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〇章 文章发表了(第1/1页)重生之时代霸主

    来到教室的时候,时间已经八点,班级里的同学已经很多,一个周末不见,大伙又有很多话要说,整个教室再度变成了叽叽喳喳的菜市场。

    大家一看到李枫走进教室,纷纷上千拍着李枫的肩膀:“枫哥,你知不知道,学院刚刚作出决定,学生会主席吴佳辉已经被撤职了。”

    李枫眼神一闪:“哦?还有这种事?”

    萧靖龙走上前说道:“就是这两天的事,据说那次项目评审大会之后,吴佳辉遭到了大量学生的举报,由于民意汹涌,学院也保不住,只有将他立即撤职以平民愤。而且还有一个最新消息,这次的项目初审也宣布作废,将由专家组打分评定。”

    李枫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吴佳辉这回可算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伙都是喜闻乐见,毕竟谁都不想在学生中间出现一个能作威作福的官僚。

    眼下吴佳辉得到的惩处,许多被他欺负过的学生也都出了一口气。

    “只要没有了吴佳辉从中作梗,咱们的无人机项目想必能通过初审,进入正式参赛环节了。”梁大鹏笑着说道。

    “所以接下来,大家要把精力集中到无人机项目的研发制造环节,在评审大会上我对这个项目可是吹了大牛的,别到时候做不出来打自己的脸啊。”李枫说道。

    “放心吧,只要有我在,绝对不会让你打脸的。”只见陶悦溪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迟?”李枫问道。

    “昨天在家搞研发弄得太晚了呗,早上睡过了头,差点没赶上公交车。”陶悦溪擦着脑袋上的汗珠,说道,“李枫,根据你上次给我提供的设计思路,我设计出了一款样机,昨天晚上刚刚试飞,虽然成绩一般,但是潜力非常好,接下来只要陆续对各个环节加以改进,绝对能实现商业化。”

    李枫虽然不懂无人机的制造,但是十多年后的无人机长什么样,他至少是见过的。

    所以根据十多年后无人机的基本样式,他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路,让陶悦溪对无人机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

    这样一来,整个研发周期就大大缩短了,只需要循着李枫的设计思路,不断对每个环节加以改进,就能最终制造出理想的无人机。

    “不错啊,接下来等初审项目结果出来之后,咱们就正式开始研发。”李枫说道,“既然是一个创业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将它孵化成功,所以研发要想着标准化和量产化方向改进,使得我们的无人机在未来能真正投入到大规模量产。”

    如果只是建造一架理论验证机,难度其实并不大,但是难就难在要实现量产,并且最大限度得降低生产流程和成本,这就从研发视角切换到商业视角。

    历史上有许多不错的产品,就是因为更多地站在研发视角,没有考虑到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最终无法投入市场,或者说投入市场之后效果不好。

    要站在商业化的视角,就要考虑成本问题,这其中有生产周期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加以优化,这样才能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利润空间。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无论是陶悦溪还是梁大鹏和范宇豪,显然都不如李枫。

    “那好,接下来咱们的项目组就要正式启动了,我就从设计的角度进一步优化结构,宇豪来做实际测试。”梁大鹏说道,“有我们两个人辅助,想必你能轻松不少。”

    陶悦溪点了点头:“开发无人机的确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帮助,现在有你们两个人加入,的确能帮我干掉不少活。还是李枫说的有道理,我们这是一个创业项目,研发的关键是能否实现商业化,如果实现不了商业化,就不可能产生商业价值,我们创业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了。”

    “在这方面,我倒能派上用场。只要理论验证机开发完成,我就能从设计的角度将理论验证机分割成一个个零碎的模块,实现模块化生产。”梁大鹏自信的说道。

    “设计就交给大鹏,测试交给宇豪。”李枫说道,“接下来,测试跟设计可以同步进行。宇豪主要进行理论验证机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数据,提出参数指标的改进方向,指导悦溪的研发,大鹏则开始着手模块化设计工作。现在是四月初,我们计划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将真正的测试版无人机做出来。”

    李枫定的时间其实是比较紧的,光从研发方面看,要制作出无人机,需要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好在陶悦溪有一定的基础,并非白手起家,所以李枫才敢大胆地提出两个月的研发时间表。

    有了时间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就好办了。这个项目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在研发时间上,必须要争分夺秒,否则到下半年拿不出产品,就等于失败了。

    叮铃铃……

    大伙正商量着,上课铃声响起,今天的第一节课,还是谢长庚的《互联网金融学》。

    今天的老谢心情似乎特别好,脸上挂着笑容,完全不是平常不苟言笑的姿态。

    而在他的胳膊底下,夹着一本制作精良的杂志。

    李枫细细一看,这不就是《经济家》杂志么。

    通常《经济家》杂志的出版时间是次月的十日左右,眼下时间还没到,老谢居然已经拿到了杂志。

    谢长庚也不上课,而是将杂志递到了李枫手里,这才缓缓走回了讲台。

    李枫看了看,果然是即将在十日出版发行的2002年第三期《经济家》杂志。

    翻开封面,目录上的第一篇重磅文章,赫然就是他与谢长庚合作的长文。

    这一刻,李枫的心中还是莫名地有些激动,毕竟《经济家》杂志是自己一直订阅的顶级经济杂志,现在自己的文章居然登上了这本杂志,而且是头版万字长文的重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