,便是潜心做学问。而所做的学问,便是和他之前做的是有关,《齐民全书》中的《音》与《数》。当初的四公子便对这《音》与《数》极为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数,武皇提供的一些概念非常的新颖独特,深深吸引住了四公子。要不是因为雷击事件,此时的四公子估计正沉浸在《数》的学问中。
所以,按照四公子本来的志向与兴趣,加上方天自己的想法,于是这段时间他便潜心研究《音》与《数》。
在研究的过程中,方天自然要经常使用“日”字数和“田”字母,为了方面使用,他又将其进行一笔简化,很接近原本时空后世的数字与字母,但却又大大的不同。因为方天本就天赋卓越,加上武皇陛下的点拨,很快他就深入《数》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数理的轮廓。这期间形成了一大堆方天做学问的手稿,整个过程可谓是曲折不断,却又循序渐进,谁看了都会认为是方天自己研究出来的,而不是他本身就会的。
方天看似这几个月不理会领地事宜,但实际上仍旧在做着提升实力的事。这《数》形成了成套的数理后,对于那些能工巧匠们将是一项大助力,其影响不在始皇统一度量衡之下。
而在方天形成了一套可堪成册的数理《汉数》时,北京城的各学院也基本成型,那些被凉了好几个月的能人志士也终于有了去处和安排。这样一来,也不负方天来之前费尽心思去招揽各种人才的辛苦了。
方天命人将他的手稿整理收装了起来,同时也将成册的《汉数》交于属下去印刷发布出去,任何有兴趣且看得懂的汉王府人都可拿去学习。同时发布的,还有他方便书写的一笔简化字符,也方便他人学习书写。
并且他还发布一个公告,自谦自己数识浅薄,望有识之士与他探讨学习,凡汉王认可的,或重金或官职奖励。
《汉数》以及公告发布出去后,除了有大量人拿走了书册外,至今无人前来汉王府与汉王探讨数识。
就在方天做完这些事的时候,一股议论潮却在北京城中发生,他们议论的焦点便是汉王,有人暗讽汉王玩数丧志,不事政务。
随着这股论潮,更多的批评声渐起。对于北京城新成立的学院,汉士学院没人有意见,但是后面地什么汉农学院、汉商学院、汉工学院、汉艺学院、汉军学院、汉医学院、汉理学院,甚至还出现个汉氏陈家学院,这些都是什么鬼,不合祖制,不合礼法。大量地非议各种场合下各种人都有说,尤其让人不能接收的是,居然让行军打仗的军队做民夫劳役做的事,这让尚武精神盛行的帝国人完全不能接收。
这些非议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了方天的耳中,方天听后仅仅只是一笑了之,不仅没有阻止,反而还命人在北京城各处开设议榜,所有人,不管何身份,都可以在这议榜商发布自己的文章见解。
汉王这么一做,整个北京城顿时炸开锅了。之前非议汉王的时候还不怎么敢在公开场合下议论,只能私下里说,现在汉王这么一做,不是明白着告诉别人快来指责我吧。当然,有人也怀疑这是汉王欲擒故纵,所以刚开始也只有聊聊几个人匿名发布指责汉王的文章。
过一段事件后,发现汉王没有任何动作,于是有些人胆子大了起来,更多的人在议榜上发布文章。
随着越来越多人发布越来越多的文章,一个小小的议榜显然满足不了众多文人隐士的需求,于是汉王干脆命人将那些发布的文章收集起来印刷成册挂在议榜上。
这些议册不挂不要紧,一挂出去,没多久就会被人给拿走。为了保持议榜上一直有议册,汉王又不得不让人多印议册,并且派人守在议册附近,一旦议册没了,立刻补挂上去。
如此一来,大家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文章见解还能通过议榜议册被其他人所看到。于是它们的文章不再集中非议汉王了,而是将原本自己想要说的话以及见解发布在议榜上。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没人再非议汉王了,议榜议册成了文人墨客思想的聚集地。
看到这一结果,除了汉王本人,其他还在关注此事的人全都惊呆了。而全程参与了此事的萧何,则是从内心由衷的佩服汉王,佩服汉王的心胸,也佩服汉王的计策,兵不刃血的就达成了目的,甚至还收获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