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视察武学(三)(第1/1页)建文天下

    朱允炆和王度聊了足足半个时辰,才让王度离开,自己在屋子里理了理思路,不由得长出一口气,武学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是自己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组建的班底初步成型,学员的表现随不如预期,但能有100个能用,也还勉强可以。另外王度今天说的话,如果泄露出去,足以让他灭九族,他能说到这个程度,说明他已经可以信任了,自己也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商量一些秘密、阴暗的事情,但铁铉、齐德和黄子澄都太方正了,气节能力都没问题,但太文人气了,不是很适合,这个王度倒是可以。虽然能力比不上刘伯温、道衍等人,但是有参谋室协助,应该也没有问题。

    另外王度对朱元璋的揣测也让朱允炆警醒,他从来没有想过由朱元璋来对付朱棣,为什么从没有想过呢?而朱元璋也确实不打算对付朱棣,除了王度说的原因,是不是还有别的呢?想到这里,朱允炆不由自嘲的一笑,自己已经坐上了这个位置,就不应该有幻想,什么父慈子孝、祖孙情深不能说没有,但是牵涉到国事、牵扯到大明的千秋万代,一切都苍白无力。也许在皇爷爷看来,如果燕王叔愿意为自己戍守边疆,那么一切都好,如果不能,自己和燕王叔一战,胜者为皇,其实也很完美。这么说,这么说靖难之役就是皇爷爷纵容的结果,亿万子民、百万大军、生灵涂炭只不过是朱家天下的一次博弈而已,这个残酷的现实不由得让朱允炆打了一个寒颤,这就是帝王的无情吗?帝王的爱民如子就是这种爱法吗?想到这里,朱允炆的额头上不由得冒出了冷汗,汗珠吧嗒吧嗒的沿着额头往下流淌。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皇爷爷在有生之年不想把大权全交到自己手里,如果燕王倒了,那么自己会不会安分的坐着皇太孙,等着接位呢?会不会铤而走险,让他做太上皇呢?也许他也在防着自己,担心不得善终。

    朱允炆想了好一阵子,刘振从外面进来,轻轻敲敲门:“殿下,快到午膳时间了。齐大人、黄大人让殿下去用膳?”哦,朱允炆一拍脑袋,起身出门,道:“刘振,他们怎么说?”

    “两位大人说,在食堂旁边的红楼设宴,所有的武学官员和大队长都会参加。”

    朱允炆本来想说,还是在食堂随便吃点,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自己这样做,其他官员也得学样子,这样就不太好了,就道:“就这样子吧,让两位大人挑选一些优秀的学员也参加宴会,名单由齐、黄、铁、王三人制定。”

    刘振应是,就出去了。

    朱允炆换了件衣服,净了净面,早有人候在门口,朱允炆一看,还是那个谭远,就点头示意,谭远施礼后转身陪同他往红楼走去,一行人穿过教学区,拐了个弯就看到食堂了,因为现在还没有到用饭时间,食堂还没有人。在食堂东侧,有一个二层的红色小楼,有好多人正在进进出出。朱允炆停了一下,问道:“望之,平时红楼都什么人在用?”

    “殿下,一般是不用的,红楼设计就是为了上官来视察的,前段时间礼部尚书任大人、兵部尚书茹大人来,就在那里用餐,从二楼,可以看到食堂的情况。”

    “哦,好的,学员都来了吗?”

    “都来了,列位大人正在门口迎接殿下呢。”

    走进了一看,果然如此,带允炆走进,齐德、黄子澄领头,齐声跪倒:“参见殿下。”朱允炆道:“大家平身吧,今天只是寻常宴会,大家随意就好。”

    众人领命。

    朱允炆领头上了二楼,发现这里环境很不错,非常整洁和干净,把窗户打开,可以把附近的情况一览无余,就坐到主位上,四位护卫和刘振站在身后侍候。

    很快,宴会开始了,朱允炆首先举杯:“今天孤来武学,虽然创建时间不足两月,但是都已经上了正轨,大家辛苦了,孤敬大家一杯。”

    大家纷纷举杯:“谢殿下厚赐。”

    朱允炆不由得无语,从明朝建立以来,朱元璋极力复古,皇宫都是参考周礼建的,礼法方面规定的很细,尤其是洪武朝,大家都很守礼,但是有时候让人很拘谨。

    宴会上大家都有些拘谨,因为皇太孙在这里,大家都不敢放肆。而且因为每人一个桌案,交谈也不方便,不过朱允炆还是极力调节气氛,让文臣作诗,齐德、黄子澄、铁铉应制作诗,经过武学的熏陶,三人作诗都多了一些豪气,这让朱允炆很满意,他希望手下能够文武兼资,达到古人出将入相的标准,那他就要偷笑了。最终铁铉胜出,朱允炆亲手斟酒一杯,走到铁铉面前:“几月不见,鼎石豪气更胜往昔,孤心甚慰,以美酒为敬,望鼎石能够建功立业,不负平生所学,与孤全始全终,成一代佳话。”

    铁铉赶忙接过酒杯,跪下一饮而尽:“殿下,铁铉蒙皇上青眼赐字,蒙殿下赋予重任,鼎石必尽忠职守,为大明效忠,死而后已。”

    朱允炆扶起允炆,不由得哈哈大笑。

    回到座位上,继续举杯:“齐先生、黄先生、王先生,与孤相知多年,这次又因为孤的缘故,投身武学,难为三位了,待武学上正轨,孤还要有更多的事情劳烦三位操劳了,在这里,孤敬三位一杯。”

    齐黄王三人本有些妒忌,但是被朱允炆几句话就轻轻化解了,不由的举杯谢过皇太孙。

    然后朱允炆转向瞿能、何福和沐晟道:“三位将军,因为孤的缘故,让你们离开战场,在这里教书育人,也难为你们了,但是武学乃大明武力之根本,请三位将军能够领会孤的意思,把武学办好,把学员教好,孤敬三位一杯。”

    三位将军赶紧跪倒,谢过皇太孙赐酒。

    朱允炆让三人平身,道:“孤对军旅之事,不是很懂,能否请三位将军叙述平生最得意的战事,让孤可以体会将军们的喜悦,如何?”

    “遵命。”

    三人对视一眼,何福年纪最大,就先站出来说:“末将追随皇上已经接近四十年了,洪武十四年,随颖国公入云南,平定云南后,三十万大军就地屯田,末将也在其中;后洪武二十年参与捕鱼儿海之战,在沙漠中大破元军;洪武二十二年,北降元军叛乱,末将将其剿灭;洪武二十年,在平羌将军任上讨伐越州叛蛮阿资,平定五开、毕节等蛮;末将身经百余战,年近六十,已经算幸运了,能活到今天,都是皇上洪福,殿下隆恩,末将不敢居功。”

    瞿能接着道:“末将因父功于洪武十六年,任四川都司,长于治军。洪武二十三年与与先凉国公平定西番叛民;洪武二十五年征讨叛将月鲁帖木儿,在双狼寨大破敌军,最后平定叛乱。末将正在壮年,愿为殿下开疆拓土,扫平叛乱,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沐晟站起来道:“殿下,末将年纪尚幼,未经历战场,对火器较为擅长,勇力非景茂所长,末将更喜欢在参谋室研究战例,和王大人较为相得。”

    朱允炆听各位将军言毕,就站起来走到三位将军面前:“三位将军都是大明之栋梁,何将军身经百战,老当益壮,实为大明的功臣,以后还希望何将军继续为大明效力;瞿将军勇猛无敌,威震敌胆,正当壮年,将来孤还有大用之时;沐将军虽然年轻,不善勇力,但是擅长军略,孤希望沐将军能够成为一代儒将,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孤以此酒为三位将军致敬。”说着,让人端来四杯酒,给三位将军每人一杯,然后自己拿起一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看着三位将军:“请。”

    三位将军很激动,觉得皇太孙对武将非常器重,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愿为大明效死,效忠皇上,效忠殿下。”

    朱允炆不由得哈哈大笑,拍着三位将军的肩膀,回到主位,举起酒杯:“来,大家干一杯,愿武学能够蒸蒸日上,大明能够国泰民安。”

    众人齐声领命。

    宴席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也能放得开了,朱允炆也很高兴,忽然想起一个事情来,开口说道:“楼下都是武学最优秀的学员吧,能否让他们上来,孤见上一见。”

    齐德吩咐一下,一会儿工夫,学员们都来到了二楼,齐声对皇太孙见礼,朱允炆让大家平身,看着这20多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朱允炆感觉压力似乎少了很多,笑着说道:“孤今天很高兴见到武学中的翘楚,你们是武学的第一批学员,孤希望你们在未来走上战场或者朝堂上,都能建功立业,孤希望可以亲自为你们授勋。来,都自我介绍一下,孤好认识一下你们。”

    众人领命。

    “回殿下,武学学员谭远,字望之,四川CD人,出身国子监。”

    “回殿下,武学学员邵云,字翼翔,应天府人,出身国子监。”

    “回殿下,武学学员白自行,字成龙,应天府人,出身国子监。”

    “回殿下,武学学员张辅,字文弼,北平燕王左后卫百户。”

    “回殿下,武学学员海云龙,字羽飞,福建镇海卫千户。”

    “回殿下,武学学员刘千柱,福建泉州卫千户。”

    “回殿下,武学学员田玉书,字文岳,浙江观海卫千户。”

    朱允炆看大家介绍完了,站起来,走到学员面前,让侍者拿过托盘,每个学员端起一杯。朱允炆笑着道:“各位都是我大明的未来的将军,来,孤敬你们一杯,好好学习,将来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孤希望你们中能出现未来的公候,到时孤会亲自为你们授勋。来,干一杯。”

    众人齐声领命,都是年轻人,一身的豪气,一饮而尽:“卑职愿为殿下效死!”声震红楼,传遍武学校园,飞舞到武学乃至大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