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三章 铺子开张(一)(第1/1页)大易师
终于迎来开业了,为了烧猪不出岔子,前一天晚上,夏辉便留在作坊帮忙做烧猪呢。
不过夏辉其他更多的作用仅仅打下手,并且做个技术指导而已,凭他那仅仅一次的操作还真的比不上四名弟子那么娴熟呢。
终于在天亮之前众人不负所把六只烧猪做了出来。
“成了,我真的成功了!夏小哥,我们可还没有一次做那么多只烧猪呢。”四个村妇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夏辉打量了一下那金黄金黄的烧猪,微笑着道:“人的潜力是迫出来的,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四名徒弟一边语意,一边轻轻点头,只觉夏小哥的说话大有深意。
“走,我们出去通知乡亲们,他们估计也很焦急了。”夏辉说完便推开了作坊的大门,只见作坊之外,数百乡亲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一看夏辉走了出来,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夏小哥出来了!”
“夏小哥出来了!”
乡亲们皆是一涌而上,冲到夏辉跟前,如果不是夏辉守着作坊的大门,这些人肯定会冲进里面一探究竟呢。
村长艰难地挤开了人群,来到夏辉跟前,紧张问道:“夏小哥,怎么样?那烧猪成功了吗?没有出岔子吧?”
看到众乡亲紧张的目光,夏辉微微一笑道:“你们深深吸一口气,那结果便知道了。”
众人愣了一愣,皆是按着夏辉的意思吸了一口气,顿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那一阵阵从作坊传出来的浓香,足可以说明一切。
“我知道夏小哥的意思了,成了,真的成了,夏小哥,是不是这样?”村长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说道。
夏辉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六只烧猪,皆是成功了!”
现场一阵欢呼声,乡亲们皆是欢喜相拥而抱,今天开是烧猪铺开业,那烧猪很关键呢。众人都是担心出岔子,影响了开业,毕竟做烧猪可是很花时间的,如果失败了,想要重来,那可是赶不及吉时的了。
“村长!时辰也差不多了,我们现在便把那烧猪抬回祠堂,进行吉时拜祭先祖,再之后便往青南城而去吧。”夏辉笑着说道。
这拜祭先祖的事情可是村中族老一致要求的,说金南村有今天,那可是祖先保佑啊,出了夏辉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易学天才,所以乡亲们才有好日子过。
如此天大的喜事一定要先拜祭先祖,让金南村的历代先人也高兴高兴,顺便保佑烧猪铺能够长久兴旺下去。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到每间店铺拜祭一翻呢,希望能能生意兴隆,顺风顺水,财源广进。
夏辉有些无奈,知道入乡随俗,很难改变族中长老的想法,也只能按着他们的意思去做了。自己能够侥幸来到这个世界的确是一种奇迹,说不定真的金南村的祖先保佑呢,让自己来到这里,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用处的,倒是让夏辉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宣传之法。烧肉虽然很是美味,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新鲜的事物难免会让人没有那么容易接受。
只要按着夏辉的想法去做,一天之内,青南城绝对全城都知道金南村开了五间烧猪铺呢,并且那味道很美味,那生意绝对不用愁呢。嘿嘿,到时那银两绝对会滚滚而来。
“夏小哥,你在想什么呢?怎么笑得那么高兴呢?”村长嘿嘿笑道。
夏辉反应过来,身边还有不少村民,只见众人都表情古怪地看着自己,他尴尬一笑道:“村长,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还不快些进去搬烧猪,四位大嫂可是等着呢。”
村长古怪地看了夏辉一眼,轻声说道:“夏小哥,你把门口挡着呢,我们可是进不去。”
这夏辉一阵大汗,急忙把大门让了出来。
乡亲们看到夏辉尴尬的表情,顿时哈哈大笑,刚才夏小哥肯定太过高兴了,所以一时忘记了这回事。
夏辉的确有些尴尬,刚才记着想那银两的事情,一时太投入,竟然把众人也给忽略了,不过幸好众人的心意很快便被作坊之中烧猪吸引住了,没有人再提起这事情呢。
当六头金黄金黄的烧猪从作坊之中抬了出来,乡亲们彻底的沸腾了,接二连三的欢呼声响彻云宵,夏辉看着那一副副欣喜不已的脸孔,心中很是欣慰。
原来有时候自己得到不是最快乐的,让别人一起得到,分享成功,那才是最快乐的。
天色依然昏黑,但是这影响不了众人拜祭的极积性,乡亲们举着火把,抬着烧猪浩浩荡荡地往祠堂而去。
六头烧猪放在早就准备好的竹架子上,一排放在金南村先祖灵位之前,场面十分的壮观,众乡们做梦也想不到,六头金黄的烧猪并摆在一起会如此震撼,每个人的内心激动得颤抖。
夏辉微笑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上辈子烧猪祭祖可是常见得久,这个时代烧猪还没有出现,自然让乡亲们觉得很是惊艳了。
“夏小哥,上香拜祭吧,金南城有今天你可是第一功臣,这头香还是你来上吧。”村长笑着说道。
夏辉吓了一跳,如此庄严而又隆重的祭祖,头香一般都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上,村上甚至也没有资格呢,现在却是让自己来,这的确有些意料之外。
“村长,这,这怎么行呢?小子可是担当不起呢,这头香还是村中长老先来吧,我年纪轻轻,排在最后就行了。”夏辉推托道。
村长赞赏地看了夏辉一眼,笑道:“夏小哥,你就别客气了,这可是诸位族老一起决定的呢。如果没有你,我们村子哪里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呢,这头香给你可是实至名归呢。”
一个村中老头点头说道:“夏小哥,上香吧,你可是金南村最大的希望,大家日后还要依靠你过上好日子呢,你便上了这头香吧。”
乡亲们纷纷附和,没有一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