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高架饮水桥(第1/1页)大晋太宰
洛阳这个地方,司马季想想就头疼,他不过初衷就是押送粮草,怕关中的军粮供应不上,却直接被抓了壮丁,再者,目前京师之内,山头林立,暗流涌动,以及他所面临的威胁。司马氏诸王就算不全是,大多数也皆是狼子野心之徒,反骨昭然之辈,京师之水浑浊,已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每天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期间或是合纵连横,或是沆瀣一气,司马季怎么会觉得洛阳好?
“马上就要入城了,殿下为何闷闷不乐?”和司马季不同,孟观可是期待好久了,甚至都觉得燕王在长安呆的时间太长,早就应该班师回朝。
此时挟大胜之威势回朝,两人的心情截然相反,孟观当然有理由高兴,因为他马上就要升官了,司马季有什么高兴的,他天生就是王侯,早就升无可升。
“本王想家了!”司马季不咸不淡的开口回应,不想来归不想来,回朝复命是必须的,要是燕王说的算他早就迁都了。
两人闲扯两句便开始入城,按理来说得胜而归,怎么也要出城相迎什么的,可我大晋的皇帝司马衷,做这种事情显然是强人所难,坐在太极殿的皇帝,显然比抛头露面的皇帝更有威仪,这种粗活还是别做了。
进入太极殿,孟观直接开口道,此番剿贼,实乃牛刀杀鸡,数月之间关中大定,陛下安坐朝堂,静候佳音。至于匪首齐万年,已经生俘,现已关押在牢内,随时可明正典刑。
“青玄怎么不说话?”司马衷像是没有听到孟观的话一样,空洞的目光落在司马季身上,显然比起孟观,他对司马季还算熟悉一点。
“孟观将军此战身先士卒,血透重甲,季不过是在后压阵,没有亲临战阵,所以无话可说!”司马季躬身见礼,平淡的道,“中央禁军不愧是天下强军,由此劲旅,可保我大晋无虞,这江山岂是区区齐万年一个叛贼所能撼动的?”
“好!”过了好一会儿,司马衷才慢吞吞的开口,也不知道是说司马季说得好,还是在说其他什么事情,不过朝臣是不会让皇帝丢脸的,马上纷纷开口一片叫好之声。这一幕深刻的表明,人模狗样的朝臣,实际上也并不比长安城外围观斩首的百姓,高出多少段位。
只不过这一幕寻常百姓见不到,但只要皇帝需要,高高在上的重臣,一样可以和市井无赖别无二致。置身在其中的司马季面色淡漠,就像是观看一出体现人生百态的滑稽剧,主要演员还都是一国的重要人物。
孟观如愿以偿的升官,至于司马季则受到了嘉奖,贾南风再次询问有没有意愿留在洛阳,不过他甚至皇后底线,当然心照不宣的开口推辞,只想早日回家。
随着年龄渐长,司马季越来越无欲无求,这个时代能有的,他差不多已经都有了。所希望的就是天下太平无事,这样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员,就能保持现在的荣华富贵。
有时候都觉得,就因为金钱美女都不缺乏,他才喜欢征徭役,体会权势的快感。在洛阳住了几日,司马季便启程回蓟城,甚至连齐万年凌迟处死的事情都不在意。
一郡内的主要官员,除了一把手太守、二把手郡将之外,主要还有掌管郡内一切人事的功曹、掌管文书布告的主簿、各官员之下,还有具体经办事务的大小佐吏。那便不算国家任命的正规官员了。
燕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封国的特点,那就是官不多吏很多,司马季甚至把保甲制度里面的保长都看成是吏,刚回到蓟城的第一天,司马季很是睡了一个好觉,一早起来离开房间,深呼吸了几大口冬日清晨的冷冽空气,只觉得脑中清明不少,人也精神起来。
今天定是个天高气爽的冬日晴天。心旷神怡了一阵,左右再看看,不少王府的侍女也已经起床,打水生饭,开始一天的生活。
燕王府出现了一些变化,很令人满意的变化,司马季可以很自豪的说,他经营的大本营,其实比天下第一巨城洛阳,变化的速度还要快。
整个燕王府的窗户都换上了玻璃,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些玻璃有些发绿,这是很正常的,工艺不过关的玻璃就是这种颜色。
“现在府中的温度,应该比往年暖和了不少,府中女眷众多,让她们挨冻,本王心里也过意不去。”司马季左顾右盼之间,杨馨正好从屋里出来,见到男人感叹就是浅浅一笑道,“夫君才刚到蓟城,这么快就要怜香惜玉了?”
“我和几万纯爷们在一起几个月,其中滋味你昨天晚上应该感受最深。”司马季眉毛一挑一语双关的道,这话说得杨馨就是脸色一红,她确实感触颇深。
司马季原来出征的时候还带着女眷,总这么干之后,深知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现在已经变得清心寡欲起来,只是几个月的高僧生活之后,燕王觉得以后该带还是要带。
不多时,封国的主要官员都进入王府,几个人都深知燕王长舌妇兼微操大师的秉性,没事的时候都要找事做,更何况是刚刚回来,直接不约而同的同时出现,过来禀报燕王不在的时候,封国内的动静,别等着燕王主动找上门了。
“城中人口增加,饮水有些不足么?”司马季一听便沉默一下,然后微微摇头道,“百姓在自己家挖井本王不管,但本王像,还是修建一个引水渠吧。到时候告知你们,准备要征徭役吧。”
几个人都是一愣,为何挖引水渠也要征徭役?难道还需要很多人不成?
当然需要,因为司马季不是挖引水渠,而是建高架引水桥,是罗马帝国的那种空中引水渠,用巨石架起来的水桥,从燕山饮水到蓟城,供应整个蓟城百姓使用,根本不是在地上挖的那种,所需要的人数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