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风起(第1/1页)建文天下

    卓敬朝朱允炆躬身施礼:“殿下,请恕臣失礼。”。朱允炆茫然的点点头。

    卓敬走到地图前,研究了半响,不停的喃喃自语,朱允炆也有些紧张,听卓敬嘴里念念有词,只听出“居庸关”“绥远”,还有“燕王”“代王”“宁王”良久,卓敬坐到桌子面前,喝了一大口水,看着朱允炆道:“殿下,请殿下仔细想想,这个绥远城确实是您自己想到的战略吗?有没有人提醒您,或者建议您?”

    “这个啊,孤确定没有人建议,都是我个人想到的。”

    “殿下,这个绥远城的设想非常好,殿下雄才伟略,令人佩服,但是在目前来说,不太合适。殿下对臣有知遇之恩,敬本庸才,蒙殿下以腹心相待,臣今日就说些肺腑之言,还望殿下恕罪。”说着,卓敬跪在地上,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朱允炆大惊,扶起卓敬道:“惟恭,孤既然以你为腹心,就是要听你的肺腑之言,你起来吧。”

    卓敬并没有表示的感激涕零的姿态,很自然的站起来道:“殿下,请恕臣直言,按照殿下的构想,建设绥远城需要调动宁夏卫、东胜卫等大同诸卫,殿下沿黄河从宁夏调动给养,确实是招妙棋,那么殿下,您打算让谁负责建设绥远城呢?”

    “孤有几个人选,颖国公傅友德、孤的护卫军指挥使瞿能、西宁侯宋晟,另外武学教官平安也是一个人选。”

    卓敬想了想道:“这些人选从能力上都没有问题,但是臣建议启用西宁侯宋晟,至于颖国公,臣建议不要轻易赋予兵权,瞿将军最好留在京师,以防生变。”

    “生变?”

    “殿下,殿下虽然才华绝伦,但过于注重外患,而小视内忧。如果臣知道此事,必然会阻止殿下。”

    “为何?”

    “殿下,筑绥远城至少需要五万军队,随时能战斗的军队要保持在两万以上;另外需要大同、北平、大宁、宁远在东线策应,兴许还要调动太原、济南和开封的军队,这样调动的军队预计要在二十万以上,规模不小于蓝玉出击捕鱼儿海,如此北疆就会聚集大明半数以上最精锐的军队,这次军事行动还要持续半年以上,这些军队只有皇上才能控制的了,一旦有变,殿下如何处置?”

    朱允炆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有些想当然了,他一直记得洪武年持续了三十一年,但这个谁能保证呢?这次行动即使顺利也会持续到洪武二十九年下半年,如果这期间出现意外,就会出现诸王拥兵二十余万屯兵塞上的局面,他们是否会听从自己的命令散去呢?燕王估计是不会的,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而通常其他王爷都归其节制,所以就有可能出现诸王叛乱的情况,朝廷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精锐程度差距甚远,自己将面临比历史上的朱允炆更加恶劣的局面。朱允炆不由得拍了一下额头,这是怎么搞得,自己这么努力,却把事情搞的更糟。

    朱允炆不由得浑身冒冷汗,道:“那孤去和皇上进言,取消此次筑城行动。”

    卓敬苦笑一声:“殿下,这是您一力推动的事情,如今皇上已经首肯,六部、五军都督府都已开始领命筹备,工部负责准备匠户、筑城的城砖、石灰等物,兵部开始征集兵员,五军都督府开始选将,风声应该已经流传出去了,这么大的一个事情,要想停下来,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朱允炆语塞,是啊,什么理由呢?是自己一力推动的事情,皇爷爷已年近七十,还支持自己做这件事情,他不顾身体的老迈,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太平天下,自己一直感念于心,怎么能用老人家快死了这个理由阻止其行动吗?这得让皇爷爷多伤心啊?而且,而且,朱允炆突然回头看了看卓敬的脸色,发现卓敬脸色如常,心里不由得赞叹。

    “惟恭,看来此事无法阻止了,那么你有什么建议?”

    卓敬脸色如常,但心里却下了决心,道:“殿下,惟恭有以下建议:”

    “一、任命西宁侯宋晟为筑城总指挥,调动宁夏、大同诸卫进行筑城。”

    “二、为保证此次行动成功,要调动边疆诸王出塞佯动,尤其是燕王,令其率领精锐骑兵,深入漠北,尽量减少他与诸王的接触。”

    “三、尽量调动周王、齐王北上,然后在山东济南和河南开封部署殿下信得过的重将,储备粮草,以防万一。”

    “四、绝对保证皇上和殿下的安全,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则大事去矣。”

    “五、瞿能将军尽可能留在京师,护卫军不能参与此次筑城,要留在京师加强训练。”

    “六、那些虎蹲炮要尽快部署,关键时刻是能顶大用的。”

    待卓敬说完,朱允炆在地图上一一指点,理解卓敬的用意,最后道:“惟恭,孤明白你的意思了,孤现在能用的人只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魏国公徐辉祖和瞿能将军。孤打算让长兴侯去河南,瞿能去山东。”

    “臣不赞同,瞿能将军最好留下,还有什么人选?”

    朱允炆想了想道:“还有一个人选,就是武学的教官盛庸,他擅长使用火器,到时候配备虎蹲炮,再加上铁铉,守住济南应该没有问题。”

    卓敬想了想道:“殿下,万一,我是说万一,殿下应立刻命人接管北平和大同,然后再招诸王回封地。”

    朱允炆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不,不会到那一步吧?”

    “殿下,世事无常,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希望臣说的都是妄言吧。”

    两个人一直谈到深夜,朱允炆安排人送卓敬回去,自己从宫门吊上去,回到了端本宫。

    卓敬在回去的路上,心潮起伏,皇太孙确实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修建绥远城,但是思虑还是不够周全,时机选择不当,恐怕会搞出大祸。但殿下确实仁义,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此次行动,那就是殿下把一切对皇上和盘托出,皇上必然会震怒,很大可能会终止行动,但必然会迁怒于自己,会将自己抄家灭门,不过殿下会有惊无险。不过殿下刚才的举动应该是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不过此次行动能够正常完成,对殿下的声望是有巨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边军之中。即使出现问题,只要朝廷应对得当,也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藩王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殿下有些妇人之仁,远不如皇上杀伐决断,但自己更喜欢这样的皇帝。

    过了几天,朱允炆密令户部、兵部向济南运送粮草和兵员,而这一切都落在了有心人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