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战与和(第1/1页)建文天下

    “恭喜陛下,恭喜陛下,宸妃娘娘生了个小皇子!”

    “是吗?太好了,快抱给朕看看!”

    “呵呵,真像朕!不错,不错!”

    朱允炆抱着孩子,看着孩子的小嘴、小鼻子,觉得可爱极了,这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他早就想好了名字,叫朱文均。

    正在他沾沾自喜的时候,总管太监刘振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武定侯请求召见!”

    “什么事?”

    “历城侯从朝鲜发来军报!”

    “哦,”朱允炆点点头:“朕一会儿就过去。”

    “是!”

    朱允炆抱着孩子走到内室,看到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徐妙锦,发现她已经睡着了,不由得皱眉道:“怎么回事?”

    “回陛下,”稳婆连忙答应道:“娘娘生产后太疲劳了,已经睡着了!”

    “哦,朕知道了,你们要小心伺候,另外,太医院要随时候命,宸妃母子不能出任何问题,你们明白吗?”

    “臣等遵旨!”

    朱允炆将孩子交给稳婆,然后低头在徐妙锦的耳边低声道:“朕有事情要处理,过会儿再来看你!”

    然后,朱允炆又和皇后马慧叮嘱了几句,才转身离开。

    “陛下,倭国大捷啊!”

    “是吗?朕看看!”

    朱允炆拿过军报,仔细阅读了一遍,然后放下军报,脸上浮现出笑容:“不错!不错!不枉朕筹划了一年,盛庸、瞿能做的不错!朕重重有赏!”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望着跪倒在地的众人,朱允炆摆了摆手:“你们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对了,关于历城侯的请战,你们怎么看?”

    郭英想了想,然后拱手道:“陛下,根据战报,我军损失并不大,物资也很充足,所以老臣以为可以进攻四国,但进攻本州,还需谨慎!毕竟我军是跨海远征!”

    “嗯,朕知道了,其他人呢?”

    兵部尚书齐泰站起来道:“陛下,臣同意郭老将军的意见,跨海远征,应谨慎为上!”

    朱允炆思索了一会儿,又看向宋晟、吴高、耿璇、徐辉祖等人:“你们的意见呢?”

    “老臣以为谨慎一些为好!”这是监察尚书宋晟。

    “臣附议!”这是军需尚书吴高。

    “末将以为应该不仅要进攻四国,还要进攻倭国本州。”

    听到反对的声音,众人不由得转身看去,原来是长兴侯耿璇。

    就见耿璇抱拳道:“陛下,九州、四国两地,都是倭寇的高发地带,控制了这两个地方,倭寇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但是,我军征倭的目的并非如此,足利义满狼子野心,不仅袭击我大明海军,还意图刺杀陛下,此人一日不伏法,我大明万万不可停战!”

    “而且倭国畏威而不怀德,如果不将其打痛,他们不可能同时割让石见国的。”

    “另外,我军取胜,是因为海军强大,但我海军舰队不可长期驻扎倭国,如果不将其彻底降服,一旦我海军撤走,倭国必然会再起战端,还不如一次将其彻底解决!”

    当听说耿璇说到足利义满必须伏法时,有些人立刻低声议论,朱允炆觉得他们是想反对,但听到倭国可能反扑时,众人立刻停止议论,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

    如果真的出现耿璇描述的那种情况,再出动一次海军?那需要多长时间准备?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嗯,朕知道了,魏国公的意思呢?”

    徐辉祖站起来,掷地有声的说道:“末将同意长兴侯的意见,攻占九州、四国,远不足以让倭国降服,只要足利义满掌权,他就不可能来大明受死,所以必须继续给倭国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白厉害,这样他们才会答应割让我大明的条件!”

    徐辉祖说完,所有人都沉默了,郭英、宋晟等人更是互相看了看,交换了一下眼神。

    最后又是齐泰站了出来:“陛下,微臣以为,长兴侯、魏国公所言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历城侯只用了十一天就降服了九州,倭国应该已经胆寒,而且足利义持被我军生擒,应已胆破,如果将他放回去,对足利义满晓以利害,足利义满未必不会降服!”

    出人意料的是,老将郭英提出了反对意见。

    “万万不可!俗话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老臣听闻足利义持一直对我大明不满,不支持其父对我大明称臣,如此狼子野心之辈,断然不能放其回去。”

    “是啊,不能放回去!”

    “末将反对!”

    经过激烈的争论,朱允炆最后做了决定:四国岛必须占领,本州可以伺机攻取,但要谨慎。

    同时,朱允炆下令户部、军需部继续调拨物资,远征,打的就是粮草、物资!

    散会后,郭英主动留了下来,说有事情禀报。

    “怎么了,郭老将军?”

    “陛下,”郭英站起来拱手道:“老臣如今已是古稀之年,近日渐觉精力不济,身体欠佳,所以想辞去参谋尚书一职,回老家凤阳,颐养天年!”

    “还望陛下恩准!”说话间,郭英跪下,叩首。

    辞职?

    朱允炆愣住了,他没有想到郭英会主动辞职,不过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去年冬天,郭英大病一场,身体大不如前,今天仔细观察一下,郭英显得更加消瘦,也有些佝偻了,而且头发已经全白了!

    但是,郭英走了,谁来接替他呢?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道:“老将军请起!赐座!”

    “谢陛下!”

    “老将军身体欠佳,朕能理解,但谁能接替您呢?”

    “一切皆有陛下圣裁,老臣不敢置喙。”

    “无妨,您说说看!”

    关于这个问题,郭英其实已经仔细想过,但他不知道该不该说。

    郭英犹豫良久,道:“知臣莫若君,请陛下圣裁!”

    “唉,”朱允炆叹了口气,他发现这个郭英太谨慎了,自己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不肯说。

    “您觉得毅国公平安如何?”

    “这个,毅国公性情刚烈,勇悍过人,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历城侯盛庸呢?”

    “历城侯战功卓著,善用火器,也比较适合。”

    “魏国公徐辉祖呢?”

    “魏国公为人谨慎,处事周密,也比较适合!”

    “长兴侯耿璇呢?”

    “长兴侯虽贵为驸马,但勇武过人,精通韬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郭英退下后,朱允炆陷入了沉思,平安、盛庸、徐辉祖、耿璇谁更合适呢?

    翌日,参谋尚书上表乞骸骨,朱允炆允准,郭英当天即起身返回凤阳老家。

    同日,朱允炆明发诏书,军方指挥使以上军官任职期最长为五年,期满调任,不得连任。

    次日,朱允炆任命徐辉祖为参谋尚书,耿璇为参谋侍郎,主持参谋部的工作。

    最后,朱允炆命令盛庸,继续攻略倭国,直到其降服为止!