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功成身退(第1/1页)秦武帝国
李恒的事除了因为李恒住所比较闹心外,其他事情对方来来说异常顺利。
像李恒这样的人,天下也就方天的燕北容得下他,也敢容他,其他地方,根本无人敢收容他,毕竟李恒这个怪人可是直接驳了当今皇帝的面子,没有被直接赐死就已经是武皇格外开恩了。
很快李恒就被带回了汉王府,随同他一起走的,还有他专门制作用来观看天空的望远镜以及这些年来他他积攒的图册记录。
在中都,方天他们没有待太久,如同前两次一般,十五之后便离开了。
对于方天一家子的离开,最不舍的便是吕妃和七公主。而武皇虽然不明说,但是方天也从吕妃口中得知武皇经常向她打听方天的情况。
二月中旬,方天一行人便又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方天召集手下人宣布了闭关锁郡的决定。对于这一决定,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但是奈何这是汉王的决定,并得到了武皇陛下的首肯,他们再怎么反对也无用。
不过,为了缓解闭关锁郡对燕北带来的负面影响,方天也宣布正式全面启动夏北营计划。
方天的闭关锁郡针对的是帝国,想要做的便是将他这位穿跃者便宜老爹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迟缓。而方天又不可能真的去闭关锁国,于是夏北营便是他为闭关锁郡埋下的伏手,为的就是在让燕北郡将注意力从国内转向国外,变开拓国内市场为开拓北方势力。
如何开拓北方势力,最有发言权的便是韩信。于是方天仅仅只是宣布了决定后,便把夏北营的事全权交给韩信了。
韩信去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燕北一路北营到了北之尽头,因为无法渡海,这才不得不返回。即使这样,韩信的夏北营也为帝国势力真正的延伸至了最北处,为接下来燕北的全面北营打下了基础。
除了这两件事,方天还需要处理的,便是政议殿和法议殿的矛盾,而矛盾的焦点,便是办案权归谁,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司法权归谁。
在以前,父母官掌管一切,判案也是由父母官来办。但是自从议府分为两殿后矛盾就出来了。按照传统,案件是由政议殿所属的官府来办理,但是法律却是由法议殿来维护和制定的,按理来说法议殿更具有权威。
为此,以萧何为首的政议殿和以刑德为首的法议殿这大半年来闹得不可开交。对此方天也不阻止,任由他们闹去。直到这个时候,方天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这才出面定夺此事。
方天也不直接出面调解两人,不是因此而闹矛盾吗,那很简单,两边也都别争了,方天直接成立了法堂,专门维护王法,对他汉王直接负责。接着又成立了律堂,专门司律。律堂直接受法堂的监督,看是否有违法行为。
到这里,方天的目的也清晰了。先是成立议府,将自己的权力分出去。而这一步,看似好像是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下面人,实际上却是让手下人互相监督,形成权力制衡。接着又把议府一分为二,原来的议府成为了二级机构政议殿,新立一个二级机构法议殿对政议殿形成权力制衡。接下来,又利用政议殿和法议殿的矛盾,再借机成立法堂和律堂。最终便形成了王之下的三权分立格局。
当然,这个步骤脉络也只有方天自己清楚,对外表现上,方天一直就是那副如学丧权不务正业的汉王殿下。
做到这里,方天便再次不再理会领地事物,全部都交给了下面人去做。
至于领地发展的如何,这就不是方天所要考虑的事了。实际上,对于此时的燕北,方天还巴不得发展得慢一点,这样他才有更多时间进行人文建设。
在方天原本的计划中,百年计划虽然强调物质生产的发展,但是这个物质生产是为人口增长作保障的,过了就不一定是方天所需要的。所以,他在新作物推广之后,保证了人口增长所需要的粮食后,便再也没过多关注此事。
而实际上,因为方天在推广新作物的时候已经夹杂了少量特殊的作物品种,这些特殊的新作物品种此时难以显现,但是过个十几二十年,这些特殊品种就会慢慢广传起来,到时候帝国粮食将会再次迎来大增产。而这也是方天所埋的伏笔之一。
领地事解决完了,方天便又开始了他做学问和当老师的日子。
李恒来了北京后,方天也没让他闲着。有着汉王的支持,李恒一边继续着他的天地学问,而另一边则应汉王的要求,在汉理学院同汉王一样开办了一个天地班,主要教授的内容便是如何观察天地以及他对天地观察的结果。
由于李恒的天地班教授的天地课内容新颖独特,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想象力,于是一下子变成了不下于方天汉数班的热门课程,甚至有过之。
并且,因为有着汉王以及汉理学院的支持,不到一个月,李恒不仅实现了他新式天地望远镜的打造,而且还在原本计划实现了更多,直接在汉理学院中建造了一个天地阁,专门用来寻究天地奥秘。而李恒也借此成为了北京乃至整个燕北声名最响的人,并且还在燕北掀起了一股天地热。
对此方天也乐见其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方天逐渐减少了汉数班的开课频率,打算让天地班来代替他汉数班的位置,成为带领燕北学问热潮的领军者。
开办了近两年的汉数班,方天已经将科学的种子广撒于整个燕北。并且,就目前来说,汉数或者说数理学问程度已经就那样,再高深的不适合方天自己弄出来,还是等着后来者自己发现功成名就更加合适。
所以,方天也觉得他差不多该功成身退,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特意招揽李恒这个人的原因之一。
并且,汉数的推广也不再需要他了,他已经带出了许多合格的汉数学问者,这些人将替代他继续传教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