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林林总总(第2/2页)买宋


    其中店伙口267,雇工口99,是最值得注意的,表明在这个镇上,工商业人口中最底层的人数有366人。

    可惜的是,它没有统计开设牙行、店铺、作坊的人口数,以及从事棉纺织业的人口数,因此仍然无法估计工商业人口的比重。

    我们不得不寻求民国时期的人口统计数字,来弥补这一缺陷。

    日本满铁上海事务调查室关于嘉定县各市镇的人口分类统计,大致可以窥见清代市镇的人口构成。

    尽管当时嘉定县盛极一时的棉纺织业土布业已经衰落,但是号称“银南翔”的嘉定县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南翔镇,农业人口明显少于工业人口,更少于商业人口。

    该镇农业人口8,工业人口957,商业人口1126,工商业人口共计2101,是农业人口的25倍。

    又如,吴江县的震泽镇,据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经济概况提供的数据,该镇四乡“修丝为业者不下五千户”,即使以每户一人计,也有5000人之多,镇东北栅“有丝车460座,工人1300人”。

    据新编吴江县志记载,镇上纯商业单位331家,从业人员1146人;饮食业99家,从业人员196人;服务业45家,从业人员121人,商业人口合计1463人。

    震泽镇的工商业人口大大超过农业人口,是毫无疑问的。

    与此相关联的是以市镇为中心体现出来的乡村的城市化,即介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小城市的形成。

    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大镇,人口都在万户以上,例如南浔镇、乌青镇、盛泽镇、罗店镇、双林镇、濮院镇等。

    当时这些市镇,实际上已经具备县城乃至府城的规模,正如康熙乌青卷一疆域、乾隆乌青镇志卷二形势所说“名为镇而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一些中小型市镇也有数千户人家,而且商贾辐辏,富庶繁华,迥然区别于乡村,成为新兴的小城市。

    这是特色的城市化模式。

    像是美国学者绕济凡brn和赵冈的揭示了这点英国及日本的城市人口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在英国占城市人口的74,在日本占城市人口的71。

    而中国则不然,不足一半的人口是在大中型城市中,其余都散居于小城市及市镇中。

    中国的7100个小型城市,大部分是市镇。

    还有就是江南市镇的外部变革像是地权的分散化趋势,田面权与田底权的分离。

    要知道随着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在江南市镇的四乡,出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化趋势。

    这种现象在道光、咸丰以后更加明朗化。

    例如曹幸穗的论文论旧中国苏南土地占有关系的演变及其推动力,论述了这一点。

    他指出,随着近代化的步伐,新兴工商业城镇的发展,使得“乡居地主”向“城居地主”转化,离乡地主携带着从土地上积累起来的财富进入城镇,把土地资本转化为工商业资本。

    与工商业利润比较,出租土地所得的地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最富有者对购买土地已不感兴趣,地权的分散化趋势就成为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