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六章 这是一个局(第1/1页)大易师
夏辉瞥了瞥站在一旁的董大人,只见这家伙正远远地眺望着远方的洪流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夏辉此时对出考试试题背后的易师服佩之至,能推算一个有预知双重天灾的发生,并且把易试安排在这里,还有避祸的地点选择牛头山,这可是完全没有错漏。
夏辉想不到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避祸之法了,不仅仅能救得百姓,甚至扭转百姓对易学的见识。经过此事之后,夏辉相信原本对易学极为排斥的百姓一定会变得热衷起来。
“董大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洪水冲到这里的?这些水是哪里来的?”夏辉有些奇怪问道。
董大人回过神来,转头看了夏辉一眼道:“金海城,大海之滨,距离这里十里的地方便是大海了,夏辉,你不知道吗?”
这夏辉真的有些懵了,在金海城这些天来,他整天不是想着易学的事情便是想着救人避祸的事情,除了牛头山和金海城之外,他可是没有去过其他的地方,更是不知道大海原来离这里如此的近。
金海城,怪不得名字之中带个海字,原来竟然是沿海城池,可笑的是车队一路穿过崇山荒野,夏辉还以为自己身处山区之中呢。
其实这也难怪的,金海城作为一个沿海城池,那繁荣程度远远不及青南城,人口更是稀少,而且商贸的气息完全不像是沿海城池,这和辈子的滨海城市的繁荣远处不同,所以夏辉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如此说来,那洪水可不是什么江河缺堤,眼前茫茫一片洪流都是海水。海啸,这是海啸,由于地壳变动引发地震而产生的海啸。怪不得那洪流来得如此迅速,而且似乎无穷无尽,涛涛不绝了,原来是海啸。
夏辉皱了皱眉道:“董大人,这金海城算是毁了,那山的数万百姓怎么处置?”
家园重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次又是地震又是海啸的,金海城的宅子估计十不存一了,夏辉远远地放金海城的方法望去,哪里还有城池的影子呢,整个金海城不知道是淹沉在海水之中,还是被彻底冲垮了。
唉,短短一天,原来安定过日子的百姓便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无数的百姓掩脸痛哭了起来。
董大人脸也是有些不忍,叹道:“山很多的粮食,朝廷还会开仓赈灾,百姓们一年半载之内倒是不怕饿死,至于那房屋宅子,那倒是需要他们自已努力的。不过洪水退后,金海城附近的荒地倒是可以分配给百姓们进行耕种。并且朝廷已经作了安排,金海城的百姓可以免税三年。”
夏辉暗自点头,想不到朝廷已经作了如此详尽的安排。从这方面看来,朝廷也算仁至义尽了,毕竟赈灾一年,免税三年,这足可以让百姓们度过这波灾难。
看来先前还是怪错这老头了,还以为这家伙记录置百姓的安危于不顾,冷血无情,看来这家伙还是有些仁爱之心的,否者说朝廷对地方百姓还算照顾的。
当然这仅仅是对那些诚心向易之人,至于那些反对易学的人,他们可是丝毫不会怜悯呢。
唉,这始终还是封建社会,易学之所以成为主流学派,也是因为其能促进社会安定,增加百姓对层社会的崇拜与敬畏,以达到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些乃是社会的发展进程,夏辉虽然来自民主社会,对这也是无能为力,这不是他一个小人物可以撼动的,他也没有想过改变,毕竟百姓无灾无祸地过日子,这已经很是不错了。
“谢谢你,董大人。”夏辉心里由衷的道,一个为能民着想的朝廷,这已经很是难得的了。
董大人欣赏地看了夏辉一眼,笑了笑道:“谢我干什么呢,夏辉,这些可是我的决策,而是朝廷层的大人决定的。”
夏辉点了点头道:“不管怎么样,董大人,我也要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指派人手积攒如此多的粮食在这里,只怕这数万百姓不知道要饿死多少。”
董大人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看着牛头山,那一堆堆如小山般的粮食,夏辉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自已没有发疯般把满城的百姓带山来,那满山的粮食又给谁食用?
夏辉忍不住问道:“董大人,先前朝廷似乎没有措施疏散百姓,让他们山,如果只有寥寥数千的百姓山,你准备的粮食是不是有些多了。”
夏辉没有批评董大人冷血无情的事儿,毕竟此人身处其职,自然有其苦衷,有其不得意的地方,或许并非他的本意,只是不得不如此去做。
董大人呵呵一笑,摇头道:“怎么会没有那么多的百姓呢?夏辉,这山的粮食只是一部份而已,在这里附近的另一处山还有很多的物资呢,足可以让金海城的百姓吃一年,只在大水退去后,朝廷便开始赈灾。”
夏辉有些吃惊的道:“董大人,你是什么意思呢?先前你们明明面对天灾无所意动,但是为什么好你一早便知道金海城数万百姓都会下山来避祸似的?”
这事情的确有些奇怪,前后对比,董大人先前的冷血无情似乎很不正常,前后有些很多的冲突。
夏辉困惑地看着董大人,只见董大人正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嘴角那诡异的微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这是什么意思呢?夏辉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他想到了一个可能,一个令他震惊的可能,或者这一切都在别人的推算之中。
或许根本没有冷血无情之说,朝廷之所如此无动于衷,面对天祸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许是因为一早就推算出这种结果,所以才会放任不管。
这是一个局吗?一个早就安排好的局吗?朝廷故意安排易试在金海城举动,然后让自己来拯救满城的数万百姓吗?不然为什么全国各地这么多的县城举行易试,为什么偏偏选择青南城的考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