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宋时四百四十行(第2/2页)买宋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百年后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圈地运动”,与“圈地运动”“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相比,宋朝的土地兼并要温和的多,规模也要大的多。
史载,宋理宗时,土地兼并“有至数千万亩,或绵亘数百里者”。
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占有70的土地,每年流入市场的土地约占耕地面积的20。这样的规模,已不能简单的以聚敛和剥削来看待了。
当然,需要说明,宋朝对土地兼并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控制“官田”加以调控南宋时官田约有2000万亩,通过颁布皇佑法等对地主的剥削加以限制,给“佃客”以国民待遇佃客成为国家“编户”,获得平民身份。
1022年户口统计表明,“客户”已占全国人口的13。
数量庞大的自由民的流动,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的兴旺。
正如斯塔夫里阿洛斯所说:”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像是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宋史载,“东京居民有20万户。”按每户8人计算前文“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一说可证,当时没有计划生育,人均寿命较高,中等户一般都有子女10人左右,大户“可达3040人,大约有人口150万左右。
再加上数十万禁军水浒中称“80万禁军”,几万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及其家眷、佣仆,流动商贩、游民和外国侨民,东京人口应当不下200万
这一数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长安、洛阳,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特大城市。
而11世纪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过万人,到13世纪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仅有10万人口今天听到人们称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我就觉得别扭,宋朝的苏州不知比威尼斯富庶繁华多少倍。
不只是东京,宋代10万户以上的城市还由唐代的十多个增加到40多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南京之后,世界上第4、第5个人口超越百万的大城市。
北宋时,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人口均在百万以上。
东京城内,商业活动活跃异常。
唐朝时,长安城内居民有“坊市之别”,居民住在规划齐整的坊内,商业活动仅限下午在东西两市进行。
而宋朝不再有“坊市之别”。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洪流冲击之下,宋初”夜市之禁”形同虚设。
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夜市不禁”,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的限制。
仁宗时,商业发展到坊市无法满足需要的地步,朝廷下旨,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相当于今天的破墙开店。
于是从此以后,东京城里再也不闻街鼓之声,再也无人遏制正常的夜间商业活动了。
宋朝自京都到州县镇,同业的商户,都组成商行,入行的称行户。
东京市上至少有106多行,6400多行户。
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
此外还出现了“牙人”经纪人和中介机构,赊卖信用担保、便钱务汇兑机构、邸店寄存、质库典当行业都出现并迅速发展。
史载,东京城内界身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壮观,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东京之外,北方的秦州、太原、真定、京兆、大名、洛阳、密州、晋州,东南的苏州、杭州、江宁、扬州、真州、楚州、庐州、襄州,川蜀地区的成都、梓州、绵州、遂州、汉州,闽广的福州、广州等,都是商业贸易的重要城市。
州县城市之外,镇市、草市星罗棋布。
宋朝各镇设有场务,收取商税。
较大的镇,商税收入可以超过县城。
比镇市更小的草市数量更多,苏轼说,各地城小人多,散在城外叫作草市者甚多。
草市北方叫“集”,南方、叫“墟”,较大的墟、集有酒店、客栈等,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可发展成集镇。
镇市、草市的活跃促进了城乡贸易与交流,宋朝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州县为支撑,镇市、草市为补充的完整商业网络。
宋朝政府通过收取商税和专卖收入从中获得丰厚回报。
太宗时一年商税收入400万贯,仁宗时已超过2000万贯。
专卖收入在太宗至道时就达1123万贯。
二者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主体。
南宋在江南建国,水上交通发达。
以临安和建康为枢纽,西向沿长江经鄂州联结四川,南面直通泉州、广州,联结琼州,商业贸易比北宋更为繁盛。
临安有户籍记载的人口在南宋末年为39万户,124万人此数不确,应该在200万左右,既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中国通史记载,临安居民所用物品,多从外地运来。
每天食用米万多石,来自苏、湖、常、秀四州和淮南、江西、湖广等地。
柴炭、竹木、水果来自严、婺、衢、徽等州,海鲜、水产则来自明、越、温、台等州。
临安所需菜蔬、布匹、食盐和各种杂货,也均从外地运来。
人们自豪的说:“以前没有过的东西,现在都有。”
各地的产品也在临安交换转运,浙江两岸船只云集,客贩往来,不绝于道。
临安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
大街上买卖昼夜不停,每天早晨五更,早市者开店营业夕阳西下,夜市又开张。
直到三四更后,店铺酒楼歌馆才慢慢静下来。
临安城外数十里,也是店铺林立,交易繁盛。
临安城内,住着大批“工役之人”,他们分属各种作坊,如碾玉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打纸作等。
此外街巷还有许多“修旧人”,听候主顾召唤,如补锅、箍桶、修鞋、修伞、磨镜子等等。
而且和今天一样,那时每天街上还有“扫街盘垃圾者”,有“倾脚头”的“出粪人”,还有众多的货郎、小贩、送菜工等等,社会的分工已经非常细。
临安市上有440行已超越360行的概念,如布行、鱼行、蟹行、销金行等,商户数量也比北宋时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