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宁惊变(第1/1页)建文天下

    当藩王收到朝廷的换封令之后,和朱允炆预想的不一样,同意换封的只有庆阳的庆王、岷州的岷王、甘州的肃王、云南的宁王和桂林的靖江王,其余的都宁愿削减护卫,也不愿换封。总而言之,就是边疆苦寒之地希望换封,觉得反正也不会更差了,但内地藩王都不愿换封,即使是北方的晋王、代王、燕王、周王也都不愿换封。

    朱允炆召集群臣商议为何藩王不同意换封,边疆诸王容易理解,但是内地诸王为什么不愿意呢?众人商量了半天也没有结果。最后解缙提出一个问题,假设要换封一个藩王,朝廷需要怎么做?藩王需要怎么做?

    高巍恍然大悟,向朱允炆跪倒道:“皇上,臣思虑不周,给皇上惹麻烦了。”

    “嗯?”朱允炆有些不解,连忙要扶起高巍,高巍却坚持不起来,频频磕头。朱允炆狐疑的看着周围众人,发现大家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朱允炆摇了摇头,回到位置上:“大家都明白了吗?”

    众人点头,豁然开朗之后,却如丧考妣。

    最后还是高巍道:“皇上,此事是臣思虑不周,换封藩王,则必须先修建王府,而王府的修建往往要耗费数年时间,需要征调大量民夫、钱粮,耗资巨大,这笔钱由谁来出?朝廷还是藩王?如果两个王府对调,那么需要老王爷同时去世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说完,高巍跪倒在地,频频磕头,而众人也都沉默不语。

    朱允炆也明白过来了,看着四周众臣的丧气样子,赶紧站起来,硬把高巍扶了起来,将他安置到座位上,然后躬身道:“高卿,请不必内疚,你只是建议,最后还是朕决定下旨的,是朕思虑不周,导致这种结果。”然后拍了拍高巍的肩膀,回到了座位上。

    高巍感动的泣不成声,朱允炆让刘振将高巍扶到后堂休息,然后拍了拍手掌,道:“事已至此,大家还是商议一下,如何回复藩王?大家可有良策?”

    这次大家反而有些拘谨,不敢说话了。

    解缙到底年轻气盛,道:“皇上,圣人有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皇上不妨下诏书收回圣旨,以安诸藩王之心。”

    众人听了之后,心中暗道:这个解缙果然还是老样子,什么话都敢说,这种自己打脸的事情能随便做吗?历史上的这种事情都是万般无奈下发生的,或者只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次的事情能一样吗?

    果然卓敬立刻反对,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如今皇上登基未久,威信未立,朝野正在观望之中,如果此时收回成命,则朝廷、皇上的威望必然会大大受损。加之此事还涉及藩王,如果皇上就此退步,藩王必然得寸进尺,恐怕将一发不可收拾。”

    刘三吾也道:“皇上,卓大人说的没错,万万不可就此退让,否则后果难料。”

    齐泰、黄子澄等人也反对退让。

    朱允炆笑道:“如此朕就不退让,但是如何回复诸位王叔呢?”

    齐泰想了想道:“皇上,不如我们迁移一部分藩王,比如肃王曾经上表请求内迁,不妨朝廷下旨将其从甘州迁至兰州,另外岷王在兰州附近,不妨将其迁至胡广,如此可安藩王之心。”

    卓敬也道:“再比如辽王也可以迁至内地,辽东地处偏远,百姓稀少,想必辽王也是愿意的。”

    众人打开了思路,纷纷发言,有将诸王一网打尽,全部迁移到内地之势。

    解缙却道:“如此迁徙,耗资巨大,朝廷能承担吗?”

    王度笑道:“大绅,此事易尔,迁徙诸王并非一日之功,目前我们只要先回复诸王,然后在当地动工即可。至于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说。”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纷纷称是。

    朱允炆扫视了一下众人,终于明白后世的政策是如何雷声大、鼓点小,最后无声无息了,但此事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朱允炆点头同意了,就按照这个思路做一个方案,让几个边疆的王爷如肃王、岷王等人内迁,其他的藩王也都给设计一个内迁的方案,供他们选择。如此这个方案就不是亲王之子内迁,而是亲王内迁。高巍的方案就平滑的过度到卓敬的方案了。

    最后这个方案做出来的时候,现有的十八个已经就藩的藩王就可以平滑过渡,并且一些王府可以重复使用,这样新建的王府并不多。

    过了几天,朝廷又派出了特使,与各地藩王商量,如此就开始了关于迁藩的扯皮

    但也有一些成果,比如肃王改驻兰州,岷王改驻胡广武冈,令宁王家眷从大宁迁至云南,与宁王相聚。

    八月十三,练子宁返京,回禀了探望晋王、燕王的情况,言二人重病不起,应以抚慰为主。王弼认为可以独自守城,不需要周王驻守,周王则道愿意不辞劳苦继续守边。

    八月十七,耿璇调兵三万进驻广宁,由郭英指挥。

    八月二十七,广宁、北平急报京师,定远侯王弼举兵反,推举周王为主,传檄北疆和京师,要求皇上给蓝玉等人平反,以告慰忠臣之心,并号召功勋之后,一起举事。

    八月三十,宋国公冯胜在府中自杀。

    九月十日,王弼举兵攻击广宁,被击退。同日攻击开平,开平军溃逃入关,王弼军追至喜峰口,不克而还。

    朝野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