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归来(二)(第1/1页)建文天下

    “但是,当时情况仍然很危险,末将等不敢停留,只能按照指南针的方向,一路向东,向东两天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陆地”

    听着童海龙颤抖的声音,大殿中一片静寂,某些人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转向了朱允炆。

    平心而论,朱允炆开海禁,通商南洋,赞同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反对的人也不多,因为开海禁带来的海关收入带来了确实的利益,而收益的大部分都用在了官员的俸禄上了,官员收到的俸禄不再是粮食和大明宝钞,而是交通银行的银票,这让官员们的生活殷实了不少,所以反对声音并不多。

    其实这也得益于洪武帝的余威,在他的高压之下,建文朝的官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廉的,所以俸禄收入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朱允炆还是比较幸运的。

    但是派出船队向东航行,寻找传说中,不对,应该是说皇帝想象中的“美洲”,反对的人就相当多了,不过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文官,在建文朝,文官是没有资格过问武事的,在这一点上,朱允炆比他的爷爷朱元璋还要坚持;而武将们面对皇帝的要求,不敢反对,最多只能在出征人选上推三阻四,最后选择了一些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去送死,而童海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童将军,到达美洲时,你们还剩多少人,多少条船?”

    听到海军都督府佥事张荣的问话,童海龙连忙躬身道:“回禀张大人,抵达美洲时,我军剩余福船九艘,水手一百零五人,将士总计七百一十五人。”

    “本将军记得出征时是福船十九艘,海沧船十七艘,将士合计两千一百一十七人,也就是说福船损失了十艘,海沧船十七艘全部损失,将士损失一千四百零二人?”

    “是的,确是如此!”

    死寂,大殿中陷入一片死寂。

    在场的文臣武将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死个千八百人,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但是没有经历过什么战斗,仅仅是因为海啸、风浪就损失了三分之二的战士和四分之三的船只,这么大的损失,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既然损失这么大,你们当时为什么不停船救助齐千业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张荣突然道。

    “大人,不是我们不救,而是不能,”童海龙扫了一眼眼含怒意的部下们,示意他们禁声,然后摇了摇头,苦笑着拱手道:“大人,当时暴风雨还未停歇,天上阴云密布,如同一个锅盖压在头顶,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而海面上依然波涛汹涌,一个一个海浪的打过来,福船如同一片树叶一般,颠簸不停,无法立足,船上的将士们劫后余生,都惊魂未定,已经有些不听号令,所以末将不敢继续停留,只能发出信号弹,吸引所有船只的注意,然后带头向东行驶,其他的船只自然就跟了上来。”

    “走了半天左右,我们才停船检查,在那个时候,末将才发现千业兄弟的福船不见了,但回首望去,那里依然阴云密布,末将只能命令放弃救援,向东航行求生。”

    听完童海龙的解释,大殿上的群臣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

    “真的假的?还能有这样的海啸天灾?”

    “太可怕了,这种场面能活下来,水师也不容易啊!”

    “根本就不该去找什么‘美洲’,简直是九死一生啊。”

    “真是太可怜了,一千四百多人啊,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啊!”

    “是啊,是啊,真是作孽啊!”

    “”

    “童海龙真是废物,损失怎么这么大呢?”

    “他也不容易,你没听见吗?那种场面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也是,听着我都毛骨悚然!”

    “是啊,老子经常出海,本以为自己的见识够了呢,但从没想到大海深处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可怕了!”

    “远洋航行,没有那么容易啊!”

    “”

    听着下面的窃窃私语,朱允炆脸色铁青,他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没想到远征船队损失这么大,更没想到这些损失都是在到达美洲之前发生的。

    其实朱允炆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他的记忆里,亚洲的最东端和美洲的最西端距离很近,只隔了一个不足百公里的白令海峡,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沿着库页岛、萨哈林岛这些岛屿向东就可以抵达阿拉斯加,这条路在地图上看是最近的,似乎也是最容易的。

    但是朱允炆低估了白令海的气候条件,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寒冷,南部年平均气温只有摄氏二到四度,北部平均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十度到八度。

    实际上,白令海风暴频繁,气候寒冷,海面更有大量的浮冰,是世界上航海最艰难的海区之一,即使在七月,最北端的白令海峡仍然有浮冰,童海龙率舰队在七月到十月间航行,虽然已经是最好的时节,但是仍然相当危险。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福船虽然是大明最先进的船只,但仍然是一种适合近海航行的船只,并不适合在远洋航行。

    这两点,朱允炆都不知道,同样,整个大明朝也没有人知道

    “童将军,老夫想知道,你们这次远征,返回大明的有多少人?多少艘船?”

    童海龙循声望去,发现是户部尚书郁新,他站在文官的首席,须发皆白,但双目依然敏锐,正紧盯着自己。

    童海龙略作思索,拱手道:“郁大人,末将返回大明时,在吕宋附近巧遇大明的南洋水师,当时末将麾下有战舰七艘,水手加士兵共计三百二十四人,另外还有一些俘虏、奴隶,大约一百多人。”

    “俘虏,奴隶?”

    “是的,末将在抵达美洲后,为了获取陛下指定的一些作物种子,曾经和当地人发生一些冲突,期间抓获了一些俘虏,另外还抓了一些种植这些作物的奴隶。”

    “哦,都是些什么作物种子呢?”

    “有玉米、土豆、红薯、辣椒、橡胶等等。”

    “玉米、土豆?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看着郁新愕然的眼神,童海龙有些局促,他不由得转头看了看皇帝,道:“这些作物我们种过一些,吃起来还可以,但是末将也不知道是否找对了,这都需要陛下圣裁!”

    “陛下,”郁新定定的看了一会儿童海龙,直把童海龙看的浑身发毛,然后他转身道:“臣明白了,童将军出征三年,将士殒命近两千人,就得到了这些种子?难道这些种子有这么大的神异之处?”

    “难道能让人长生不老不成?”

    看着目不转睛直视自己的郁新,还有其身后的侯泰、齐泰等人,朱允炆突然明白了郁新的忧虑,他以为自己派舰队远征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就如同秦始皇和汉武帝一般,自己曾经说过很佩服秦皇汉武,也许是这一点让他们有了联想吧。

    想到这里,朱允炆不由得展颜一笑,沉声道:“郁老卿家,这些种子虽然不能让人长生不老,但是在朕看来,它们比长生不老药还要神奇。”

    “玉米可以作为主食,而土豆、红薯不仅产量极高,而且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裹腹,还可以做成菜肴。但是朕最看重的一点,是他们比稻米、小麦更加抗旱,产量却比后者还要高,比如土豆产量至少是稻米的五倍以上。”

    “最后,土豆还可以在漠北草原上种植,其作用就不用朕细说了。”

    “哦,”郁新听了后,却没有什么兴奋的表现,他觉得皇帝说的简直是天方夜谭,自己进士出身,加之管理户部多年,什么稀奇古怪的农书都看过一些,但从没有听说过玉米、红薯、土豆这类东西,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得浮上一丝悲哀,陛下,太草菅人命了

    沉思良久,郁新缓缓跪倒:“陛下,美洲,距我大明足有万里之遥,即使其土地肥沃,金银遍地,也不值得大明劳师远征。”

    “此次童将军远涉重洋,居功至伟,但损失极为惨重,但万幸带回来一些‘神奇’的种子,可谓天佑大明,但此时可一不可再,老臣恳请陛下,不要再派人前往美洲了,如此是大明之幸、万民之幸啊!”

    说完,郁新伏倒在地,长跪不起。

    而其身后的文官大部分跟着跪倒在地:“恳请陛下不再派人寻访美洲,如此是大明之幸、万民之幸啊!”

    听着郁新言语中的暗讽,以及官员群中的低声嗤笑声,朱允炆有心发火,却努力按捺住。他望着跪了一地的文官,还站着只不过是杨荣、杨士奇等寥寥数人,不由得后悔这次事情的排场搞得太大了,有点无法收场;另外他没想到郁新的反应这么大,这个老家伙,最近越发固执了,有点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的倾向了;而武将这边,朱允炆也发现有些人的脸色阴晴不定,似乎也有下跪的倾向,不由的心中有些着急。

    突然,朱允炆眼光一扫,发现了跪在中间的童海龙,不由的开口道:“童将军,你以为,郁大人的建议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