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罗(第1/1页)建文天下
攻克汉城比想象中要容易的多,虽然汉城军队更多,且有李芳远压阵,但是朝鲜自开战以来屡战屡败,载宁平原的会战损失近十万人,而明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开城守军虽然奋战到底,却一日内破城,破城后还被归义军洗劫个精光。受到激励的归义军攻势汹涌,因为明军炮火的威胁,朝鲜军无法在城头形成兵力优势,只能被动挨打。看到汉城即将不保,联想到盛庸劫掠的威胁,城内的部分贵族、重臣撑不住了,议政李居易、权仲和以及东城门守将全准密谋挟持李芳远,向明军投降。
明军虽然四面围城,但主攻方向却是西面和北面,南面临河,兵力无法展开;东面并没有放置太多兵力,但盛庸命张悍天带领一万骑兵埋伏,准备随时截击城中的逃兵。
由于归义军攻城甚急,所以两日后的晚上,李芳远决定调集部分守军协防西面、南面城墙,同时召见全准议事。这让心怀鬼胎的全准以为自己的密谋被发现,立刻决定谋反,同时派人去通知李居易和权仲和。可惜仓促发动,在东门守军中形成了混乱。
李芳远闻报后,立刻亲自率领亲军镇压,在东门形成了混战。全准一不做二不休,命人在东城放起火来,并打开了城门,派使者到明军营中请降。但由于东门明军人数较少,将领级别太低,无法判断真假,不敢做主,怕中了埋伏,只好去请示张悍天,这就耽搁了时间。
李芳远发现东门被打开后,立刻命令全力进攻,夺回东门,同时抽调南门、北门的部分守军前来增援;但就在这个时候,得到全准消息的李居易、权仲和狗急跳墙,带领家丁在城中放起了火,同时派人去联络各门守将,告知他们城池即将不保,让他们早做打算。
各门守将收到李居易、权仲和的消息后,立刻又收到了李芳远的命令,西门、南门守将都按兵不动,唯有北门守将金南轩派军前来,并告知了李居易、权仲和谋反的消息。
得到金南轩的支援后,李芳远很快将全准所部逼出了东门,但是东门却已经被全准烧毁,无法关闭。回头望望城头的大火,再看看眼前烧毁的城门,再想到没有服从命令的南门守军,李芳远万念俱灰,不知如何是好。
见此情景,金南轩跪倒在地:“皇上,赶紧走吧,明军很快就会反应过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去哪里?朕还有地方去吗?”李芳远苦笑道:“汉京都守不住,如何才能阻挡明军?”
“皇上,去庆州,那里三面环山,是古新罗的都城。末将有一个思路,明军火器强大,骑兵也不弱,在平原上是不可战胜的。所以自开战以来,无论野战还是攻城,我军连战连败。”
“但我军并不是毫无胜机,皇上可以去庆州,依托江原道和庆尚道,依靠那里的山区地形,与明军作战;那里山高林密,地形崎岖,明军火器的威力无法发挥。”
“皇上只要安抚两道百姓,组成精兵,不停的骚扰、打击明军,招抚、联络归义军,未必不能将明军拖垮,那样复国就未必没有希望。”
听着金南轩的诉说,李芳远的眼睛逐渐由迷茫转向坚定,最后,他跺了跺脚,扶起金南轩道:“将军如此大才,朕却不能识人,如果早日任用将军,朕也不至于有今日啊!”说着,李芳远不由得痛哭起来。
金南轩却摇了摇头:“皇上,末将也是经过这么多次的失败才想明白的,快走吧,末将愿意断后!”
“不行,朕以后还要更多的仰仗将军。”
李芳远咬了咬牙,道:“李道同,朕命你穿上朕的龙袍,打着朕的仪仗,吸引明军,掩护朕突围,你可愿意?”
“臣愿意!”李芳远身边应声走出一位侍从,跪倒在地。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李道同,李芳远心如道绞,李道同是他的幼年好友,虽然没什么才能,但却是他最信任的人。但现在,只能让他替自己去死了
李芳远伸出手拍了拍李道同的肩膀,眼泪涌出眼眶,滴落在尘埃中,他带着鼻音道:“道同,朕会视你子为朕亲子,视你老母为朕老母,你安心去吧,如果朕能再回到汉京,必然给你风光大葬,让你享受永世荣光,你的后代也会安享富贵荣华!”
“谢皇上!为皇上死,臣无悔!皇上雄才大略,臣能替皇上去死是无上的荣耀。皇上!您一定要活下去,朝鲜需要您!”
“金将军,皇上拜托你了!朝鲜拜托你了!”
李道同跪在地上,恭敬的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李李将军,末将在此立誓,誓死效忠皇上!复兴朝鲜!”
深夜之中,明军无法分辨真假,纷纷冲着李道同而去,最后李道同被俘,却一言不发,张悍天以为自己立下大功,却不知道真正的李芳远已经从他的身边悄悄溜走了。
汉城最终没有遭到劫掠,李居易、权仲和、金准出面求见盛庸,最终达成了协议,汉城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安抚攻城的归义军,这样汉城内的王宫、贵胄、百官和百姓基本保存了下来。
所以当李芳干一行进入汉城时,汉城仍然是一片安定祥和的局面,文武百官在西门外迎接朝鲜权知国事李芳干,以及领议政张紞及内禁卫大将瞿能等人。
得知李芳干就任朝鲜权知国事的消息后,庆州的李芳远立即改国号为新罗(新罗是朝鲜半岛的第一个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在朝鲜半岛的百姓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去帝号,派出使节向明朝称臣;但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袭击、骚扰明军。
在送李芳干去朝鲜的同时,朱允炆派徐凯统领河南、山东军五万,在海军的掩护下进驻济州岛,进攻全罗道。
建文六年十月二十五日,盛庸、徐凯会师于全罗道的光州,至此,明军已经占领了朝鲜西部全境,仅余东部山区江原道、庆尚道尚在苟延残喘,而李芳远的新罗也变成了朝鲜半岛一些人心中的旗帜,也成为朝鲜半岛不稳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